第170章 守仁上任遇冷遇,帝怒发文召阁老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腊八刚过,京城的雪还没化尽。


    王守仁穿着崭新的兵部左侍郎官袍,踩着积雪走进兵部衙门。


    靴底的雪水在青石板上留下一串湿痕。


    兵部大堂里,几个文官正围在案前闲聊。


    见他进来,只是抬了抬眼,连起身见礼的意思都没有。


    语气里还带着几分轻慢:“这就是从京营调过来的王侍郎?听说以前是带兵练兵的?”


    “可不是嘛,京营的丘八头头,怎么突然来兵部当侍郎了?怕是连公文都看不懂吧?”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主事阴阳怪气地说。


    手里的毛笔还在公文上乱涂乱画。


    王守仁没在意他们的嘲讽,径直走到自己的侍郎案前坐下。


    刚要开口询问近期的边军补给情况,旁边的郎中就把一摞积灰的公文推了过来。


    “王侍郎,这些都是上个月的边军粮饷报表,您先看看吧,我们忙着核对去年的旧账,没空帮您。”


    王守仁翻开报表,只见上面的数字乱七八糟,有的地方甚至还缺了页。


    显然是没人认真整理过。


    他皱了皱眉:“这些报表怎么这么乱?没有核对过吗?”


    “核对?”


    山羊胡主事嗤笑一声。


    “边军粮饷向来是尚书大人亲自管,我们哪敢插手?再说了,那些丘八懂什么报表?差不多就行呗。”


    王守仁强压下心里的火气。


    他知道这些文官向来轻视武将出身的官员,可没想到竟轻视到这种地步,连基本的公务都敷衍了事。


    他没再跟他们争辩,只是把乱报表推到一边,拿出纸笔,开始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兵部文官占比九成,武将出身者仅三人。”


    “边军补给报表混乱,无定期核对机制。”


    “武器装备采购记录缺失,疑似有贪腐痕迹。”


    写了半个时辰,他觉得手里的信息不够,决定去拜见兵部尚书刘大夏,请教兵部的具体运作流程,顺便看看积压的公文。


    他走到刘大夏的尚书值房门口,敲了敲门。


    里面却没有回应。


    只有一个小吏探出头来,小声道:“王侍郎,您还是别敲了,刘尚书最近开始就关着门,不见任何人,也不批公文,说是‘身体不适’。”


    “身体不适?”


    王守仁皱起眉。


    “那积压的边军补给公文怎么办?大同那边还等着批复发粮呢!”


    小吏叹了口气:“没办法,刘尚书说‘要等陛下消气’,不然就不办公,我们也不敢催,只能把公文堆在门口。”


    王守仁看向值房门口,果然堆着十几份公文,上面都落了薄雪,显然已经放了好几天。


    他心里瞬间明白了。


    刘大夏这是在摆烂,想用“不办公”来要挟陛下,逼陛下收回让他交出航海图的命令。


    他没有懊恼,反而觉得可笑。


    身为兵部尚书,竟用这种幼稚的方式推卸责任,置边军将士的死活于不顾,难怪陛下要让他来整顿兵部。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王守仁对小吏说。


    转身回到自己的案前,心里有了主意。


    既然刘大夏摆烂,文官不配合,那他就自己查,先把兵部的运行规律摸透,再一步步动手整顿。


    接下来的一天,王守仁没再理会那些文官的冷嘲热讽,也没再去敲刘大夏的门。


    只是埋着头翻阅兵部的旧档案。


    从“边军编制”到“武器采购”,从“粮饷调度”到“武将考核”,但凡能找到的资料,他都一一翻看,记了满满三本笔记。


    有文官见他“自讨苦吃”,忍不住嘲讽:“还真以为自己能整顿兵部?别到时候连自己怎么栽的都不知道。”


    王守仁只当没听见,依旧专注地查资料。


    他知道,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和规律,才能对症下药,彻底清理兵部的积弊。


    而此时的坤宁宫暖阁里,张永正拿着东厂的密报,小声向朱厚照汇报:“陛下,王守仁昨天到兵部上任,那些文官都不配合他,还冷嘲热讽。”


    “刘大夏更是闭门不出,连公文都不批,说是‘身体不适’,其实就是在摆烂。”


    朱厚照正在看大同送来的“边军粮尽”急报,听到这话,猛地把急报往案上一拍。


    怒声道:“好个刘大夏!朕没治他的罪,他倒摆起谱来了!”


    “兵部是大明的兵部,不是他刘大夏的私产,他想摆烂就摆烂?”


    张永吓得低下头,不敢说话。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对着他道:“你现在去办两件事。”


    “第一,让大明报社的人写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兵部堂官摆烂,边军将士受寒,大明兵事谈何发展’,把刘大夏闭门不办公、文官敷衍了事的事写进去,用大白话骂醒那些糊涂蛋,明天一早就印出来,传遍京城。”


    “第二,去内阁把李东阳叫来,朕有话要跟他说,关于兵部的烂摊子,该好好收拾了!”


    “奴婢遵旨!”


    张永连忙应道,转身就往外跑。


    他能感觉到陛下的怒火,比上次贬张泰时还要盛,刘大夏这次怕是真的要完了。


    朱厚照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戳在“大同”的位置。


    心里满是担忧。


    边军要是断了粮,蒙古人要是趁机来犯,后果不堪设想。


    刘大夏的摆烂,简直是在拿大明的江山开玩笑!


    他暗暗发誓,等处理完刘大夏,一定要让王守仁加快整顿兵部的速度。


    把那些敷衍了事的文官全部换掉,换成真正能办实事的人,绝不能再让这种“摆烂”的情况发生。


    暖阁外的雪又开始下了,飘落在窗棂上,像一层薄薄的霜。


    朱厚照看着窗外的雪景,眼神越来越冷。


    刘大夏,你最好祈祷朕还能忍住怒火,不然,就算你是两朝老臣,朕也绝不轻饶!


    而兵部衙门里,王守仁还在埋首翻阅档案。


    灯光照在他专注的脸上。


    他不知道朱厚照已经为他动了怒火,也不知道一场针对兵部的“大扫除”即将开始。


    他只知道,不管遇到多少阻力,他都要完成陛下的嘱托,把兵部整顿好,让大明的军队重新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