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希仪归府传君命,群贤协力治保定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保定府城门口,夕阳的金辉洒在斑驳城墙上,斑驳的砖石被染成暖橙色。


    王守仁、徐延德、刘瑾、陆炳、韩文已带着官员等候多时,远处扬起的尘土与银甲身影逐渐清晰。


    徐延德年轻气盛,率先挥起手,语气里满是兴奋:“是沈总兵回来了!”


    自沈希仪进京后,保定府的查贪与赈灾虽有条理,却总少了几分军方的威慑力。


    沈希仪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后快步走到众人面前,拱手笑道:“王大人、徐大人、刘公公、陆大人、韩大人,别来无恙!”


    “沈总兵一路辛苦!”王守仁上前回礼,目光落在他腰间的宝剑上,眼神微动。


    那剑鞘一看就不是凡品,想必是陛下的赏赐。


    众人簇拥着沈希仪往知府衙门走,沿途的街道干净整洁,灾民们在临时安置点领粥。


    虽不算富裕,却再无之前的饥寒交迫。


    沈希仪看在眼里,暗暗点头:“看来诸位把保定府打理得不错,陛下要是知道了,定会高兴。”


    “都是托陛下的福,也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韩文笑着回道,心里却在琢磨——沈希仪进京面圣,定是带来了陛下的新旨意。


    到了知府衙门的议事厅,众人分宾主坐下。


    沈希仪没废话,直接从怀中掏出圣旨和那把“镇朔剑”,起身道:“陛下有旨,还请诸位接旨。”


    王守仁等人连忙起身躬身。


    沈希仪展开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京营参将王守仁,查贪腐、安灾民有功,擢升北直隶按察使,掌管北直隶、山西刑狱及灾民安置,遇事可便宜行事;定国公之子徐延德,历练有成,暂代保定知府,主持保定府政务;沈希仪仍任京营总兵,协管保定府周边军务,严查贪官污吏。钦此。”


    “臣等遵旨!谢陛下隆恩!”王守仁、徐延德齐声应道,声音里满是激动。


    沈希仪将圣旨递给两人,又拿起那把“镇朔剑”,双手捧到王守仁面前:“王大人,陛下还有口谕——此剑乃先帝所赐,遇不决之事,巡抚以下官员,你可持剑先斩后奏,无需请旨。”


    王守仁双手接过宝剑,剑身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这不仅是一把剑,更是陛下对他的绝对信任!


    眼眶瞬间有些热,他对着京城的方向深深躬身:“臣定当不负陛下信任,为大明守好北直隶!”


    徐延德站在一旁,心里又惊又喜。


    他本以为自己只是来历练,没想到陛下竟让他暂代知府,这是何等的看重!


    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办事,不辜负陛下和定国公府的期望。


    刘瑾连忙上前拱手道:“恭喜王大人升任按察使,恭喜徐大人暂代知府!有陛下的信任,保定府定能越来越好!”


    陆炳也跟着道贺:“以后东厂在北直隶的查案,定全力配合王大人和徐大人,绝不推诿!”


    韩文抚着胡须笑道:“户部的赈灾粮已经在路上了,只要诸位有需要,随时跟老夫说,老夫定当协调调配!”


    沈希仪看着众人齐心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陛下让我带话,说保定府是北直隶的重中之重,既要安置好灾民,也要严惩贪腐,绝不能再出之前的乱子。”


    “现在咱们得商量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干。”他看向众人,“保定府刚稳定,周边州县还有不少灾民,贪官也可能藏在暗处,咱们得分工合作,才能高效办事。”


    韩文率先开口:“老夫的意思是,徐大人熟悉保定府的情况,就坐镇保定,负责府内的政务、赈灾和民生安置,确保府城不出乱子。”


    “我赞同!”刘瑾接话,“王大人升任按察使,可带沈总兵的一部分兵力,再加上东厂和锦衣卫的人手,往保定府周边的真定、河间、顺德等州辐射,查灾民情况,抓藏起来的贪官。”


    陆炳补充道:“我可以带锦衣卫去山西边境,那边靠近蒙古,既要看灾民,也要防着残部作乱,顺便查有没有和贪官勾结的商号。”


    沈希仪点头:“我留在保定府周边军营,随时支援王大人和陆大人,要是遇到巡抚以下的贪官,查实后直接处置,不用来回请示。”


    王守仁沉吟片刻,道:“韩大人负责协调户部的粮款,确保咱们在外查案时,后方的赈灾不脱节;刘公公留在保定府,帮徐大人处理府内的杂事,兼顾东厂的情报传递。”


    “这样分工,既有人守后方,又有人拓前方,各司其职,互不耽误,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好!就按王大人说的办!”


    “事不宜迟,咱们今晚就准备,明天一早就行动!”徐延德站起身,眼神坚定。


    这是他暂代知府后的第一件大事,必须办好。


    议事结束后,众人各自散去准备。


    王守仁回到住处,将“镇朔剑”挂在墙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满是感慨。


    从京营练兵到执掌两省刑狱,陛下的信任一步步加重,他唯有拼尽全力,才能回报这份知遇之恩。


    徐延德则在知府衙门连夜翻看账本,熟悉保定府的财政和民生情况,时不时向老吏请教,丝毫不敢懈怠。


    沈希仪站在军营里,看着整装待发的士兵,低声道:“陛下,您放心,保定府交给我们,绝不会出问题。”


    夜色渐深,保定府的灯火渐渐熄灭,只有知府衙门、按察使司和军营的灯还亮着。


    每个人都在为明天的行动做准备,空气中弥漫着“办实事”的坚定气息。


    千里之外的京城,坤宁宫暖阁的灯也还亮着。


    朱厚照拿着张永递来的“保定府近况密报”,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王守仁、徐延德、沈希仪没让他失望,保定府的治理已经步入正轨。


    “张永,”朱厚照抬头道,“明天让大明报加一篇‘保定府赈灾有序’的文章,让京城的百姓也知道,咱们的官员在办实事,也让那些还在摆烂的文官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为大明办事’。”


    张永躬身应道:“奴婢遵旨!”


    暖阁里的灯光映着朱厚照的脸,他看着墙上的大明舆图,手指从保定府划过,最终落在了京城的位置。


    保定府的事稳了,接下来,该好好收拾京里那些还没醒过来的“老顽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