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京师报传沸腾巷,阁内惊闻急报来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天刚蒙蒙亮,京师的大街上还飘着薄雾。


    一群穿着粗布短褂的小孩、乞丐,还有几个打扮成普通人的太监,捧着一叠叠纸张,分散在各个街口。


    清脆的吆喝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卖报咯!卖报咯!五文钱一张,看大同胜仗,看朝廷新鲜事!”


    “老百姓能看懂的报!上面写着咱们大明边军砍了一万个蒙古兵的脑袋!”


    第一个停下脚步的是个挑着菜担的老农。


    他放下担子,挠了挠头:“啥是报?能看啥新鲜事?”


    卖报的小孩连忙递过一张,指着上面的大字:“大爷,这叫‘大明报’,上面写着杨大人、江大人带边军打赢了,蒙古人不敢来抢粮了,还有…… 还有兵部刘大人要裁边军的事!”


    老农不识字,旁边一个穿长衫的秀才凑过来,拿起报纸飞快地读起来。


    他越读越激动,一拍大腿:“好!好啊!杨一清、江彬真乃国之栋梁!斩敌万余,这下大同安稳了!”


    读到刘大夏那段,他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声音也提高了:“呸!刘大夏这老东西!大同刚打胜仗就想裁边军,这不是让蒙古人再来欺负咱们吗?这跟秦桧有啥区别!”


    周围的人越聚越多,有识字的拿着报纸念,不识字的围着听。


    听到大同胜仗时,众人纷纷欢呼,拍手叫好。


    听到刘大夏要裁边军时,个个气得骂娘,唾沫星子差点溅到报纸上。


    “刘大夏这官咋当的?不想着护百姓,倒想着拆边军的台!”


    “要是边军裁了,蒙古人来了谁挡?他赔咱们的粮食和房子吗?”


    “还是陛下英明!办这报纸让咱们知道真相,不然咱们还被蒙在鼓里呢!”


    不到半个时辰,西长安街的报纸就卖出去大半。


    卖报的太监悄悄给张永递消息:“公公,百姓都抢着买,还有不少人让咱们多印点,说明天还要买!”


    张永躲在街角的茶馆里,听到消息满意地点点头。


    陛下这招真高,用报纸把刘大夏的“丑事”捅出去,比朝堂上骂一百句都管用,现在全京师的百姓都知道刘大夏是“秦桧”了。


    与此同时,南锣鼓巷的一家酒肆里,几个商人正围着一张报纸。


    老板拍着桌子喊:“大同安稳了,咱们往大同运货就安全了!这报上说的要是真的,咱们下个月就能多赚三成!”


    另一个商人附和:“可不是嘛!以前朝廷的事咱们都不知道,现在有了这报,啥都清楚了,陛下这是真为咱们百姓着想啊!”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拿着报纸议论的人。


    有拍手叫好的,有骂刘大夏的,还有人跑到兵部衙门外,对着大门指指点点,嘴里骂着“秦桧”,吓得兵部的小吏都不敢开门。


    辰时三刻,内阁值房里,李东阳正对着一堆“各部办事章程”发愁。


    案上摊着户部的“赈灾粮调配清单”、吏部的“官员考核制度”、兵部的“边军补给方案”,每一份都需要内阁牵头修改。


    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尤其是兵部的方案,刘大夏昨天被陛下骂了一顿后,今天还没递新的过来,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


    “唉,陛下要各部办实事,可这些老臣要么迂腐,要么推诿,这章程哪有那么好定啊。”


    李东阳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却觉得茶水都没了味道。


    旁边的阁老也叹了口气:“是啊,杨廷和刚被派去云贵,刘尚书又惹陛下生气,现在朝堂上人心惶惶,不少官员都怕做错事,干脆不做事,这可咋整?”


    这时,值房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年轻的内阁小官捧着一张纸,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脸色惨白,声音都带着颤:“首…… 首辅!大事不好了!出…… 出大事了!”


    李东阳被吓了一跳,手里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连忙问道:“慌什么?慢慢说!到底出了什么事?是大同又有战事了,还是保定府的灾民出问题了?”


    其他阁老也都停下手里的活,齐刷刷看向小官,眼里满是紧张。


    要是这时候出大事,朝堂怕是真的要乱了。


    小官扶着门框,喘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把手里的纸递到李东阳面前,声音带着哭腔:“首辅,您…… 您看看这个!是…… 是街上卖的‘大明报’,上面写的东西…… 怕是要出事啊!”


    李东阳疑惑地接过纸,只见上面印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大明报社”,下面是两行加粗的标题。


    “大明边军大破蒙古,斩敌万余保大同”“兵部尚书刘大夏欲裁边军,百姓怒斥秦桧再世”。


    他心里“咯噔”一下,手指飞快地往下翻,越看脸色越白,手都开始发抖。


    这报纸上的话,也太直白、太尖锐了!尤其是骂刘大夏是“秦桧”,这要是传出去,朝堂上的文官集团怕是要炸锅!


    旁边的阁老凑过来一看,也都倒吸一口凉气,一个阁老颤着声音说:“这…… 这是谁办的报?竟敢这么写刘尚书!这不是挑唆百姓骂朝廷官员吗?”


    “上面还写着‘经陛下审核’,难道…… 难道是陛下的意思?”


    另一个阁老的声音更抖了,要是陛下授意这么写,那刘大夏怕是真的没救了,而且这报纸要是天天这么写,以后文官的脸面往哪搁?


    李东阳拿着报纸,手指捏得发白,心里乱成一团麻。


    陛下怎么会办这种报?怎么会把朝堂上的事捅给百姓知道?这要是处理不好,不仅刘大夏要完,整个文官集团都可能被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没!


    小官还在一旁补充:“首辅,现在街上全是卖这报的,百姓都在骂刘尚书,还有人说…… 说咱们文官都是‘迂腐的糊涂蛋’,不如边军办实事,再这么下去,怕是要出乱子啊!”


    李东阳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里的慌乱,对着小官说:“你先下去,别声张,这事咱们得好好商议,绝不能让外面的人知道内阁慌了神。”


    小官连忙应道:“是!属下遵命!”


    转身快步退出值房,关门时还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心里满是担忧。


    值房里,李东阳把报纸放在案上,对着几个阁老苦笑:“各位,咱们怕是遇到大麻烦了,陛下这‘大明报社’,可不是简单的办报,这是要把朝堂的事摆在百姓面前,让百姓来评判啊!”


    “那刘尚书怎么办?现在百姓都骂他是‘秦桧’,他要是知道了,怕是要寻短见啊!”


    一个阁老急得直跺脚。


    “还有咱们文官!”


    另一个阁老也急了,“报纸上只夸边军,骂文官迂腐,以后百姓怕是只信武将,不信咱们文官了,这朝堂的平衡要被打破了!”


    李东阳揉着眉心,心里却在琢磨。


    陛下办这报纸,到底是为了收拾刘大夏,还是为了借百姓的力量整顿文官?不管是哪一种,接下来的日子,内阁怕是要更难了。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亮,照在案上的报纸上,“秦桧再世”四个字格外刺眼。


    李东阳看着那几个字,忽然觉得,大明的朝堂,或许真的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