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希仪领兵归保定,韩邦授案炼陈璋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天刚蒙蒙亮,顺天府南门的守城士兵就被一阵整齐的马蹄声惊醒。


    沈希仪穿着一身崭新的银甲,腰间悬着陛下赐予的“镇朔剑”(暂代保管,待交王守仁),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跟着五百名京营精兵,个个精神抖擞,甲胄在晨光下泛着冷光。


    “开门!”沈希仪对着守城士兵亮出令牌,声音洪亮,“奉陛下旨,返回保定府办差,速速开门!”


    守城士兵看清令牌上的“京营总兵”印鉴,不敢耽搁,连忙让人推开厚重的城门。


    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城,马蹄声踏过青石板,渐渐消失在远方的薄雾里。


    沈希仪勒着马缰,回头望了眼京城的方向,心里暗暗发誓:“定要把陛下的旨意带到,把保定府的事办扎实,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队伍一路疾驰,朝着保定府的方向前进,路边的草木飞快后退。


    沈希仪的目光始终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王守仁接剑时的模样,看到了保定府百姓吃饱饭的笑脸。


    同一时间,刑部大堂里,气氛却格外平和。


    刑部尚书韩邦坐在案后,手里拿着一本案卷,目光落在站在堂下的陈璋身上。


    陈璋穿着一身青色主事袍,腰杆挺得笔直,眉眼间透着股读书人特有的干净,却又不失沉稳。


    “陈璋,你入职刑部,算上今天,正好二十天了吧?”韩邦放下案卷,语气温和,没有半点上官的架子。


    陈璋连忙躬身行礼:“回尚书大人,下官于本月初一入职,今日正好二十天。”


    “这二十天,还适应吗?”韩邦又问,“刑案审核的差事不轻松,有没有人给你使绊子,或是欺负你这个新人?”


    陈璋心里一暖,入职以来,确实有几个老吏觉得他是“陛下钦点”的人,故意疏远他,却没敢真的使绊子,没想到尚书大人竟特意关心这事。


    “多谢尚书大人关心,下官一切都好。”陈璋诚恳地回道,“刑案审核的差事虽繁琐,但下官已慢慢上手,也没人欺负下官,只是偶尔有不懂的地方,还得多向老吏请教。”


    “没人欺负就好。”韩邦点了点头,忽然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既然你已经适应了,那法律条文也该摸得差不多了吧?我给你加加担子,你敢接吗?”


    陈璋愣了一下,随即眼神亮了起来,入职以来,他一直做的是“核对旧案”的杂活,正想试试更有挑战性的差事,没想到尚书大人竟主动提了。


    “但凭大人吩咐!”陈璋躬身,声音坚定,“下官定当全力以赴,绝不辜负大人的信任!”


    韩邦看着他眼里的光,满意地笑了,这小伙子有冲劲,不怯事,难怪陛下会看重。


    他从案下拿出一本厚厚的案卷,推到陈璋面前:“你看看这个案子,上个月,保定府清苑县有个农户,因为邻居占了他家半尺宅基地,两人打了起来,农户失手把邻居打成重伤,现在邻居告到刑部,要农户偿命。”


    “按《大明律?斗殴》条,‘斗殴致人重伤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可按《大明律?户律》条,‘因宅基地纠纷引发斗殴,若对方先动手,可减罪二等’。”


    韩邦指着案卷里的记录,缓缓道:“现在的问题是,两人都说是对方先动手,没有第三方证人,宅基地的地界也因为年份久了,找不到旧契,这案子说农户该流放也对,说该减罪也对,很难断得让双方都服。”


    陈璋拿起案卷,飞快地翻看起来,里面的口供、县府的初审记录、现场勘查的图纸,都写得清清楚楚,可正如韩邦所说,关键证据缺失,法律条文怎么用都有理。


    “大人的意思是,让下官来断这个案子?”陈璋抬头,眼里带着几分惊讶。


    “是。”韩邦点头,语气郑重,“这份案卷你拿去,刑部的人手、物证、口供,你随时可以调用,不用跟我报备。”


    “给你两天时间,你把案子理清楚,两天后,你在刑部大堂单独开堂审案,我给你殿后。”


    “要是审案过程中有不足之处,我当场给你指出来;要是有人不服你的判决,我来帮你扛着,你只管放手去做。”


    陈璋手里的案卷瞬间变得沉重起来,他看着韩邦温和的眼神,眼眶忽然有些热,他只是个刚入职的新人,尚书大人竟愿意给他这么大的信任,让他单独审案,还承诺“兜底”。


    “多谢韩大人!”陈璋深深躬身,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下官……下官定当仔细查案,绝不辜负大人的栽培!”


    “不用谢我。”韩邦摆了摆手,笑着道,“昨天我和内阁、三法司的大人在暖阁议事,议完保定府的案子后,陛下特意把我留下,问起你的情况。”


    “陛下说,你是个可塑之才,让我多给你加点担子,磨练磨练你的胆子,别让你一直做杂活,浪费了好苗子。”


    “我思来想去,才找了这个案子,影响力小,就算断得有瑕疵,也不会出大问题;但法律条文难用,正好能磨练你的断案能力,让你放心干,出了事我也能兜着。”


    陈璋浑身一震,手里的案卷差点掉在地上,原来,这不是尚书大人一时兴起,而是陛下特意吩咐的!陛下竟还记得他这个小小的主事,还在为他的成长费心!


    他连忙转过身,朝着皇宫的方向,深深躬身,声音带着敬意:“多谢陛下隆恩!下官定当尽心办差,为陛下分忧,为大明效力!”


    躬身许久,他才转过身,又对着韩邦躬身:“还是要多谢韩大人,若不是大人费心找这么合适的案子,若不是大人愿意给下官兜底,下官也没机会磨练自己。”


    “行了,别谢来谢去的。”韩邦笑着摆手,“你是陛下看重的人,我帮你,也是为了大明好。”


    “快下去吧,把案卷带回值房好好看看,有不懂的地方,多问问刑科的老吏,他们都是办了几十年案子的人,经验比你丰富。”


    “是!”陈璋双手捧着案卷,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像是捧着稀世珍宝。


    他又对着韩邦躬身行了一礼,才转身往大堂外走,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不少,腰杆也挺得更直了,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个案子,更是陛下和尚书大人对他的考验,他必须做好。


    韩邦看着陈璋的背影消失在大堂门口,拿起案上的茶杯,轻轻喝了一口,陛下眼光没错,这小伙子有感恩之心,有冲劲,好好磨练,将来定能成为刑部的栋梁。


    而陈璋走出刑部大堂,阳光正好照在他身上,暖得让人心安。


    他低头看了看怀里的案卷,心里默默想,两天时间,一定要把案子查清楚,断得明明白白,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不辜负尚书大人的栽培。


    他加快脚步,往自己的值房走去,怀里的案卷仿佛有了温度,激励着他一步步往前走,属于他的第一个案子,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