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帝归听策训老臣,独留刑尚埋新线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两个时辰后,暖阁外的竹帘被轻轻掀开。


    朱厚照负手走了进来,指尖还沾着些院外石榴树的露水。


    神色比去时平和了不少。


    四位大佬正围在案前低声商议,听到动静连忙转身,齐齐躬身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希仪也跟着起身,垂手站在一旁。


    目光落在朱厚照身上,等着陛下问话。


    朱厚照摆了摆手,声音带着几分随意。


    “免礼吧,坐。商议了两个时辰,该有结果了?”


    李东阳往前迈了一步,手里捧着一卷拟好的章程,躬身道。


    “回陛下,臣等已商议妥当。关于保定府贪腐案,拟分三步处置。”


    “第一步,处置在押人犯 —— 赵全、冯某、保定卫指挥佥事三人,交由三法司会审,若查实勾结京营、通山贼等罪,按律凌迟,家产抄没充作赈灾款;京营百户冯成,由都察院牵头查办,若属实,连坐其家眷,削去勋贵荫蔽。”


    “第二步,安置灾民 —— 由户部拨款三万两,联合顺天府,在保定府设十个放粮点,连放一个月,同时派吏员核查被占土地,半月内归还给百姓,被贪官损毁的房屋,由地方官牵头重建,费用从抄没家产中出。”


    “第三步,追查余党 —— 东厂和锦衣卫继续排查北直隶、山西与保定府贪腐案有关的商号、驿站,若发现京官牵扯,即刻报给陛下,再行处置。”


    他说完,将章程递上前。


    “这是臣等拟的详细章程,已盖好各衙门印信,请陛下过目。”


    朱厚照却没接,只是瞥了眼章程上的印鉴,淡淡道。


    “章程朕就不看了,你们定的,朕信得过。”


    这话一出,四位大佬都愣了。


    陛下竟连看都不看?这是何等的信任,又或是何等的放权?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朱厚照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下来。


    “只是朕有几句话,想跟你们说说。”


    “先帝爷在位时,念你们是老臣,给了你们高官厚禄,赐了你们田宅奴仆,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让你们替大明干活,替百姓办事。”


    “可现在呢?待遇你们拿着,好处你们占着,遇事却只知道拿‘祖宗家法’来糊弄朕 —— 祖宗家法能治得了草原的鞑靼吗?能管得了南方的流民吗?能让保定府的百姓吃上饭吗?”


    “都不能!”


    他提高声音,目光扫过四人。


    “能办实事的,从来不是那些写在纸上的‘祖制’,而是你们这些站在朝堂上的官!”


    韩邦、杨守随、张敷华三人的脸瞬间红了,低着头不敢看朱厚照。


    陛下这话,是在说他们之前拿祖制挡事,是在戳他们的痛处。


    李东阳更是老脸发烫,手里的章程都攥紧了。


    他之前也劝过陛下 “别违祖制”,现在想来,确实是糊涂了。


    “朕今年只有十五岁。”


    朱厚照的声音放缓了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清醒。


    “你们几位,年近花甲,论年纪,都能做朕的爷爷了。”


    “朕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都知道‘祖制要守,但更要变通’,都知道‘百姓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你们这几位‘爷爷’,可别越活越糊涂,忘了当官的本分。”


    这话像一记重锤,砸在四位大佬心上。


    韩邦的额头渗出了汗。


    张敷华的手指都在抖。


    杨守随更是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突然,朱厚照往前迈了一步,对着四位大佬,缓缓躬身行了一礼。


    “陛下!”


    四位大佬吓得魂都飞了,“噗通” 一声齐齐跪下。


    李东阳更是老泪纵横。


    “陛下使不得!臣等糊涂,臣等知错!请陛下恕罪!”


    沈希仪也惊得连忙跪下。


    陛下是九五之尊,竟给臣子行礼,这是何等的重视,又是何等的鞭策!


    朱厚照直起身,伸手扶他们。


    “起来吧,朕这一礼,不是给你们的官帽,是给你们身上的‘大明臣子’四个字。”


    “朕希望你们记住,不管是内阁还是三法司,都别再抱着‘祖制’不放,多想想百姓,多办点实事,别让朕失望,别让先帝失望,更别让大明的百姓失望。”


    “臣等遵旨!”


    四位大佬站起身,声音带着哽咽,眼神却变得坚定。


    “臣等定当尽心竭力,为大明办事,为百姓谋福,绝不再犯糊涂!”


    “好。”


    朱厚照满意地点点头。


    “保定府的案子,就按你们定的章程办,该抓的抓,该罚的罚,该赔的赔,别拖泥带水。”


    “你们先回去吧,有事让张永传朕的话。”


    “臣等遵旨!”


    四位大佬躬身行礼,慢慢退出暖阁,走的时候,脚步比来时沉稳了不少。


    他们心里清楚,经此一事,他们再不敢拿 “祖制” 当借口,也再不敢辜负陛下的信任。


    沈希仪刚要跟着起身,朱厚照却道。


    “沈希仪,你留下,朕还有话问你。”


    沈希仪连忙躬身。


    “末将遵命。”


    暖阁里只剩朱厚照、张永和沈希仪三人,气氛安静了不少。


    朱厚照走到案前,拿起那份保定府的口供,翻了两页,忽然抬头道。


    “对了,韩邦。”


    刚走到暖阁门口的刑部尚书韩邦浑身一僵,连忙转身躬身。


    “臣在,陛下还有何吩咐?”


    其他三位大佬也停下脚步,好奇地回头看。


    陛下怎么突然叫住韩尚书?难道还有别的事?


    朱厚照看着韩邦,语气平淡却带着几分郑重。


    “你留一下,朕有件关于刑部的事,要跟你聊聊。”


    韩邦心里咯噔一下。


    刑部的事?难道是保定府的案子还有牵扯?还是别的案子?


    他不敢多问,连忙应道。


    “臣遵旨。”


    李东阳、杨守随、张敷华三人交换了个眼神,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疑惑,却也不敢停留,对着朱厚照躬身行了一礼,慢慢退出了坤宁宫。


    暖阁的竹帘重新落下,将外面的光线挡了大半。


    韩邦站在原地,心里七上八下的。


    陛下单独留他,到底是为了什么事?


    沈希仪也有些好奇,却不敢抬头,只能垂手站着,听候陛下的吩咐。


    朱厚照走到韩邦面前,指尖轻轻敲着案上的口供,没说话。


    暖阁里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韩邦的后背渐渐渗出了冷汗。


    他总觉得,陛下要问的事,怕是不简单。


    半晌,朱厚照才缓缓开口,声音在安静的暖阁里显得格外清晰。


    “韩尚书,你可知刑部新晋的主事陈璋,最近在办什么案子?”


    韩邦心里一愣。


    陈璋?那个由张永亲自护送入职、陛下特意安排住处的新科进士?陛下怎么突然问起他?


    他连忙躬身回道。


    “回陛下,陈璋入职后,负责刑案审核,最近在核对直隶各府的旧案,暂无重大差事。”


    朱厚照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只是目光落在韩邦身上,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韩邦的心跳得更快了。


    陛下突然问起陈璋,难道是要给陈璋安排新差事?还是陈璋在办的旧案里,发现了什么问题?


    他不敢再想,只能垂手站着,等着陛下接下来的吩咐,心里却暗暗记下了 “陈璋” 这个名字。


    看来,这位新主事,在陛下心里的分量,比他想象的还要重。


    暖阁外的风轻轻吹着,竹帘晃动的影子落在地上,像跳动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