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守仁献策惊圣驾,帝授兵权赴户部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坤宁宫暖阁的门被轻轻推开时,王守仁还带着一身京营的风尘。


    他刚从演武场赶来。


    青色公服的袖口沾着点草屑,鬓角的汗还没干透。


    他却半点不显狼狈,步履沉稳地走到殿中,躬身行礼:“下官王守仁,参见陛下。”


    朱厚照正对着案上的保定府舆图出神,闻声抬头,见他这副模样,反倒笑了:“刚从营里来?没让你先换身衣服,倒是委屈你了。”


    “为陛下办事,不委屈。” 王守仁直起身,目光清明。


    “张公公路上已把保定府的事跟下官说了 —— 灾民围堵衙门,说到底是为了赈灾粮,不是真要作乱。”


    朱厚照指尖点了点舆图上的 “保定府” 三个字:“那你说说,该怎么处置?别学刘大夏,一开口就是‘镇压砍头’。”


    王守仁沉吟片刻,条理清晰地开口:“下官以为,得分两步走,既稳民心,又查贪墨,两边都不能偏。”


    “第一步,先派一队京营士兵去保定府,但不穿甲胄,不带刀枪,只带粮食和药品。”


    “到了地方先开仓放粮,给灾民熬粥,让他们知道朝廷不是不管他们,先把人心稳住。”


    “同时让士兵跟灾民说‘陛下知道你们受了委屈,已派官查账’,把‘查贪墨’的话放出去,让灾民明白,闹事解决不了问题,等朝廷查清了赃官,自然会还他们公道。”


    朱厚照挑眉:“就不带兵?不怕灾民继续闹,或是有人趁机挑事?”


    “带甲胄反而会激化矛盾。” 王守仁解释道。


    “灾民是饿怕了,不是疯了,给他们粮,给他们盼头,大部分人不会再闹。”


    “真要是有挑事的,没了灾民拥护,就是孤家寡人,京营士兵徒手也能拿下。”


    “第二步,让京营配合户部、锦衣卫、东厂查案。” 他话锋一转,接得自然。


    “京营可以封锁保定府的粮仓、商号,不许任何人转移粮食财物,等户部核完账、锦衣卫抓到人,再一起清点赃物。”


    “这样既防了赃官销毁证据,也能让灾民亲眼看着赃物被追回,更信朝廷。”


    “说到底,灾民恨的是贪墨的赃官,不是朝廷,只要咱们把‘救民’和‘查贪’绑在一起,既能平了闹事,又能抓了赃官,一举两得。”


    一番话,既没忽略灾民的难处,又没忘了查案的根本,听得朱厚照眼睛直亮。


    这真是办实事的法子!比刘大夏那套 “砍头论” 强百倍。


    “好!说得好!” 朱厚照猛地一拍案,起身走到王守仁面前,拍着他的肩膀。


    “朕没看错你!就按你说的办!”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本来朕已让户部、锦衣卫、东厂三方统一办案,现在你代表京营也加入进去 —— 算是‘第四方’,管着粮仓封锁和灾民安抚,没人能给你使绊子。”


    “你在京营里挑三千人马,不用多精锐,机灵懂事就行,再带上徐延德和沈希仪。”


    王守仁愣了一下:“徐公子和沈总兵?”


    徐延德是定国公的孙子,上个月刚到京营历练,虽出身勋贵,却没架子,跟着王守仁学练兵,进步很快。


    沈希仪是朱厚照特意挖到京营的人才,懂兵法,会观人,这两个月和王守仁合作操练,配合得极默契。


    “对,就是他们俩。” 朱厚照点头。


    “徐延德出身勋贵,去了保定府,地方官不敢怠慢。”


    “沈希仪懂应变,能帮你盯着灾民动静,正好让他们出去锻炼锻炼。”


    “朕只有三个要求。” 他目光扫过王守仁,字字清晰。


    “第一,依法治国 —— 查案按律来,抓人要有实据,别冤枉一个好人,也别放过一个赃官。”


    “第二,按律惩处 —— 不管赃官背后有谁,查到了就报上来,朕来定夺,不许私了,也不许徇私。”


    “第三,对灾民能赦就赦 —— 他们是被贪官逼的,只要没真动手杀官,就别追究闹事的罪,给口饭吃,送回原籍就行。”


    王守仁听得心头一热,躬身时腰弯得更低了:“陛下仁心!下官遵旨!定不辜负陛下所托 —— 既会稳住灾民,也会查清贪墨,绝不让一个赃官漏网,也绝不让一个灾民受冤!”


    “起来吧。” 朱厚照笑着扶他。


    “别光夸朕,你能想出这法子,才是真有本事。”


    他往案上指了指:“户部的韩文、锦衣卫的陆炳、东厂的刘瑾,这会儿应该还在户部商量查案的事,你直接过去就行 —— 就说朕让你去的,他们会跟你分差事。”


    “是!” 王守仁应着,又深深一揖。


    “下官这就去京营点兵,即刻赶赴户部!”


    “去吧。” 朱厚照摆了摆手,看着他转身往外走,背影挺拔得像株松,心里越看越满意。


    有王守仁加入,这案子肯定能办得漂亮。


    王守仁刚走出暖阁,就见张永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个布包:“王主事,这是陛下让奴婢给你备的 —— 里面有两身换洗衣物,还有保定府的详细舆图,你路上用。”


    “多谢张公公,多谢陛下!” 王守仁接过布包,心里暖得发颤。


    陛下连这些细节都想到了。


    “快去吧,别耽误了时辰。” 张永笑着摆手,看着他快步下了台阶,往宫门外走,忍不住点头。


    陛下眼光是真毒,这王守仁瞧着就靠谱。


    王守仁出了宫门,没回住处,直接骑马往京营赶。


    到了营门口,徐延德正和沈希仪在演武场边比箭,见王守仁回来,连忙放下弓迎上来:“王先生,您怎么回来了?张公公找您啥事?”


    徐延德穿着一身银甲,少年气十足。


    沈希仪则是短打装扮,手里还攥着弓,眼神锐利。


    “陛下有旨。” 王守仁翻身下马,语气急促。


    “保定府灾民闹事,陛下让咱们带三千人马,配合户部、锦衣卫、东厂查案,即刻出发。”


    徐延德眼睛一亮:“查案?是不是抓贪墨的赃官?有意思!”


    沈希仪也收了弓,沉声道:“王先生需要我们做什么?”


    “延德,你去点三千步兵,要老实本分、不凶神恶煞的,别吓着灾民。”


    “希仪,你去备粮食和药品,越多越好,咱们先去保定府放粮。” 王守仁语速飞快。


    “半个时辰后营门口集合,我去跟营里的将军报备,咱们直接去户部会合。”


    “好!” 两人齐声应着,转身就往各自的方向跑。


    一个是勋贵子弟,难得有机会办正事。


    一个是寒门出身,早就盼着能跟着王守仁干点实事,都干劲十足。


    半个时辰后,京营门口已整整齐齐站了三千士兵,没人穿甲胄,只带了木棍防身,背上背着粮袋和药箱,看着就和气。


    徐延德和沈希仪站在队前,见王守仁过来,连忙行礼:“都准备好了!”


    “走!去户部!” 王守仁翻身上马,挥了挥手,三千人马跟着他,浩浩荡荡往城里赶。


    街上的百姓见京营士兵没带刀枪,还背着粮食,都好奇地探头看。


    这是要去哪?不像是去打仗啊。


    到了户部衙门口,王守仁让徐延德带着士兵在门外候着,自己和沈希仪往里走。


    刚到值房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韩文的声音:“…… 保定府的商号清单我已经列好了,就等锦衣卫的人回话了……”


    王守仁抬手敲了敲门。


    “进!”


    他推开门走进去,就见韩文、陆炳、刘瑾正围着案台看账册,三人见是他,都愣了一下。


    “王主事?” 韩文先反应过来,“你怎么来了?”


    王守仁躬身行礼,朗声道:“奉陛下旨意,王守仁代表京营加入查案,带三千人马听候调遣 —— 陛下还让徐延德、沈希仪二位一同前来,协助办案。”


    这话一出,三人都吃了一惊。


    刘瑾挑眉:“陛下竟让你也加入了?看来是真看重你。”


    陆炳也点头:“有京营帮忙封锁粮仓正好,咱们正愁人手不够呢。”


    韩文更是笑着起身:“来得好!有王主事加入,咱们这‘四方查案’才算齐了 —— 快坐,正好商量怎么分差事!”


    王守仁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安定不少。


    看来这几位是真能放下成见合力办事的。


    他刚要坐下,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陛下有旨 —— 对灾民能赦就赦,先放粮安抚,再查贪墨,别激化矛盾。”


    “陛下仁心!” 韩文感叹道,“咱们正琢磨着怎么安抚灾民呢,有京营帮忙放粮,这事就好办多了!”


    值房里的气氛瞬间热络起来,原本的凝重被冲淡了不少。


    王守仁看着案上的账册,又看了眼身边的三人,心里默默想。


    有陛下支持,有各方配合,这次定要把保定府的贪墨查透,还灾民一个公道。


    而门外,徐延德正带着三千士兵站得笔直,沈希仪则在清点粮食药品,阳光照在他们身上,竟透着股难得的踏实。


    一场牵扯四方的查案,终于要正式拉开序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