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三司定策查贪腐,小吏智惊众大佬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户部值房里,韩文连忙搬来两张太师椅,又让小吏添了茶,案台被腾出来,正好摊开刚送来的账册。
刘瑾坐定,先开了口:“韩尚书,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赈灾款的账漏洞太明显,背后肯定有人捣鬼,说不定是州县官勾结京里的人,故意留破绽混淆视听。”
陆炳跟着点头:“我让人盯了北直隶几个州县官的家眷,昨晚有两家往老家送了信,信没敢走驿站,托了个货郎带出去,一看就有鬼。”
韩文皱着眉:“可咱们手里只有账册漏洞,没抓着实据,要是直接拿人,怕他们反咬一口,说咱们诬陷。”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都觉得棘手 —— 查浅了抓不到大鱼,查深了怕打草惊蛇,正僵着,旁边的欧阳铎忽然轻声开口:“晚辈斗胆说一句,或许可以‘以假对假’。”
三人都转头看他,刘瑾挑眉:“欧阳主事有想法?说说。”
欧阳铎拿起案上一本假账:“这些账看着漏洞多,其实是故意做给咱们看的,比如河间府多报的一千石粮,说不定根本没运到河间,而是被人中途截了,藏在某个商号的仓库里。”
“咱们可以顺着他们的假账查,户部先发文‘表扬’几个‘账目清晰’的县,让他们放松警惕,再让锦衣卫盯紧那些和州县官有往来的商号,东厂同时查商号的注册文书,看看背后是谁的产业。”
“等他们以为咱们只盯着州县官时,突然动手查商号,赃粮赃银一搜出来,州县官和背后的人就都跑不了了。”
这话一出,值房里静了片刻。
刘瑾捻着胡须,眼里闪过惊讶 —— 这法子妙在 “顺藤摸瓜”,不硬碰硬,反而能打对方个措手不及。
陆炳也点头:“这主意可行!商号藏粮比州县官囤粮隐蔽,他们肯定想不到咱们会绕开州县查商号,只要抓到商号的把柄,不怕审不出背后的人。”
韩文更是惊喜:“欧阳,你这脑子怎么长的?这招‘以假对假’,比咱们硬查账管用十倍!”
欧阳铎被夸得红了脸,连忙躬身:“晚辈也是瞎琢磨,还是三位大人定方向,晚辈只是补充几句。”
“别谦虚了。” 刘瑾笑着摆手,“陛下果然没看错人,你这心思,比户部那些老吏还活络,难怪陛下敢让你查账。”
陆炳也附和:“确实,要是按咱们刚才的法子硬查,说不定真让他们跑了,你这补充,算是把章程补扎实了。”
三人对欧阳铎的看法又高了几分 —— 原以为只是个会查账的书生,没想到还有这般急智,皇帝能看中他,果然是慧眼识珠。
刘瑾清了清嗓子,重新归拢思路:“那咱们就按欧阳主事的法子定章程,分三步走,每步都得卡紧时辰。”
“第一步,户部今日午时前再发一批公文,专门夸河间府、保定府几个‘账目清楚’的县,说‘朝廷暂不复核’,稳住他们。”
他看向韩文,“韩尚书,公文里得写得像模像样,最好提一句‘后续将表彰办事得力的官员’,让他们觉得咱们真信了假账。”
韩文连忙应道:“没问题!我这就让文书房拟稿,保证写得滴水不漏。”
“第二步,锦衣卫盯死商号。” 刘瑾又转向陆炳,“你让人把北直隶、山西在京的商号列个清单,重点盯那些和受灾县有粮贸往来的,尤其是带‘恒’‘丰’字号的 —— 这类商号常替官府运粮,最容易藏赃。”
“另外,盯紧昨天给老家送信的那几家,他们肯定会跟商号通气,只要抓住他们接头,就先把商号掌柜扣下来,别惊动州县官。”
陆炳点头:“我这就回衙署布置,让弟兄们乔装成货郎、车夫,盯着商号门口,保证不打草惊蛇。”
“第三步,东厂查商号底细。” 刘瑾最后看向自己,“我让人去文书库调商号的注册薄,查他们的东家是谁、有没有勋贵参股,尤其是那些突然在半年内扩店的商号,十有八九和贪墨有关。”
“咱们三天后碰头,不管查到多少,都汇总到一起,由韩尚书递牌子请陛下定夺 —— 到时候人证物证俱在,管他背后有谁,都得乖乖认栽。”
章程定得明明白白,分工清晰又环环相扣,既有迷惑对方的 “虚招”,又有抓实证的 “实招”,听得韩文和陆炳都点头 —— 这才是能办成事的章程。
欧阳铎又轻声补充:“晚辈还有个小建议,查商号时可以让顺天府配合,就说‘查偷税漏税’,就算没搜到赃粮,也能先把商号封了,免得他们转移东西。”
“好!” 陆炳眼睛一亮,“这招更稳妥!顺天府刚换了代理府尹,肯定想表现,让他们出面封店,名正言顺。”
刘瑾也笑着道:“欧阳主事这脑子,真是一点不浪费,行,就加一条,让顺天府配合,用‘查偷税’当幌子。”
所有细节敲定,三人都松了口气,原本棘手的事,被欧阳铎几个补充意见一润色,顿时变得顺畅起来。
刘瑾端起茶杯,站起身,目光扫过韩文和欧阳铎,忽然放缓了语气:“韩尚书,欧阳主事,咱家知道,宫里的太监和外臣向来少来往,锦衣卫和文官也常犯冲。”
“可咱家今天把话说明白 —— 咱家虽是个阉人,却也知道‘君臣’二字重,我做这些,不是为东厂争功,是为皇爷,为大明办差。”
“陆大人和我虽分属东厂、锦衣卫,可目标一样,都是抓贪墨、追赃款,韩尚书你们户部也是一样,咱们得抛下个人成见,别让那些贪墨的人看了笑话。”
这番话没带半分官腔,说得坦诚,连 “阉人” 两个字都直言不讳,反而让值房里的气氛暖了几分。
韩文愣了愣,随即拱手感叹:“刘公公说得是!不亏是陛下身边的人,格局就是不一样,下官先前还有些顾虑,现在看来是多余了。”
“咱们都听公公的,抛下成见,合力查案,不管查到谁,都一查到底!”
陆炳也站起身:“韩尚书说得对,我锦衣卫绝不为难户部和东厂,只要能抓到贪墨的狗东西,让我配合什么都行。”
欧阳铎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暗暗点头 —— 陛下能把东厂、锦衣卫、户部捏到一起,果然有道理,这些人虽各司其职,却都认 “为大明办差” 这六个字。
刘瑾见三人都应下,脸上露出笑:“好!有韩尚书和陆大人这话,咱家就放心了,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分头动手,三天后还在这儿碰头。”
“好!” 三人齐声应道。
刘瑾和陆炳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时,刘瑾忽然回头,又看了眼欧阳铎,笑着对韩文道:“韩尚书,你可得看好这苗子,别让户部的老油子把他带歪了。”
韩文连忙道:“公公放心,我肯定护着他!”
看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在廊下,韩文才转头对欧阳铎道:“你刚才没说错,刘公公和陆大人,确实是能办事的人。”
欧阳铎点头:“是啊,有他们配合,这案子肯定能查透。”
两人刚要坐下继续理账册,一个小吏突然慌慌张张跑进来,手里举着一张纸条:“尚书!欧阳主事!刚收到直隶布政使司的急报,说保定府有灾民闹起来了,说‘没收到赈灾粮’,还把知府的轿子围了!”
韩文和欧阳铎同时脸色一变。
保定府?
正是他们刚才在章程里提到的 “账目清楚” 的县之一!
灾民突然闹起来,是真没收到粮,还是有人故意挑事?
韩文抓起纸条,指尖都在抖:“坏了!要是灾民闹大了,说不定会打草惊蛇,咱们的章程……”
欧阳铎也皱起眉,目光落在案上的假账册上,心里忽然升起一个念头 —— 这会不会是背后的人故意做的?想借着灾民闹事,逼朝廷停查账册?
值房里的气氛又紧张起来,窗外的日头明明升得很高,却照得人心里发沉。
他们刚定好的章程,难道要被这突如其来的 “灾民闹事” 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