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刘陆密会争高下,联袂赴部觅韩文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悦来茶馆的二楼包间,窗纸被竹帘挡得严实,桌上摆着一壶刚沏的龙井,雾气袅袅。


    陆炳先到的,他斜靠在太师椅上,指尖转着腰间的绣春刀刀柄,目光扫过包间角落 —— 确认没藏人,才松了半口气。


    门被轻轻推开,刘瑾带着两个东厂番子走进来,番子守在门外,他自己掀了袍角坐下,端起茶杯抿了口,笑道:“陆大人倒是来得早。”


    “刘公公约的人,我哪敢迟到。” 陆炳收回目光,语气淡淡,“只是不知公公特意约我,到底有何要事?”


    刘瑾放下茶杯,指尖敲着桌面:“陆大人是个爽快人,那我也不绕弯子 —— 陛下让咱们查赈灾款贪墨,东厂管文书,锦衣卫盯梢,按理说是各干各的,可我总觉得,得通个气。”


    “通什么气?” 陆炳挑眉,“陛下定的分工明明白白,公公是怕我锦衣卫抢了东厂的功?”


    这话戳破了窗户纸,刘瑾也不恼,反倒笑了:“陆大人这话就见外了,咱们都是为陛下办事,哪有什么抢功的说法?只是怕‘各干各的’误了事。”


    “北直隶那些州县官,背后要是有硬靠山,单靠锦衣卫盯梢,未必能抓着实据;单靠东厂查文书,也未必能摸透他们的路子,你说是不是?”


    陆炳沉默了 —— 刘瑾说得没错,那些敢贪赈灾款的,不会单打独斗,说不定互相勾结,真要是各查各的,容易被钻空子。


    他端起茶杯,掩饰住眼底的情绪:“那公公想怎么‘通气’?”


    “简单。” 刘瑾伸出两根手指,“第一,咱们交换消息 —— 锦衣卫盯到的可疑人等,报给东厂,东厂查文书时顺带核;东厂查到的文书漏洞,告诉锦衣卫,锦衣卫盯梢时多留个心眼。”


    “第二,谁先摸到实据,谁先报给陛下,但得提一句‘与对方协同查证’,这样既不耽误事,也免得陛下觉得咱们互相拆台。”


    这话听着公允,可陆炳哪能看不出 —— 刘瑾是想借着 “交换消息”,摸清锦衣卫的动向,真要是查出东西,“协同查证” 四个字一写,东厂也能分半份功。


    他扯了扯嘴角,带着点嘲讽:“公公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既想借锦衣卫的眼线,又想落个‘顾全大局’的名声。”


    “陆大人这话就酸了。” 刘瑾也不否认,“我东厂的文书库堆着几十年的卷宗,真要查起来,比锦衣卫在街面盯梢快得多;可要说抓人拿赃,还得靠你们锦衣卫的刀片子硬。”


    “咱们是互相借重,不是谁占谁便宜 —— 再说了,争来争去,不还是得在陛下跟前论功?要是耽误了陛下的事,别说功了,咱们俩都得挨罚。”


    这话戳中了陆炳的软肋 —— 他不怕和刘瑾争,就怕办砸了差事,让陛下失望。


    他盯着刘瑾看了片刻,终于点头:“行,就按公公说的办。”


    “但我丑话说在前头 —— 要是东厂藏着消息不共享,或是故意给假消息,休怪我锦衣卫不给面子。”


    “陆大人放心,我刘瑾还没蠢到拿陛下的差事开玩笑。” 刘瑾端起茶杯,对着陆炳举了举,“以茶代酒,就当咱们达成共识了。”


    陆炳也端起茶杯,两人轻轻碰了下,茶水晃出几滴,落在桌上,像没说透的心思。


    “对了,还有件事。” 刘瑾放下茶杯,神色沉了些,“欧阳铎那小子,你留意过没?”


    陆炳一愣:“欧阳铎?户部那个主事?怎么了?”


    “那小子不简单。” 刘瑾皱着眉,“才入户部两三个月,就把赈灾款的账查出一堆漏洞,今天还跟韩文说‘漏洞太明显,像故意留的’,这份眼力见,可不是一般人能有。”


    “你是说……” 陆炳心里一动,“他可能看出背后有猫腻?”


    “不好说。” 刘瑾摇头,“但得盯着点 —— 要是他真查到什么关键线索,咱们得及时知道,别让户部把功劳全占了。”


    陆炳点头应下:“我知道了,会让人盯着户部那边的动静。”


    两人又聊了几句具体的消息交换方式,约定每天傍晚让心腹在茶馆后门递消息,才各自起身离开。


    陆炳走出茶馆时,天已经黑透了,他回头看了眼二楼包间的竹帘,冷哼一声 —— 刘瑾想借他的力,他又何尝不想借东厂的文书库?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刘瑾则坐在包间里没动,等陆炳走远了,才对门外的番子道:“去查查欧阳铎的底细,越细越好,尤其是他和韩文的关系,还有…… 他跟陛下有没有私下接触。”


    第二天一早,户部衙门刚开大门,两个身影就并肩走了进来,引得门房差点惊掉了下巴。


    走在左边的是刘瑾,一身暗红色蟒纹袍,手里拄着根玉杖,慢悠悠地晃着;走在右边的是陆炳,飞鱼服束腰,绣春刀悬在腰间,眼神冷得像冰。


    一个东厂掌印太监,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这俩向来没交集的人,怎么会一起跑到户部来?


    门房不敢拦,只能哆哆嗦嗦地躬身:“刘公公,陆大人,您二位…… 要找哪位大人?”


    “找你们韩尚书。” 刘瑾瞥了他一眼,语气平淡,“带路。”


    “哎,好!” 门房连忙应着,小跑着往里面引,心里却打鼓 —— 这俩大神一起来,莫不是户部犯了什么大事?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吏员中间,廊下整理卷宗的小吏们偷偷往这边瞧,交头接耳:“那不是刘公公和陆大人吗?怎么一起来了?”


    “怕是为了赈灾款的事吧?昨天韩尚书和欧阳主事忙了一晚上呢。”


    “别瞎猜了,赶紧干活,要是被他们瞧见,有你好果子吃!”


    刘瑾和陆炳没理会周围的目光,跟着门房穿过甬道,直奔韩文的值房。


    到了门口,门房刚要喊 “通禀”,就被刘瑾摆手拦住了:“不用,我们自己进去。”


    他上前推开门,就见韩文正和欧阳铎围着案台看卷宗,案上堆着一摞刚送来的地方文书 —— 是北直隶几个县先递来的复核账册。


    “韩尚书,好兴致啊。” 刘瑾笑着开口,声音打破了值房的安静。


    韩文和欧阳铎同时抬头,看到门口的刘瑾和陆炳,都愣住了。


    韩文手里的笔 “啪” 地掉在案上,墨汁溅了一地,他连忙起身:“刘公公?陆大人?您二位怎么来了?”


    欧阳铎也跟着起身,目光在两人身上转了一圈 —— 东厂和锦衣卫的头子一起上门,这阵仗可不常见,难道是查账出了什么岔子?


    陆炳没说话,只是扫了眼案上的账册,眼神锐利如刀;刘瑾则走到案前,拿起一本账册翻了翻,慢悠悠地说:“韩尚书别紧张,咱们俩来,是跟你商量点事 —— 关于查赈灾款贪墨的。”


    韩文心里咯噔一下,他看了眼欧阳铎,见欧阳铎也一脸凝重,连忙拱手:“公公和大人有话请讲,下官听着。”


    刘瑾放下账册,转头看向陆炳,两人交换了个眼神,才又看向韩文,语气沉了些:“韩尚书,陛下让咱们三部门联查,可光靠‘各查各的’怕是不够,得合计个章程 —— 毕竟,咱们要查的,可能不只是几个小官那么简单。”


    这话一出,韩文和欧阳铎都变了脸色。


    他们昨天还在琢磨 “账册漏洞太明显”,现在刘瑾这话,分明是在说 —— 贪墨背后,有大鱼。


    值房里的空气瞬间沉了下来,窗外的日头刚升到檐角,却照不进半分暖意。


    谁也没说话,可所有人都清楚 —— 刘瑾和陆炳的突然到访,绝不会只是 “商量章程” 那么简单,这场查账,怕是要比想象中更复杂,也更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