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彻夜核账寻弊迹,帝召近臣布新局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韩文和欧阳铎趴在桌前,面前堆着近百本账本,从直隶布政使司的拨款总账,到各州县的签收细册,再到驿站转运的登记薄,一本本翻得卷了边。


    “这里不对!” 欧阳铎捏着一本河间府的回执,指尖点在 “灾粮三千石” 的字样上,“上个月河间府报的受灾户数是两千户,按每户每月一石粮算,三千石只够吃一个半月,可他们回执上写的是‘足支三月’,这数对不上!”


    韩文凑过去一看,眉头拧成了疙瘩,拿起旁边的驿站登记薄翻了翻:“更不对的在这 —— 河间府的粮是从保定府转运的,驿站登记的是‘转运杂粮两千石’,到了河间府的回执,竟变成了‘三千石’,凭空多出来一千石,去哪了?”


    欧阳铎咬着牙翻出另一本账:“还有保定府!他们报的‘采购灾粮五千石’,可底下的商号收据加起来才三千八百石,差的一千二百石,要么是商号没给够,要么是有人把钱揣自己兜里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把账本里的窟窿一个个抠出来。


    有的县回执上盖的官印是模糊的,明显是后补的;有的驿站登记薄缺了三页,正好是转运灾粮最频繁的那几天;还有的州县把 “银十两” 写成 “银百两”,笔误得蹊跷,分明是想浑水摸鱼。


    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了一夜,桌上堆起的 “可疑账册” 越来越厚,两人眼熬红了,嗓子哑了,连指尖都被纸张磨出了红痕。


    天快亮时,欧阳铎把最后一本账合上,指着桌上的账册汇总:“尚书您看,直隶这六个受灾县,光明着能查到的漏洞就有十二处,少的差几百石粮,多的差两千两银,加起来至少短了五千石粮、三千两银 —— 这还没算没写在账面上的。”


    韩文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看着那堆账册,后背直冒冷汗:“五千石粮够上千流民吃三个月了,这些狗东西,是真敢贪啊!”


    他起身往门外走,脚步有些虚浮:“不能等了,现在就去坤宁宫,把这些给陛下呈上去!”


    欧阳铎连忙把账册归拢好,用布包捆结实背在身上,快步跟上:“尚书,咱们直接去,会不会太急了?”


    “急?再等陛下就该自己查了!” 韩文脚下没停,“早一刻把证据递上去,咱们户部就早一刻摘干净,也能早一刻把粮追回来给灾民!”


    此时的坤宁宫暖阁,朱厚照刚看完李东阳送来的改制方案初稿。


    小太监端来一碗小米粥,他没动,指尖敲着桌案 —— 昨晚张永回禀了陈璋住处安排妥当,也提了句 “韩文在户部连夜加班”,他心里大概猜得到,韩文是在查赈灾款。


    刚放下方案,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陛下,户部韩尚书、欧阳主事求见。”


    “让他们进来。” 朱厚照靠回软榻上,神色平静。


    韩文和欧阳铎快步走进来,两人头发乱着,眼角带着血丝,一看就是熬了夜。


    “臣韩文(欧阳铎)参见陛下!” 两人躬身行礼,声音都带着沙哑。


    朱厚照指了指旁边的凳子:“坐,刚熬了夜吧?先歇口气。”


    “谢陛下。” 两人谢了坐,却没敢真放松,欧阳铎把背上的布包解下来,放在桌上解开,露出里面的账册,“陛下,这是臣和韩尚书连夜核对的赈灾款账目,查出了些问题。”


    朱厚照的目光落在账册上,没急着翻,只看向韩文:“韩大人,赈灾款的问题,账本查得如何了?”


    韩文心里猛地一叹 —— 陛下果然早就等着了。


    这少年天子才十五岁,心思却比老狐狸还透亮,什么事都瞒不过他,自己昨晚还急得团团转,现在看来,倒是多余了。


    他连忙躬身回道:“回陛下,臣与欧阳主事花了一个晚上,账本上的不对处,总算查出来了。”


    “直隶六个受灾县的账册都有漏洞,或数目对不上,或回执有假,粗略算下来,至少短了五千石粮、三千两银。”


    “只是这些漏洞牵扯的州县官、驿丞、商号不少,具体是谁动手脚,人事上的关节,臣还没查清。”


    说完,他示意欧阳铎把挑出的可疑账册递过去:“陛下,这是有问题的账册,臣等标了记号。”


    张永正好在殿内伺候,连忙上前接过账册,仔细摆到朱厚照面前。


    朱厚照拿起一本河间府的回执,指尖划过欧阳铎标红的 “三千石” 字样,又翻了翻驿站登记薄,脸色没什么变化,仿佛早料到一般。


    看了约摸一刻钟,他把账册合上,放在桌上,对张永吩咐:“张永,去把刘瑾、陆炳叫来。”


    张永愣了一下 —— 刘瑾是司礼监的随堂太监,管着宫里的文书传抄;陆炳是锦衣卫指挥使,掌着缉捕审讯,陛下把这两人叫来,是要动真格了?


    他不敢多问,连忙躬身:“奴婢遵旨!”


    朱厚照又看向韩文和欧阳铎,语气缓了些:“韩大人,欧阳大人,你们俩从昨晚忙到现在,还没用早膳吧?”


    两人一愣,这才想起从昨晚到现在粒米未进,肚子确实饿得咕咕叫。


    “臣…… 臣等未曾用膳。” 韩文老实回道。


    “张永。” 朱厚照又喊了一声。


    刚走到门口的张永连忙回头:“奴婢在。”


    “让御膳房做三份早膳来,就用小米粥、菜包,多放些咸菜。” 朱厚照补充了句,“不用太复杂,快些就好。”


    这是把他们当自己人了。


    韩文和欧阳铎心里一暖,连忙躬身谢恩:“臣等谢陛下!”


    “谢什么,办事也得吃饭。” 朱厚照摆了摆手,“你们先坐着等,账册上的事,等吃了饭再细说。”


    “是,陛下。” 两人应着,这才敢在凳子上坐实了些,紧绷的背也松了松。


    暖阁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的鸟鸣声。


    朱厚照靠在软榻上,指尖轻轻敲着桌沿,没再说话,可那眼神里的沉静,却让韩文和欧阳铎心里踏实了不少 —— 陛下没动怒,反倒是先让他们吃饭,这是心里有数了。


    欧阳铎偷偷看了眼桌上的账册,又看了眼朱厚照的侧脸,心里默默想:难怪陛下能年纪轻轻镇住朝堂,就这份沉得住气,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没过多久,御膳房的太监端着食盒进来了。


    三个粗瓷碗,装着稠稠的小米粥,旁边摆着一碟咸菜,还有六个白面菜包,热气腾腾的,看着就暖胃。


    “陛下,韩大人,欧阳大人,膳齐了。” 太监把碗筷摆好,躬身退了出去。


    “吃吧。” 朱厚照拿起一个菜包,递到嘴边咬了一口,“菜包是韭菜鸡蛋馅的,不腻。”


    韩文和欧阳铎也拿起碗筷,小口喝着粥,吃着菜包。


    小米粥熬得软糯,菜包的馅调得鲜香,简单的吃食,却比山珍海味还让人熨帖。


    两人饿坏了,也顾不得体面,几口就吃完了一碗粥,又拿起两个菜包,很快就吃得差不多了。


    刚放下碗筷,殿外就传来张永的声音:“陛下,刘瑾、陆炳到了。”


    朱厚照擦了擦嘴,眼神沉了下来,对张永道:“让他们进来。”


    韩文和欧阳铎也瞬间坐直了身子,知道正题要来了。


    门帘被掀开,刘瑾和陆炳一前一后走进来。


    刘瑾穿着司礼监的蟒纹袍,脸上堆着笑,却不敢多瞧桌上的碗筷,规规矩矩躬身:“奴婢刘瑾参见陛下。”


    陆炳一身锦衣卫的飞鱼服,腰佩绣春刀,身姿挺拔,声音洪亮:“臣陆炳参见陛下!”


    两人都看了眼韩文和欧阳铎,又瞥见桌上的账册,心里都猜着 —— 怕是有大案要办了。


    朱厚照没让他们起身,指了指桌上的账册,声音平静却带着威压:“刘瑾,陆炳,看看这些账。”


    “看完了,朕有差事给你们。”


    刘瑾和陆炳对视一眼,连忙上前,拿起账册翻了起来。


    暖阁里的气氛,瞬间又紧张起来。


    张永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阵仗,心里清楚 —— 陛下这是要借着赈灾款的事,动一批人了。


    他悄悄退到门边,等着陛下的下一步吩咐。


    而这一次,陛下要布的局,怕是比处置周奎、张谦时,还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