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永安置民承帝命,韩文寻铎查赈银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朱厚照抬眼:“让他进来。”


    门帘被掀开,张永快步走了进来,身上还带着些外面的热气,他先是对着朱厚照躬身行礼:“奴婢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流民安置得怎么样了?” 朱厚照直接问道,没让他多礼。


    “回皇爷,奴婢已经让人在城南找了处闲置的旧宅院,打扫干净了,还请了两个大夫过去,给老弱瞧了病。”


    张永连忙回话,语气透着稳妥,“奴婢还让人买了米粮和被褥,今晚流民们能吃上热饭、睡上暖炕,不会再受冻挨饿了。”


    “嗯,做得好。”


    朱厚照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几分满意,“没出什么乱子吧?”


    “没有,流民们都很安分,知道是陛下安排的,还一个劲地在院里磕头谢恩呢。”


    张永笑着回道,又补充了句,“奴婢留了两个锦衣卫在那儿看着,防止有人去捣乱。”


    “有心了。”


    朱厚照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随即话锋一转,看向旁边的陈璋,“张永,陈璋明天就要去刑部当主事了,你给他安排一处干净的院落,离刑部近点,方便他上下点卯。”


    “院落里的家具、被褥都备齐了,别委屈了他。”


    张永心里 “咯噔” 一下,猛地抬头看向陈璋 —— 这年轻人刚被陛下提拔为刑部主事,现在又要陛下特意吩咐安排住处,这待遇,怎么这么像当初的欧阳铎?


    他没少听户部的人说欧阳铎的事 —— 欧阳铎这几个月在户部雷厉风行,查了好几个贪墨的小吏,把户部的账目理得清清楚楚,陛下对他赞不绝口,连带着欧阳铎的住处都是陛下亲自让人安排的。


    没想到,这才多久,陛下又找到了一个 “欧阳大人” 级别的人才!


    张永连忙收敛心思,躬身应道:“皇爷放心!奴婢这就去办,保证给陈大人找一处宽敞干净的院落,家具被褥都是新的,绝不让陈大人受半点委屈!”


    “你办事,朕放心。” 朱厚照摆了摆手。


    旁边的陈璋听得心里一热,眼眶都有些发红。


    他刚到京城,无亲无故,本还在发愁住处的事,没想到陛下不仅提拔他当官,还特意让张公公为他安排住处,连细节都考虑到了。


    这份恩宠,他这辈子都不敢忘。


    陈璋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朱厚照重重磕了三个头,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陛下对臣如此厚爱,臣无以为报!从今往后,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赴汤蹈火,绝无二心!”


    朱厚照看着他激动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吧,别动不动就磕头。”


    “朕给你安排住处,是因为你有本事,值得朕看重,不是让你用‘肝脑涂地’来换的。”


    “你不用对朕发誓效忠,只要你坚持本心,在刑部好好断案,不贪赃、不枉法,不辜负朕对你的信任,就比什么都强。”


    陈璋跪在地上,用力点头,泪水从眼角滑落:“臣记住了!臣这辈子都不会忘了陛下的话,定当坚守本心,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那就好。” 朱厚照示意小太监扶他起来,“时候不早了,你跟着张永去看看住处吧,有什么需要的,直接跟张永说。”


    “是,陛下!臣谢陛下!” 陈璋再次躬身行礼,这才跟着张永转身往外走。


    走到暖阁门口时,陈璋还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 少年天子靠在软榻上,正低头看着手里的奏折,灯光映在他脸上,竟透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陈璋深吸一口气,心里默默想:此生能遇这样的君王,是他的福气,他定要好好干,不辱使命。


    张永和陈璋走出坤宁宫,夜色已经浓了,宫道两旁的宫灯亮着,映得石板路泛着微光。


    张永放缓脚步,侧头看向陈璋,脸上带着和善的笑意:“陈大人,陛下可是很久没对哪个新人这么上心了,您可得好好干,别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陈璋连忙拱手:“张公公放心,下官定当全力以赴。”


    “哎,叫什么公公,多见外。” 张永摆了摆手,语气亲切了些,“陛下都把您当自己人,您要是不嫌弃,叫我一声张伴伴就行。”


    陈璋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 张永这是在跟他套近乎。


    他心里清楚,张永是陛下身边最信任的太监,虽然是宦官,却从不擅权乱政,这些年跟着陛下,也没少做实事。


    跟这样的人打好关系,对他往后在京城立足,在刑部办事,都有好处。


    陈璋连忙调整语气,恭敬中带着几分亲近:“那下官就僭越了,以后就叫您张伴伴。”


    “哎,这就对了。”


    张永笑得更欢了,“陈大人,您刚到京城,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不管是住处的事,还是刑部那边的事,都尽管跟我说,能帮的,我一定帮。”


    “多谢张伴伴。” 陈璋感激道,“下官初来乍到,很多事情都不懂,往后还要劳烦张伴伴多指点。”


    “好说,好说。”


    张永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都是为陛下办事,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着,从住处聊到刑部的差事,从京城的风土人情聊到浙江的家乡琐事,气氛倒十分融洽。


    陈璋心里暗暗庆幸 —— 还好他没像那些酸儒一样,看不起宦官,张永虽然是太监,却是个值得相交的人。


    两人走到宫门口,张永让人备了马车,对陈璋道:“陈大人,我已经让人去安排院落了,今晚您先去驿馆住一晚,明天一早,我让人去驿馆接您,咱们一起去看新住处。”


    “有劳张伴伴了。” 陈璋躬身道谢。


    “客气什么,快上车吧。”


    张永笑着把他送上马车,看着马车走远,才转身回宫里复命。


    另一边,韩文从内阁出来后,一路快马加鞭赶回户部。


    此时的户部衙门,早已过了下班时辰,大部分官吏都已经走了,只有少数几个加班的小吏还在值房里忙活。


    韩文没顾上回自己的办公室,直接往户部清吏司的方向走 —— 欧阳铎就在那里办公。


    他心里清楚,要查赈灾款的账目,靠那些老油子肯定不行,他们要么敷衍了事,要么跟下面的人串通一气,只有欧阳铎,又细心又敢查,还不怕得罪人。


    韩文走到清吏司门口,就看见值房里还亮着灯,他推开门走进去,果然看到欧阳铎正坐在桌前,对着一堆账本写写画画。


    欧阳铎听到动静,抬头一看是韩文,连忙站起身:“韩尚书?您怎么回来了?不是说今天去内阁开会吗?”


    “开会的事哪有赈灾款的事急!” 韩文快步走到桌前,一把拿起桌上的账本,翻了两页,又重重放下,语气急促,“欧阳,出事了!”


    欧阳铎愣了一下,见韩文脸色凝重,也收起了笑容,认真道:“尚书,出什么事了?”


    “京城街头出现流民了!”


    韩文压低声音,“今天陛下在集市上撞见了,还处置了顺天府尹和御史,李阁老跟我说,顺天府都有流民,咱们户部拨下去的赈灾款,肯定出问题了!”


    “陛下现在还没琢磨过来,等他反应过来,必然要查账,要是查出有贪墨,咱们户部谁都跑不了!”


    欧阳铎的脸色 “唰” 地一下变了。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核对各地的赈灾款回执,确实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 保定府、河间府几个县的回执,数字含糊不清,还少了几个驿站的签收记录,他正准备明天跟韩文说。


    没想到,竟被京城的流民先露了马脚!


    “尚书,您的意思是……” 欧阳铎看着韩文,眼神里带着几分急切。


    “我的意思是,立刻查!” 韩文攥紧拳头,语气坚定,“今晚就查!从直隶布政使司的拨款记录查起,一笔一笔地对,看看那些赈灾款到底去哪了!”


    “要是真有贪墨的狗东西,咱们先把证据攥在手里,也好有个应对!”


    欧阳铎重重点头:“好!下官这就去调账本!咱们今晚就查,不查出个结果,绝不罢休!”


    韩文看着他雷厉风行的样子,心里稍微松了口气 —— 还好有欧阳铎在,不然他一个人,还真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查出问题。


    值房里的灯,亮得更久了。


    韩文和欧阳铎围着一堆账本,开始逐笔核对,算盘声、翻页声,在寂静的户部衙门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们都知道,这一夜的核查,不仅关系到户部的安危,更关系到无数灾民的性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远在坤宁宫的朱厚照,还不知道户部里正在进行的紧急核查。


    他看完手里的奏折,揉了揉眉心,对旁边的小太监道:“去把李东阳明天要递的改制方案初稿拿过来,朕先看看。”


    小太监连忙应着,转身去内阁取奏折。


    朱厚照靠在软榻上,心里却在琢磨 —— 流民的事,绝不是偶然,赈灾款肯定有问题,等韩文那边有了消息,他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敢在赈灾款上动手脚。


    夜色渐深,宫里的烛火一盏盏熄灭,只有坤宁宫暖阁的灯,还亮着,映着少年天子沉思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