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锦衣卫随驾护驾,帝王微服出玄武门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他这是紧张所致。


    朱厚照正坐在软榻上,悠闲地晃着腿。


    见张永进来,他挑起眉毛,语气带着几分不耐烦:“磨磨蹭蹭的,想让朕改主意?”


    “奴婢不敢!”


    张永吓得浑身一激灵,连忙把袍子呈上,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只是……只是外面实在太乱了,陛下真要去,总得带些人。”


    “这不就来了?”


    朱厚照接过袍子,轻轻拍了拍张永的肩膀,吩咐道:“去锦衣卫挑几个好手,要机灵的,别咋咋呼呼的 —— 以防万一嘛。”


    张永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陛下这是松口让带人了?


    只要有锦衣卫跟着,安全就有保障了!


    他顿时来了精神,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兴奋地说道:“皇爷英明!奴婢这就去!保证挑最顶尖的好手来!”


    “去吧去吧。”


    朱厚照挥挥手,看着张永屁颠屁颠跑出去的背影,忍不住笑了。


    这老太监,刚才还哭丧着脸,一听说能叫人,立马跟打了鸡血似的。


    另一边,马文升怀揣着给事中改制方案,脚步沉重地走进内阁值房。


    他满心忧虑,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棘手的差事。


    李东阳正在批阅奏折,听见动静,放下朱笔,抬起头问道:“陛下召见你,没说什么重话吧?”


    马文升把方案往桌上一放,苦笑着回答:“重话倒是没说,可给了个更难办的差事。”


    李东阳拿起方案,刚看了两页,眉头就紧紧拧成了疙瘩。


    看到 “给事中不得单名谏言,需附实证” 这一条时,他猛地把方案拍在桌上,愤怒地说道:“负图!你这是…… 这是动了文官的根啊!”


    给事中是言官的核心,向来以 “风闻言事” 为特权,现在要他们附实证、禁单谏,这不等于捆住了言官的嘴?


    “宾之,我也是没办法。”


    马文升叹了口气,往椅子上一坐,满脸无奈:“陛下说了,这方案要是通不过,我就得去诏狱报到。”


    “这几日冒出来两个给事中,一个刘茝,一个王昭,您又不是没看见。”


    马文升压低声音,继续说道:“陛下已经动怒了,连亲舅舅都能说杀就杀,更何况是我这个吏部尚书?”


    “我要是不拿出这个方案,现在怕是已经在诏狱里待着了。”


    李东阳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陛下的脾气,那是说一不二的主。


    王昭被贬,刘茝被传旨天下,都是在敲警钟。


    “陛下还说……”


    马文升搓了搓手,接着说道:“王昭不是说过,凡事得经过内阁同意吗?让您把这方案拿给内阁成员商量商量,尽快批了。”


    李东阳苦笑一声:“陛下啊,啥时候也学会这么揶揄人了。”


    他拿起方案,翻了又翻,思索片刻后说道:“这方案虽狠,却也不是全无道理。给事中这些年确实有些飘了,眼里只有‘谏言’,没了‘实务’。”


    “罢了,我收下了。”


    他站起身,坚定地说:“我这就去找谢迁、刘健的旧部说说 —— 他们要是敢反对,就让他们自己去跟陛下说。”


    马文升松了口气:“有劳宾之了。”


    “同朝为官,说这些干什么。”


    李东阳摆了摆手,关切地说:“你也回去歇着吧,熬了一夜,看你这脸色。”


    马文升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内阁值房。


    阳光照在他身上,却暖不了他冰凉的心。


    这方案一通过,他怕是要被文官清流骂一辈子 “卖主求荣” 了。


    与此同时,坤宁宫暖阁外。


    张永带着五个锦衣卫走了进来。


    这五人都穿着短打,腰里别着弯刀,眼神锐利得像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透着股肃杀之气。


    “陛下,这五位都是锦衣卫里的好手,身手好,嘴还严。”


    张永介绍道:“领头的叫赵虎,去年还拿过京城捕快比武的头名。”


    赵虎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属下赵虎,参见陛下!”


    其余四人也跟着跪下。


    朱厚照点点头:“都起来吧。今天出宫,一切听张永安排,别暴露身份。”


    “属下遵令!”


    朱厚照走进内室,换上青布袍子,又戴了顶方巾,把头发束起来。


    出来时,活脱脱一个富家少爷,就是那双眼睛里的锐气,藏不住。


    “怎么样?像不像?”


    他转了个圈,期待地问道。


    张永连忙点头:“像!太像了!谁也看不出是陛下!”


    “出了宫,就叫我朱少爷。”


    朱厚照叮嘱道:“你们就叫我少爷,别露馅。”


    “是!”


    众人齐声应道。


    一切准备就绪,朱厚照带着张永、赵虎和四个锦衣卫,悄悄往后宫的玄武门走去。


    他们此行充满了未知与期待。


    玄武门是皇宫的后门,平时只有宫人出入,守卫相对松懈。


    守门禁军见是张永带着人,又穿着便服,知道是陛下的私事,没敢多问,连忙打开宫门。


    跨出宫门的那一刻,朱厚照深吸了一口气。


    宫外的空气里,混杂着尘土味、食物香,还有远处传来的叫卖声,和皇宫里的清雅截然不同,却透着股鲜活的生气。


    秋老虎的阳光有些烈,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走。”


    朱厚照率先迈步,嘴角扬着抑制不住的笑意。


    去看看这大明的京城,去听听这市井的声音。


    看看没有了官服的遮掩,百姓们过的到底是什么日子。


    赵虎和四个锦衣卫不动声色地跟在后面,呈扇形散开,把朱厚照护在中间。


    张永则亦步亦趋地跟在旁边,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深知此次出行的责任重大。


    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挑着担子的货郎、推着独轮车的车夫、穿着粗布衣裳的百姓…… 一张张陌生的脸从眼前闪过,带着各自的喜怒哀乐。


    这热闹的扬景让朱厚照感到新奇。


    朱厚照停下脚步,看着不远处一个卖糖画的摊子,眼睛亮了起来。


    这才是他穿越过来,最想看到的景象。


    没有奏折,没有争吵,只有人间烟火。


    而他知道,这份烟火的背后,还有无数双眼睛在盼着,盼着能吃饱饭,盼着能安稳度日。


    他转身对张永道:“先去前面的茶馆坐坐,听听老百姓都在聊些什么。”


    “是,少爷。”


    张永连忙应道,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 —— 赶紧逛完赶紧回宫,这外面太吓人了!


    一行人朝着不远处的茶馆走去,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青石板路上,随着脚步轻轻晃动。


    属于朱厚照的第一次微服私访,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