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诏狱夜探囚,君臣问答定乾坤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铁链拖地的 “哗啦” 声在甬道里回荡,惊得墙角的老鼠窜逃。
朱厚照披着玄色便袍,身后跟着张永,靴底踩在潮湿的石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陛下,前面就是刘健的牢房了。” 张永压低声音,手里的灯笼晃出一团昏黄。
朱厚照点点头,示意他不必跟着。独自走到牢门前,看着那个蜷缩在草堆上的身影。
曾经的内阁首辅,如今头发散乱如草,官袍被血污浸成深褐色,只有那双眼睛,还残留着一丝倔强。
“刘健。” 朱厚照的声音在牢房里撞出回声。
刘健猛地抬头,看清来人时,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嘲讽:“陛下大驾光临,是来看老臣的笑话?”
“笑话?” 朱厚照隔着铁栏看着他,“你觉得,把自己折腾进诏狱,很可笑?”
“孝宗爷待你如何,你心里清楚。”
“他给你首辅之位,让你掌内阁大权,甚至在弥留之际,还握着你的手说‘辅朕儿如朕亲临’—— 这些,你都忘了?”
刘健缓缓站起身,踉跄着走到栏前,枯瘦的手指抓住冰冷的铁条:“陛下以为,老臣是贪那点银子?”
“老臣为大明服务三十七年,什么风浪没见过?若只为钱财,何必等到今日?”
“那你为何要勾结宁王?”
朱厚照的声音冷了下来,“为何要跟谢迁串通,拖延盐税改革?”
“盐税改革?” 刘健突然笑了,笑声嘶哑如破锣,“陛下可知,江南盐商背后站着多少官员?”
“可知一旦改了盐税,多少人家会因此破产?”
“先帝在位时,为何迟迟不动?不是他不知道弊端,是他明白,这天下不是靠一把刀子就能治好的!”
朱厚照皱眉:“所以你们就勾结藩王,对抗新政?”
“孝宗爷宽仁,是让你们体恤百姓,不是让你们结党营私!”
“他给你们的权柄,是让你们辅佐朕,不是让你们给朕设绊子!”
“设绊子?” 刘健的眼神陡然锐利起来,像两柄生锈的刀,“陛下登基不足一月,就动了京营,抓了言官,如今连内阁首辅都要下狱 —— 这是辅佐?还是清洗?”
“老臣斗胆问一句,陛下到底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大明?”
这句话像一块巨石,砸在朱厚照心头。
他盯着刘健,沉默了片刻,忽然笑了:“朕要的大明,不是文官结党的大明。”
“不是边将克扣军饷、士兵啃树皮的大明。”
“更不是藩王拥兵自重、盐商操纵物价的大明!”
刘健的手指越攥越紧,铁条上的锈迹沾了满手:“说得轻巧!”
“洪武爷杀了十万贪官,吏治清明了吗?”
“永乐爷五征蒙古,国库充盈了吗?”
“陛下以为,靠杀就能杀出来一个盛世?”
“朕没说只靠杀。” 朱厚照的声音陡然提高,“但不杀,这些蛀虫会把大明啃得只剩一副骨架!”
“你勾结宁王时,想过边关将士吗?”
“你收盐商银子时,想过江南百姓吗?”
“孝宗爷仁厚,可他留下的,是一个积重难返的烂摊子!”
刘健的脸猛地抽搐了一下,像是被戳中了痛处:“烂摊子?”
“先帝在位十八年,与民休息,减税免赋,百姓安居乐业 —— 这叫烂摊子?”
“倒是陛下,刚登基就大兴牢狱,搞得人心惶惶,这就是你要的大明?”
“人心惶惶?” 朱厚照冷笑,“惶惶的是你们这些贪赃枉法之徒!”
“那些主动交赃银的小官,那些在京营里拼命操练的士兵,他们不惶惶!”
“刘健,你以为朕看不出来?”
“你怕的不是朕杀贪官,是怕朕动了你们文官集团的根基!”
刘健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弯下腰,半天才能直起身子:“是又如何?”
“文官集团垮了,谁来治理天下?”
“靠那些只会挥刀子的丘八?还是靠锦衣卫的酷刑?”
“靠能做事的人!” 朱厚照斩钉截铁,“靠王守仁那样既能练兵又能安民的将才!”
“靠韩文那样敢认账、愿纠错的能臣!”
“靠天下所有不贪不腐、真心为国的人!”
他向前一步,凑近铁栏,目光如炬:“而不是靠你们这些抱着‘文官高人一等’的旧思想,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的蛀虫!”
刘健被他的气势震慑,后退半步,却依旧梗着脖子:“陛下会后悔的。”
“老臣可以告诉你,那箱子里的书信,牵连的不止宁王。”
“一旦全抖出来,朝堂会空,天下会乱 —— 这就是你要的结果?”
朱厚照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乱,也要乱得干净!”
“总比让这颗毒瘤烂在骨子里强!”
“你以为拿‘天下大乱’就能吓住朕?”
“朕告诉你,朕要的大明,哪怕从废墟上重建,也绝不要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
刘健定定地看着他,忽然长长叹了口气,眼神里的倔强一点点褪去,只剩下疲惫:“陛下…… 真像太祖爷啊。”
“只是太祖爷当年,有马皇后劝着,有徐达、常遇春护着……”
“陛下身边,有谁?”
朱厚照笑了,转身往甬道外走:“朕有天下百姓,有心里装着大明的人。”
“这些,就够了。”
走到甬道口时,他忽然停下脚步,背对着刘健道:“明天,朕会让人把那箱子书信,在午门当众念。”
“你藏了一辈子的秘密,也该见见光了。”
刘健的身体猛地一颤,看着他消失在甬道尽头的背影,突然瘫坐在草堆上,老泪纵横。
张永跟在朱厚照身后,看着年轻皇帝挺拔的背影,心里忽然生出一股豪气。他知道,陛下今晚说的话,不是一时冲动,是真的要给大明换一副筋骨。
走出诏狱,夜风吹起朱厚照的袍角。他望着天边的残月,嘴角勾起一抹坚定的弧度。
刘健问他要建什么样的大明。
明天,他就会告诉所有人答案。
而那箱子里的书信,将会是他揭开旧时代的第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