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贪腐赃银入国库,刘瑾惊觉帝王心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王守仁正带着一众将官,仔细地清点着堆积如山的兵器。
那些长枪,锈迹斑斑,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被遗忘的落寞。
将官们按照王守仁的指示,将长枪分门别类地堆放在一起,只等后续处理。
这清点兵器之举,看似平常,却透露出王守仁对京营整顿的决心与细致。
王守仁看着这些锈迹斑斑的长枪,眉头微皱。
他随即让人找来砂纸,亲自拿起一把长枪,开始示范如何除锈。
他一边认真地擦拭着,一边对身旁的将官说道:“兵器就得天天擦,跟自己的手一样金贵。”
“擦干净了,杀敌才顺手。”
将官们听着,纷纷点头,心中对这位新来的参军多了几分敬意。
王守仁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在教大家如何保养兵器,更是在传递一种对待兵器的态度,一种对军事的严谨态度。
士兵们原本对新来的王参军还带着几分轻视,觉得他不过是个文弱书生。
可此刻,看到王守仁亲自示范除锈,还说出如此在理的话,他们的态度悄然发生了改变。
一个个都埋头苦干起来,认真地擦拭着自己手中的兵器。
营里的气氛,跟昨天大不一样,原本涣散的军心,似乎在王守仁的影响下,开始凝聚起来。
这小小的变化,却是京营走向整顿的第一步,意义非凡。
与此同时,在乾清宫暖阁之中,气氛庄重而严肃。
刘瑾躬着身子,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本账册,脚步轻缓地走到朱厚照面前。
“陛下,这是这两天查抄贪腐的结果。”
刘瑾的声音低沉而恭敬,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账册,承载着查抄贪腐的重要信息,关乎着朝廷的清正与国库的充实。
朱厚照正专注地看着王守仁送来的操练章程,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皱。
听到刘瑾的话,他缓缓抬了抬头,目光落在刘瑾手中的账册上。
“念。”
朱厚照的声音简洁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老奴遵旨。”
刘瑾应了一声,连忙翻开账册,开始逐字逐句地念起来。
“张锐家里,抄出白银八万两,田地三百亩。”
“李宾府上,查出黄金三千两,绸缎两百匹。”
“王逊的宅子,搜出密信十七封,还有跟边将往来的账册。”
随着刘瑾的念诵,一个个惊人的数字和物品被揭示出来,让人不禁为这些贪官的贪婪而震惊。
朱厚照静静地听着,手指在王守仁送来的操练章程上轻轻敲击着。
那有节奏的敲击声,仿佛是他内心思考的节奏。
待刘瑾念完,他开口问道:“这些东西,都入库了吗?”
这简单的询问,却透露出他对查抄物品去向的关注,对国家财产的重视。
“回陛下,都入库了。”
刘瑾连忙答道。
“白银黄金,交了户部。”
“密信账册,老奴让人收在了东厂库房。”
刘瑾的回答条理清晰,将查抄物品的去向一一说明,不敢有丝毫隐瞒。
“做得不错。”
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对刘瑾的安排表示认可。
“还有那些盐商和漕运官呢?”
他接着问道,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似乎对这些人的查抄结果充满了兴趣。
“正在查抄,估计明天能有结果。”
刘瑾说道。
“江南来的密报说,那些盐商家底厚得很。”
“光是扬州的王老板,就有三个银窖。”
刘瑾将所知道的消息如实禀报,让朱厚照对盐商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朱厚照听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容。
“哦?这么有钱?”
“看来,朕的军饷,有着落了。”
他的笑声中带着一丝兴奋,仿佛看到了解决军饷问题的希望。
刘瑾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朱厚照会有这样的打算。
“陛下是说…… 用这些银子当军饷?”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想要确认朱厚照的想法。
“不然呢?”
朱厚照挑眉反问。
“难道留着给他们养小妾?”
“查抄来的银子,分三成给户部,填补国库。”
“剩下的七成,全部拨给京营。”
“让王守仁买粮草,修兵器,给士兵发饷。”
朱厚照的话掷地有声,将银子的分配方案说得明明白白,既考虑了国库的充实,又重点扶持了京营,展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
刘瑾心里一惊,对朱厚照的安排感到十分意外。
三成填国库,七成给京营。
这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
既照顾了户部的需求,又为京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个十五岁的皇帝,怎么想得这么周全?
刘瑾心中不禁对朱厚照刮目相看。
“陛下圣明。”
刘瑾连忙说道,对朱厚照的决策表示由衷的敬佩。
“老奴这就去吩咐。”
说着,他便准备转身离去,去执行朱厚照的命令。
“别急。”
朱厚照叫住他。
“还有那些密信。”
“涉及到边将的,交给陆炳。”
“让他去查,看看哪些人不干净。”
朱厚照深知边军的重要性,对这些密信的处理十分谨慎,决定让陆炳去彻查,以确保边军的清正廉洁。
“老奴明白。”
刘瑾答道。
“这是要…… 清理边军?”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想要进一步确认朱厚照的意图。
“边军是大明的屏障,不能有沙子。”
朱厚照严肃地说道。
“但也不能急,得慢慢来。”
“先把京营整顿好,再动边军。”
他深知整顿军队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循序渐进,先从京营入手,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到边军。
刘瑾的后背,悄悄冒出冷汗。
先京营,后边军。
一步一步,有条不紊。
这手腕,比先帝当年厉害多了。
刘瑾心中暗自惊叹,对朱厚照的谋略和胆识感到敬畏。
“陛下考虑得太周全了。”
刘瑾说道。
“老奴佩服。”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真诚,对朱厚照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朱厚照抬眼看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深意。
“你只看到了这些?”
他问道,似乎觉得刘瑾还没有完全理解他的意图。
刘瑾心里咯噔一下,不知道朱厚照还有何深意。
“陛下…… 还有别的意思?”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那些抄家的官员,家里的眷属。”
朱厚照说道。
“罪大恶极的,该流放流放。”
“但要是有年幼的孩子,没参与贪腐的。”
“送到国子监读书,让他们学规矩。”
朱厚照的这一安排,既体现了他的雷霆手段,又展现了他的仁厚之心,对罪臣之后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式。
刘瑾愣住了,对朱厚照的这一决定感到十分意外。
“陛下,这……”
“他们可是罪臣之后啊。”
他犹豫地说道,担心这样的安排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罪臣是他们的父辈,跟孩子无关。”
朱厚照坚定地说道。
“养好了,或许将来能为大明做事。”
“养不好,放出去也是祸害。”
“与其让他们流落民间,不如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
他深知这些孩子的潜力,如果能够好好培养,将来或许能成为大明的栋梁之才;但如果放任不管,他们可能会走上歧途,成为社会的隐患。
刘瑾这才明白,陛下的心思如此深远。
不仅要罚罪,还要收心。
既显示了雷霆手段,又留了三分仁厚。
这心思,太深了。
刘瑾心中对朱厚照的敬佩又增添了几分。
“老奴…… 老奴这就去安排。”
刘瑾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对朱厚照的决策感到既敬畏又折服。
“去吧。”
朱厚照摆了摆手。
“对了,告诉韩文。”
“盐税改革的章程,让他抓紧拟。”
“下个月,朕要看到新章程。”
朱厚照深知盐税改革的重要性,对韩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他能够尽快拟定出新的章程,以推动盐税改革的进行。
“是,老奴记下了。”
刘瑾躬身退下,脚步匆匆地去执行朱厚照的各项命令。
走出暖阁,刘瑾回头望了一眼。
暖阁的门紧闭着,仿佛将所有的秘密都隐藏在其中。
里面坐着的,是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少年。
可他的心思,却比朝堂上那些老狐狸,还要深。
刘瑾心中暗自感叹,意识到自己以后面对这位新皇,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暖阁里。
朱厚照拿起王守仁的操练章程,再次仔细地看了起来。
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似乎对京营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京营在变好,军饷有了着落。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
那个欧阳铎,怎么还没来?
朱厚照心里,有了一丝期待。
他倒要看看,这个能让他记挂这么久的江西秀才。
到底有多大本事。
这期待之情,如同星星之火,在朱厚照的心中悄然燃烧,等待着欧阳铎的到来,为他带来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