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营中观弊病,阳明点醒二公心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这一路走来,五军营内的景象着实令人堪忧,不少士兵呈现出懈怠之态。
有的士兵,竟靠着兵器,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盹,全然不顾周围环境。
有的士兵,则三两成群地聚在一起,眉飞色舞地闲聊,话题不知飘向何处。
还有的士兵,趁着这间隙,偷偷摸摸地干着与职责无关之事,试图蒙混过关。
王守仁一路观察,眉头渐渐紧锁,脸上浮现出不满之色。
他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张仑和徐延德,语气中带着质问:“二位国公世子,这便是五军营的日常景象?”
张仑听闻,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眼神有些躲闪。
他支支吾吾地解释道:“呃…… 平时倒也还好些。”
“今日得知王参军要来,许是这些士兵知晓有检查,反倒有些松懈了。”
徐延德也在一旁附和,满脸无奈地说道:“是啊,这些兵油子,平日里就爱偷懒。”
“我们也没少管教,骂也骂了,罚也罚了,可他们就是屡教不改,实在让人头疼。”
王守仁并未回应他们的解释,而是再次迈开脚步,继续前行。
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下,指着不远处一个士兵,神情严肃地说道:“你们看那个士兵,铠甲的带子都没系好,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
“倘若此时突然有战事爆发,敌军来袭,他能来得及披甲上阵吗?这岂不是白白送死?”
张仑顺着王守仁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士兵确实如他所言,顿时脸涨得通红。
他连忙说道:“王参军所言极是,回头末将一定好好教训他,让他长长记性。”
一行人继续前行,不知不觉来到了兵器库门口。
王守仁停下脚步,往兵器库内望去,只见里面一片狼藉。
不少长枪因长期缺乏保养,枪头已生了锈,锈迹斑斑,失去了往日的锋利。
弓箭的弦,也松松垮垮地耷拉着,毫无弹性可言,这样的弓箭,射程和威力必然大打折扣。
王守仁眉头紧皱,转身看向徐延德,问道:“这些兵器,多久没进行保养了?”
徐延德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惭愧之色,说道:“说起来真是惭愧。”
“前阵子军饷没能及时跟上,经费紧张,这兵器保养之事就被疏忽了。”
王守仁听后,缓缓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兵器,乃是士兵的命根子,是他们在战扬上保命杀敌的关键。”
“连自己的兵器都不懂得珍惜保养,还谈什么上阵打仗?这简直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对国家安危的不负责!”
张仑在一旁听着,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他低着头,说道:“王参军说得是,是末将失职了,没有管理好五军营。”
他们并未在兵器库停留太久,继续朝着前方走去。
很快,来到了骑兵营。
眼前的景象,再次让他们震惊不已。
几匹战马瘦得皮包骨头,肋骨根根分明,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它们吹倒。
马厩里,臭气熏天,粪便堆积如山,无人清理,环境恶劣至极。
王守仁看着这些战马,眼中满是忧虑,他转身看向徐延德,问道:“这就是三千营的战马?”
“就它们目前这副瘦弱不堪的状态,能追得上蒙古人的骑兵吗?在战扬上,战马的速度和耐力至关重要,这样的战马,如何能胜任战斗任务?”
徐延德被问得头低了下去,声音低沉地说道:“以前…… 以前不是这样的。”
“这几年,粮草供应时常跟不上,士兵们自己都吃不饱,更别说喂养这些战马了,久而久之,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王守仁听后,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却如同压了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
他深知,这样的京营,战斗力极其低下,别说对抗来势汹汹的蒙古人了。
怕是连小规模的叛乱,都难以应付,如此下去,国家安危堪忧啊!
众人回到大帐,王守仁在主位坐下,端起茶杯,轻轻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
他放下茶杯,神色严肃地看着张仑和徐延德,说道:“二位国公世子,照目前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可不行啊。”
张仑看着王守仁,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问道:“王参军,您见多识广,可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改变目前的局面?”
王守仁思索片刻,语气坚定地说道:“当务之急,得先整顿纪律。”
“士兵们必须按时操练,不能像现在这样懒散懈怠,只有通过严格的操练,才能提高他们的战斗技能和身体素质。”
“兵器要定期保养,确保在战扬上能正常使用,发挥出应有的威力。”
“战马要喂好草料,让它们恢复体力,保持良好的状态,毕竟在战扬上,战马是士兵的重要伙伴。”
“营房也要打扫干净,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士兵们能安心休息,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训练和战斗。”
“这些都是基础,只有把这些基础打牢,京营才有可能提升战斗力。”
徐延德听后,有些犹豫,皱着眉头说道:“可…… 这些兵都懒散惯了,平日里自由散漫,突然管得这么严,他们怕是会闹情绪,产生抵触心理。”
王守仁目光坚定,语气强硬地说道:“闹情绪也得管。”
“军纪涣散,士兵们就没有规矩,没有约束,战斗力自然就上不去。”
“真要是出了大事,战扬上节节败退,谁来负责?是你们二位国公世子,还是我王守仁?恐怕到时候,我们都难辞其咎!”
张仑听后,皱了皱眉,心中似乎仍有些不同的想法,他犹豫着说道:“王参军,其实……”
“咱们京营,也不一定真要上战扬。”
“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有重兵把守,能出什么大事呢?”
徐延德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有边军在外面挡着,他们肩负着抵御外敌的重任。”
“咱们京营,意思意思就行了,没必要这么较真。”
“难道还真要去跟蒙古人打仗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王守仁看着他们,眼神里带着一丝失望,他缓缓说道:“二位国公世子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
“陛下为什么把我派来京营?难道是让我来京营养老,享清福的?”
“如果只是想让京营维持现状,直接让你们张家和徐家守着,不就是最好的安排吗?何必多此一举,派我来呢?”
这句话,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地打在张仑和徐延德脸上。
两人的脸,瞬间红了起来,羞愧地低下了头。
张仑想起父亲临走前的叮嘱,父亲一脸严肃地说道:“陛下让你多听王参军的,别耍小性子,要以大局为重。”
“陛下是真想整顿京营,提升京营的战斗力,不是闹着玩的,你可要上点心。”
徐延德也想起父亲的话,父亲语重心长地说道:“新皇跟先帝不一样,有魄力,有手段,做事雷厉风行。”
“他让你配合王参军,就是信任你,你可别给陛下添麻烦,要尽心尽力把事情办好。”
是啊,陛下要是不想用京营,不想提升京营的战斗力。
何必费这么大劲,又是改编制,又是派参军的呢?
张仑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他说道:“王参军说得对。”
“是末将糊涂了,没有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
“陛下是真的要用京营,是要提升京营的战斗力,让京营成为国家的坚强后盾。”
徐延德也点头,满脸诚恳地说道:“没错,是末将想简单了,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
“王参军,你说怎么整,咱们就怎么整,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王守仁见他们终于想通了,心里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说道:“那好,咱们从今天开始,就着手进行整顿。”
“先从纪律抓起,这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
“我会制定一套新的操练章程,详细规划士兵们的训练内容和时间安排。”
“二位国公世子,麻烦你们派些得力的将官配合我,确保整顿工作能顺利进行。”
张仑拍着胸脯,自信满满地说道:“没问题!”
“末将这就去安排,挑选一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将官,让他们全力配合王参军。”
徐延德也说道:“我去通知各营,让他们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告诉士兵们,从今天起,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军纪,认真训练。”
看着他们匆匆离去的背影,王守仁笑了笑,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事情,总算有了个好的开始,京营的未来一定会充满光明。
没过多久,张仑和徐延德又回来了,身后跟着几个将官。
张仑看着王守仁,眼神里满是佩服,他说道:“王参军,末将真是服了。”
“您才来一天,就把京营的情况摸得这么清楚,对问题看得如此透彻,实在是令人敬佩。”
徐延德也说道:“是啊,比我们这些在京营待了十几年的都清楚,对京营的了解更加深入。”
“陛下真是没看错人,派您来整顿京营,是最明智的选择。”
王守仁摆了摆手,谦虚地说道:“二位国公世子过奖了。”
“只是在下看得仔细了些,对京营的问题多留意了一些。”
“好了,不说这些了,咱们来商量一下具体的章程吧,把整顿工作落实到实处。”
大帐里,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严肃。
他们认真讨论着操练的细节,从训练科目的设置,到训练强度的把握,再到训练时间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阳光透过帐篷的缝隙照进来,一缕缕光线落在他们身上,仿佛给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也仿佛落在了京营的希望上,预示着京营即将迎来新的变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