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郭襄

作品:《穿越射雕:我以太极镇五绝!

    风陵渡口,河水汤汤。


    一头黑色的小毛驴在渡口旁啃食着稀疏的草根,驴背上,一个穿着淡绿衫子的少女正支着下巴,听着岸边几个等渡船的老船夫闲聊。


    她约莫十四五岁的年纪,梳着双丫髻,一张小脸蛋在秋日的阳光下透着健康的红润。


    “这天,是一年比一年冷了。”一个老船夫搓着手,哈出一口白气。


    “可不是嘛,北边又在打仗,听说襄阳城外头,蒙古鞑子的营帐都连到天上去了。”另一个船夫接口道,话语里带着忧虑。


    少女听着这些家国大事,一双灵动的眼睛转了转,忽然开口,声音清脆。


    “老丈,你们在这渡口摆渡了一辈子,见过的奇人异事肯定不少吧?”


    那被问话的老船夫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露出一口黄牙。


    “小姑娘,我们就是些撑船的苦哈哈,哪见过什么奇人异事。无非就是涨水、走蛟,都是些唬人的玩意儿。”


    “那……神仙呢?”少女托着腮,追问道,“你们见过神仙吗?”


    这个问题让几个船夫都笑了。


    “神仙?”先前说话的老船夫摇了摇头,“神仙没见过,不过……要说真跟神仙差不多的事,三十年前,老汉我倒是亲眼见过一回。”


    少女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从驴背上坐直了身体。


    “什么事?快说来听听!”


    老船夫来了兴致,清了清嗓子,指着宽阔的河面。


    “就是在这儿。三十年前,老汉我还年轻,那天也是个秋日,我正撑船到河中央,忽然天就黑了。”


    “天黑了?”少女好奇地问。


    “对,就是一瞬间的事。天上没乌云,太阳也好好的,可就是有一大片黑影,把太阳都给遮住了。那黑影从北边飞过来,快得很,等我抬头去看,乖乖,是一只大得出奇的鸟!”


    老船夫伸出粗糙的双手,用力地比划着。


    “那鸟有多大?翅膀张开,比我这艘渡船还宽得多!它就从我头顶上飞过去,那风刮得河里都起了浪!老汉我当时吓得趴在船板上,动都不敢动一下。”


    “大鸟?”少女歪着头,“是只大雕吗?”


    “谁知道呢?黑乎乎的一大片,就记得那气派,啧啧。”老船夫咂了咂嘴,“后来听人说,那是沈真人的坐骑,一只神雕。”


    “沈真人!”


    郭襄的心跳都快了几分,这个名字她听过无数遍,在说书人的嘴里,在江湖客的谈论中,那是一个活在传说里的人物。


    “对,就是那位沈夜沈真人。”老船夫陷入了回忆,“听说他当时就坐着那只神雕,从这河上飞过去了。老汉我没看清人,就看见了那只神雕的影子。”


    “那……那您知道,沈真人去了何方吗?”郭襄急切地问,身体微微前倾。


    这个问题,她已经问过无数人了。


    “那谁知道呢?”老船夫摇了摇头,“神仙人物的行踪,哪里是我们这些凡人能晓得的。不过啊,后来倒是听过一些风声。”


    “什么风声?”


    “有人说,他一路往南去了,去了极南边的海上,再也没回来。也有人说,他最后出现的地方,是往终南山那边去了。”


    “终南山?”


    “是啊。”老船夫肯定地点了点头,“终南山上有个全真教,教里头有个老神仙,叫周伯通,外号老顽童。听说那位沈真人,跟老顽童是故交。有人猜,他是去看望老朋友了。”


    郭襄听完,没有再多问。


    她的小脸上露出一份决断。


    她对着老船夫脆生生地道了一声谢,随即一拍驴头,清喝道:“多谢老丈!我去也!”


    小毛驴晃了晃耳朵,听话地掉转方向,不再去啃那几根枯草,迈开四蹄,沿着官道向北跑去。


    “哎,小姑娘,这天色不早了,北边不安全啊!”老船夫在后面喊道。


    少女清脆的笑声顺着风传了回来。


    “不怕!”


    她的小毛驴,沿着官道,不紧不慢地走着。


    秋日的原野,一片萧瑟。沿途的村庄,也多有破败的景象。但这些,在郭襄的眼中,都只是她寻仙访道旅途中的背景。


    她的脑子里,装满了关于那位沈真人的传说。


    在开封的茶楼里,她听说书先生讲,沈真人曾以一人之力,败尽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一双拳头,便是道理。


    在洛阳的酒肆中,她听过往的客商说,沈真人远赴西域,那波斯国的拜火教,千年大教,教主率领三位圣使,在他面前连三招都走不过,最后纳头便拜,献上了镇教的圣火令。


    在更南边的码头上,她从一个出海归来的老水手口中,听到了一个更加离奇的故事。说沈真人在一艘大船上,遇到了滔天巨浪,那水墙有百丈高,他只伸出了一根手指,轻轻一点,那足以毁灭一切的天威,就化作了漫天暴雨。


    点石成金,撒豆成兵,呼风唤雨……


    传说越传越神,越听,她心中的向往就越是浓厚。


    爹娘是当世的大英雄,他们守着襄阳城,守着大宋的千万百姓。那是他们的道,是顶天立地的家国大义。


    郭襄敬佩他们,也爱他们。


    但她不想走他们的路。


    她总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还有另一种活法。不是为了家国,不是为了百姓,也不是为了侠义。


    就是为了自己。


    为了去看一看,这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为了去见一见,一个人的武功,一个人的道理,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那位沈真人,就是她所有向往的集合。


    他超脱于江湖的恩怨,也超脱于家国的纷争。他像天上的云,海里的风,存在过,留下了无数的传说,却又无人能捕捉他的踪迹。


    这才是她想要的“道”,一种属于她自己的,浪漫的,自由的追寻。


    “小毛驴,你说,我们这次能找到沈真人吗?”她拍了拍坐骑的脖子。


    小毛驴打了个响鼻,算是回应。


    就在这时,前方的官道上,烟尘大作。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队骑兵呼啸而来。


    那些骑兵都穿着厚重的皮甲,头戴铁盔,腰挎弯刀,坐下的马匹神骏异常。他们不是宋军的打扮,而是蒙古人的装束。


    为首的一名蒙古将领,身材魁梧,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他勒住马缰,一双凶悍的眼睛扫视着官道上的零星行人。


    他的动作充满了不耐与暴戾,似乎在急切地搜寻着什么。


    郭襄好奇地看着这队与众不同的骑兵,她的小毛驴也停下了脚步,不安地刨着蹄子。


    她不知道,这队骑兵的目标是什么。


    她更不知道,一种她从未接触过的,来自战场的危险,已经悄然临近。


    那名蒙古将领的视线,在郭襄那身显眼的淡绿衫子上一扫而过,没有停留,随即又转向了别处。


    片刻之后,他似乎没有发现目标,不耐烦地一挥马鞭,率领着骑兵,卷起一阵烟尘,向着南方疾驰而去。


    郭襄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有些好奇地自言自语。


    “这些蒙古人,跑这么快,是去干什么呢?”


    她没有多想,轻轻一夹驴肚子,继续向着终南山的方向,不紧不慢地走去。


    她的心中,只有对传说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