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陈大人到访
作品:《官府发媳妇:我多子多福赢麻了》 酒厂账房内,油灯噼啪作响,映着桌上厚厚一叠银票。
李阳手指飞快地捻过最后几张,满意地点点头,抽出其中一沓,递给一旁候着的张文。
“这里是三千两。张掌柜,辛苦一趟,去‘通源钱庄’,把剩下的尾款连本带利一次结清。务必把我们抵押出去的田契、地契,全须全尾地拿回来。”
张文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银票,眼中满是激动与敬佩:“东家!您…您真是神了!短短三个月,不仅还清了所有饥荒,还净赚不下八千两!这、这简直是点石成金的手段!小的……小的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声音都有些发颤,这赚钱的速度,他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李阳淡然一笑,摆摆手:“这才哪儿到哪儿,小试牛刀罢了,下一步,我们要把酒馆开到花石县城里去!”
张文脸上的喜色瞬间被担忧取代,急声道:“东家,三思啊!县城……那是王家的核心地盘!‘王记酒楼’在县城扎根几十年,是最大的酒楼,多少达官显贵、富商巨贾都认他家的招牌。!”
“我们之前在乡镇卖米酒啤酒,已经抢了他们不少生意,引得他们上次竟敢派人行凶!”
“若直接去县城插旗,这…这无异于当面打王家的脸,跟他们全面开战啊!他们定然会使出更阴狠的手段!”
李阳冷哼一声,说:“王家?哼,冢中枯骨罢了。论高端,我们的茅台足以碾压他家的所谓佳酿,论大众,啤酒米酒,哪样不比他家的东西强?以前是没资本,现在银子充足,还怕他不成?他若再敢伸爪子,我就敢给他剁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下人恭敬的声音。
“东家,有客到。是县衙的公孙主簿和一位姓陈的大人,正在前面酒馆等候。”
李阳眉头一挑,对张文道:“你速去钱庄办事。”
整理了一下衣袍,独自快步走向前厅酒馆。
酒馆里,只见陈县丞与公孙主簿皆身着寻常便服。
旁边另有一桌坐着四个精悍汉子,虽也穿着便衣,但那挺直的腰板和锐利的眼神,分明是公门中人。
公孙主簿见李阳到来,立刻起身,笑着引见:“李东家,快来,这位便是本县县丞陈大人,今日闲暇,特来体察民情。”
李阳立刻拱手,故作初次相见:“草民李阳,不知陈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陈县丞呵呵一笑,显得很是随和:“李兄弟不必多礼,今日便是私访,不必拘泥官场礼节。公孙先生是自己人,时常一同…呃…‘体察民情’。”
李阳立刻“恍然大悟”:“明白,明白!大人勤政爱民,深入乡里,实乃我等百姓之福。”
公孙主簿又笑着介绍了旁边一桌的四人。
为首那位身材高大、目光如炬的汉子是县衙的石捕头,其余三人皆是得力捕快。
石捕头也客气地抱拳回礼。
寒暄过后,陈县丞环视着座无虚席、人声鼎沸的酒馆,感叹道:“真是没想到,这青牛村乡下地界,竟有如此热闹红火的生意!李东家,你经营有方啊。”
李阳谦逊道:“大人过奖了,不过是糊口的小买卖,仰仗乡亲们捧场。”
陈县丞点点头,语气转为正式些许:“你安置灾民,是为大善,本官甚是欣慰。不过,你这酒馆连同后面那座酒坊,规模已是不小,需得登记在册,按时缴纳商税,方合朝廷法度。”
说着,对公孙主簿使了个眼色。
公孙主簿立刻从袖中取出一份盖着红印的文书,递给李阳:“李东家,这是官府核发的‘市劵’(古代营业执照),拿着它,你的生意便是官许正经营生。按你这规模,每年需纳商税一百五十两。”
李阳心中暗道这古代手续还挺齐全,面上则恭敬接过:“多谢大人,多谢公孙先生提点。”
立刻转身回后院账房,取来一百五十两现银,当面交清。
公孙主簿收起银子,语重心长地低声道:“李东家,朝廷虽重农抑商,但似你这般安民有功、守法经营的,大人自是关照。若是旁人,无证经营这般大铺,可就不仅是罚银,怕是立刻就要封门查抄了。还不快谢过大人周全之恩?”
李阳立刻再次躬身:“草民叩谢陈大人恩典!”
这时,酒菜已陆续上来。
李阳亲自捧出一坛茅台:“大人,此乃小店自酿的粗酒,名曰‘茅台’,请大人品尝。”
陈县丞本就是好酒之人,浅尝一口,眼睛顿时大亮,拍案赞道:“好酒!醇厚甘烈,余香绵长!真是不可多得的好酒!”
李阳笑道:“大人若喜欢,草民可送一车到府上,以供大人闲暇品鉴。”
陈县丞却连忙摆手,面露几分尴尬:“不可不可!唉,实不相瞒,贱内……呃,内子不喜我多饮,家中是严令禁酒的。可惜,可惜啊!如此美酒,只能下次再来你这僻远之地方能痛饮了。”
恰在此时,烤得滋滋冒油、香气扑鼻的各类烧烤端了上来。
李阳又及时奉上冰镇的啤酒。
陈县丞何曾见过这等搭配?
一试之下,竟是欲罢不能,一口烧烤一口啤酒,吃得酣畅淋漓,连连叫好。
公孙主簿和石捕头等人也是放开了手脚,大快朵颐。
陈县丞嗜酒,遇到茅台这等佳酿和啤酒这般新奇之物,又有公孙主簿在一旁劝着“大人少饮些”,却是哪里忍得住?
不多时便已面红耳赤,醉意醺然。
公孙主簿无奈地对李阳苦笑道:“我家大人什么都好,就是见了好酒便挪不动步。今日这般模样回府,若被夫人瞧见,怕是……唉!”
李阳闻弦歌知雅意,立刻接口:“既如此,诸位上官若不嫌弃寒舍简陋,不如今晚便在舍下歇息?厢房都是现成的,足够安置。也让草民略尽地主之谊。”
石捕头等人早已被啤酒烧烤征服,闻言立刻叫好:“如此甚好!多谢李东家款待!”
公孙主簿看着醉眼朦胧却兴致高昂的陈县丞,也只得点头同意。
是夜。
李阳陪着众人在院中继续饮酒吃肉,谈天说地,直至深夜。
李阳自己也喝得酩酊大醉,最后由闻讯赶来的苏婉儿悉心照料。
次日清晨。
李阳醒来洗漱完毕。
来到客房院中,只见陈县丞、公孙主簿及石捕头等人早已换好公服,精神却都略显萎靡,显然宿醉未全消。
陈县丞摸着额头感叹:“李阳啊,你这啤酒、烧烤,还有那茅台,真是……令人难忘啊!只可惜,每次想来解馋,都得跑这几十里路,实在不便。”
石捕头也附和:“是啊,若是散衙后,在城里就能吃到这般美味,喝上几杯冰啤酒,那真是神仙日子!”
公孙主簿捻须微笑,看向李阳:“李东家,如今你生意做得这般大,可有想过将酒馆开到县城里去?也好方便我等,更能惠及城中百姓啊。”
李阳心中暗喜,正色道:“不瞒各位大人,草民正有此意,已在盘算此事。若将来在县城开店,定当首先恭请各位大人赏光!”
陈县丞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仿佛已看到下班后就能畅饮茅台、痛吃烧烤的美景。
立刻对公孙主簿吩咐:“公孙先生,回去后立刻为李东家备好城里开店的文书。嗯……李东家安置灾民有功,这商税嘛,就按最低一等的‘小贩’标准来核,每年象征性收一两银子即可,以示朝廷嘉奖。”
公孙主簿心领神会:“大人仁厚,体恤良商,属下回去即刻办理!”
送走这一行心满意足的父母官,李阳回到账房,张文也已拿回了所有地契田契,正激动地摩挲着。
李阳将方才之事一说。
张文惊喜交加:“东家!这……这可真是天大的喜讯!有陈大人这句话,等于拿到了护身符!在县城开店,最大的阻碍已去了一半!”
李阳目光炯炯,手指敲着桌面:“没错。现在,我们可以好好盘算盘算,怎么在王家地盘上,打响我们‘阳记’的名号了。有酒,有人,现在还有了靠山,看他王家还能玩出什么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