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丰收
作品:《官府发媳妇:我多子多福赢麻了》 金秋时节的青牛村。
阳记酒馆此时正是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每天从早到晚座无虚席,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
李阳正在后厨研究新菜式,忽然听到前厅传来一阵熟悉的咳嗽声。
探头一看,只见村长郭犇背着双手,一脸严肃地站在酒馆门口。
“村长来了!”李阳连忙放下筷子迎了上去,“快请坐,大热天的,喝杯刚酿的啤酒凉快凉快!”
“不必了。”郭犇摆摆手,“阳小子,你这酒馆生意是红火了,可村里的正经事不能忘啊!”
李阳困惑,试探着问道:“村长这话是……”
“秋收都快过一半了,全村人都在地里忙着收割,就你那三亩地还荒在那儿!”
“你忘了当初我怎么说的吗?交不上赋税,不光地要被官府收回,连你媳妇苏婉儿都得按规矩领回官府重新安置!”
“什么?”
正在柜台后算账的苏婉儿,听到这话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担忧地看向李阳。
李阳心想,怎么把交税这事忘得一干二净呢!
苏婉儿可是自己穿越过来后的第一个媳妇,日子才刚好起来,可不能被官府送回去!
他赶紧说道:“村长您别生气,我保证三日内把稻子收割完,按时足额交上赋税,绝不给村里拖后腿!”
“你小子啊,就是心思全放在酒馆上了,今年县里查得特别严,赋税这事耽误不得,赶紧去办吧。”
郭犇见他态度端正,脸色缓和了些,说完后背着手,慢悠悠地转身离开了酒馆。
“张文,下午酒馆就交给你了。”
“婉儿,你乖乖在酒馆等着,别胡思乱想,我处理完田里的事就回来。”
李阳匆匆赶回村里,带着李大牛挨家挨户找村民帮忙收割。
他找到相熟的王大叔,笑着说:“王叔,我那三亩地的稻子熟了,您有空帮忙收割吗?一天五十文工钱!”
“阳小子,跟你王叔还谈啥工钱!你之前不是说好了,秋收后要把你那高产稻种分给我们吗?我们帮你收割,就当提前换稻种了!”王大叔却摆了摆手。
“这怎么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的!”旁边的李大牛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稻种要是能让全村人都丰收,这点忙算啥!我这就去喊人,保证明天一早开工!”
没过多久,李大牛就召集了十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等着明天大干一场。
第二天天刚亮,村民们就带着镰刀、扁担、箩筐来到了李阳的稻田边。
随着李阳一声令下,大家纷纷走进田里开始收割。
镰刀挥舞间,沉甸甸的稻穗应声倒地,村民们越割越心惊。
这稻子不仅穗大粒满,一亩地的密度也比普通稻田高出不少。
割了半天,才割了不到半亩地,箩筐却已经装满了好几担。
“这密度也太吓人了!”一个年轻村民一脸难以置信,“我家那亩地要是有这密度,今年都能娶媳妇了!”
旁边自家田里收割的村民听到动静,都忍不住围过来看热闹。
看到李阳家稻子的长势,个个眼睛瞪得溜圆。
“这稻子也太能结了吧!我看一亩顶咱们七八亩都不止!李阳这小子是走了啥好运,种出这么好的稻子!”
“而且我看他十天八天都不来看一下地,还整天去搞酒馆,怎么就比我们天天来忙活的人还种得好呢!”
羡慕、嫉妒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这片金色的稻田。
大家干劲十足,忙活了整整两天,才把三亩地的稻子全部收割完毕。
接下来又用了一个星期晾晒。
彻底干透后,李阳和李大牛找来斗斛,开始仔细称量。
“一斗、两斗、三斗……”
李大牛一边计数,一边惊叹。
当最后一斗稻谷倒进粮仓,看着记录的数字,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阳弟,你自己看!三亩地,总共收了六千斤稻谷!平均一亩地两千斤!这简直是神稻啊!”
李阳看着数字,心里也高兴。
系统奖励的杂交水稻种子和金坷垃化肥果然没让人失望!
这产量放在现代或许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没有化肥和优良品种的时代,绝对是奇迹般的存在!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青牛村,村民们都涌到李阳家来,排着队等着换稻种。
“阳小子,给我来两斤稻种!”
“李老板,我家五亩地,得多要点种子!”
“阳小子真是好人,有好东西不忘大家伙儿!”
“以后跟着阳小子种稻子,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李阳笑着招呼大家,按每家的田地面积分发给稻种,看着大家感激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送走了村民,李阳看向李大牛。
“大牛哥,我这酒馆生意太忙,实在没时间打理那三亩地。”
“不如这三亩地就交给你种吧,收成都给你,你帮我交赋税就行了,不过我有个条件,你得划出一亩地帮我种辣椒,种子我提供,长成后我按市场价收购。”
他打算扩大辣椒种植,除了酒馆做菜和做烧烤用,还能做成辣椒酱出售。
“没问题!你放心,我肯定给你种得好好的!”李大牛一听,眼睛都亮了。
秋收结束后,就到了缴纳赋税的日子。
李阳赶着驴车,装了一百五十斤稻谷。
李大牛则赶着牛车,装了七百五十斤稻谷。
两人一起往县城赶去。
到了县衙的粮站,官差仔细检查、称重、验质后,给李阳开具了赋税凭证。
看着凭证上“赋税足额缴纳,准予通过”的字样。
李阳长长地松了口气,总算不用担心媳妇被收回去了!
交完公粮,路过县城的车马行。
李阳被门口停放的几辆崭新马车吸引住了。
他走进店里。
老板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
“客官想买马车?我们这儿品种齐全,有拉货的、有载人的,保证您能选到满意的!”
“单马货车十两银子,双马货车二十五两,双马带车厢的载人马车五十两,适合接送客人。”
李大牛好奇地问:“阳小子,你买马车干啥?家里不是有驴车吗?”
“酒馆生意越来越大,驴车已经不够用了。”李阳笑着说,“以后进货、送货需要货车,有时候还要接送城里来的客人,得有辆体面的载人马车才行。”
李大牛知道他现在生意红火,不差这点钱,也就没再多说。
李阳跟老板讨价还价,最后买了一辆单马货车、一辆双马货车和一辆双马载人马车。
老板原本要价八十五两银子,李阳砍到了八十两。
老板还答应派人把马车送到村里。
回到村里,李阳立刻请了几个木匠和泥瓦匠,在酒馆旁边的空地上修建马廊,准备停放新马车。
就在这时,村长郭犇背着手,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阳小子,忙着呢?”郭犇笑着打招呼。
“是啊村长,刚买了几辆马车,建个马廊放车。”李阳热情地招呼道,“您找我有事?”
郭犇摸了摸胡须,意味深长地说:“还记得上次我把地卖给你时,你答应我的事吗?”
“记得记得!您说吧,到底是什么事?我一定照办!”
“明早你的酒馆准备一下,我要带人过去。”郭犇神秘笑道,“具体多少人我也不清楚,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啥?带人来干嘛?村长,说清楚啊!”
不管李阳怎么追问,村长都笑而不语,背着手转身离开了。
村长到底要带谁来?
还搞得这么神秘……
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