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小卖部开张

作品:《官府发媳妇:我多子多福赢麻了

    时间一晃过了一个月,李阳每天在田里忙活完,就趁着空余时间往山里跑。


    可他不敢往太远的深山去,又摸不清猎物的分布规律,收获一天比一天少。


    这一个月下来,零零总总只赚了二两多银子。


    傍晚,李阳提着两只没卖出去的兔子回到家。


    苏婉儿看到兔子就知道他今天生意不好,连忙柔声说:“相公辛苦了,我去烧水给你擦洗。”


    晚饭时,桌上摆着红烧兔肉和野菜汤。


    猎枪子弹是有限的,就剩下两百多发,要是都打光了,可就得饿肚子,必须转型!


    李阳扒了口饭,叹了口气:“狩猎越来越难了,这个月赚的钱比上个月还少,再这样下去,我们连吃饭的钱都没!”


    “别灰心呀。”苏婉儿给他夹了块兔肉,“别人狩猎了十几年才有经验,你才学了几个月,能赚这些已经很厉害了,再说我纺线也能赚钱呢。”


    李阳心里一暖,握住她的手:“媳妇你真好,总是能激励我。”


    “我这个月纺了不少线,估计能比上个月多卖些钱。”苏婉儿被他夸得脸颊微红。


    李阳掏出钱袋子,把里面的铜钱银子倒在桌上清点。


    “这里有二两银子和五百文钱,明天把剩下的兽皮和腊肉卖了,应该还能有一两银子。”


    “好啊!明天正好是墟日,我们一起去镇上,顺便把我的麻线卖了!”


    两人收拾好碗筷,早早歇下,都盼着明天能有好收成。


    第二天天刚亮。


    李阳就赶着驴车,载苏婉儿往镇上赶。


    赶到武德镇时,天才蒙蒙亮。


    墟日的摊位刚摆出来没几个。


    “来得早就是好,咱们占个好位置。”


    李阳选了个靠近街口的摊位,把兽皮铺开,腊肉挂在竹竿上。


    苏婉儿则拎着麻线去了布坊,熟门熟路地谈价钱交货。


    或许是来得早,没等多久就有人来问价。


    货物很快被一个皮货商和一个酒楼掌柜买走,总共卖了八百文钱。


    苏婉儿也喜气洋洋地回来,手里攥着八百文钱。


    “相公,我的麻线卖了个好价钱!”


    “不错不错,加上之前的,现在有四两银子了。”


    两人找了个街边的面摊坐下,点了两碗面。


    面条劲道,汤鲜味美,就是少了点辣味。


    李阳吸溜着面条,心里琢磨,要是能做出辣椒酱来,肯定能受欢迎,不过,现在上哪找辣椒呢?


    吃完面,他们去杂货铺买了生活用品和麻纤维,花了几百文钱,还剩下三两多银子。


    看到自己买的生活用品,李阳忽然灵机一动!


    他可是记得在现代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小卖部,基本是独市生意,虽然发不了大财,但糊口是完全没问题的,最重要的是稳定!


    在古代开小卖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于是他说道:“咱们不如在村里开个小卖部试试?”


    “小卖部?那是什么?”苏婉儿好奇地问。


    “就是卖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这些小东西的铺子,让村民们不用跑镇上就能买到东西。”


    苏婉儿眼睛一亮:“我咋没想到呢,好像也没有人这样试过,肯定能赚钱!”


    两人说干就干,立刻在镇上打听进货途径。


    他们跑了粮油铺、杂货铺、陶器铺、农具店,跟老板们打听价格。


    一番忙活下来,总算对进货渠道和进货价有了大致了解,要是把货物拿回村卖,能有一到三成的利润。


    回到村里,李阳把驴车安顿好,就绕着村子转悠起来。


    很快他就发现,村子外面的土路是附近张家村、陈家村、黄家村村民来往镇上的必经之路,每日的人流量比较大,而且这条路还是通往县城、郡城的主干道,所以时不时有大批的马车商队路过!


    “在这里开铺子,肯定能赚钱!”


    李阳相中路边一块闲置的荒地,立刻回村里打听。


    很快打探到这块地是村里王老头的。


    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日子过得拮据,早就想把这块地卖掉,可惜这是块烂地,种不出庄稼,所以没人买!


    李阳找到王老头,说明来意。


    王老头开价五百文钱。


    李阳二话不说,当场付钱成交。


    村里人得知李阳花五百文买了块烂地,都跑来劝他。


    “李阳你傻了?这地石头多,种不出庄稼,买了也白搭!”


    “就是,这路边人来人往的,吵得很,盖房子都不舒坦!”


    李大牛也急急忙忙地跑来:“阳弟,你咋这么糊涂?这破地有啥用?还不如买些好田种庄稼。”


    “牛哥,我想开个小卖部,就卖些生活用品。”


    “小卖部?那是啥营生?”


    李大牛劝了半天,李阳也不听他的,他叹着气走了。


    第二日,李阳镇上请了瓦匠和木匠,买了材料回来就开始盖铺子。


    他计划盖一间五十平的铺子,用料不用太讲究,前面当铺子,后面隔出个小储藏室。


    工匠们手脚麻利,没几天房子就盖好了,花了整整三两银子。


    接着又打了置物货柜和一个简易的收银台。


    村民们天天来看热闹,七嘴八舌地问他在这里搞啥子!


    李阳拿出做好的木招牌,上面用毛笔写着“实惠多小卖部”六个大字,往门框上一挂。


    “以后这里就是小卖部,卖油盐酱醋,啥都有!”


    “实惠多……是不是说卖的东西实惠、种类多呀?”有读过书的村民念着招牌。


    “没错!以后大家想买啥,不用跑镇上,来我这儿就行!”


    村民们都在门口张望议论,就连隔壁村的人都听说了青牛村要开个新奇的铺子,也过来看看。


    李阳连忙赶着驴车去镇上进货。


    二十斤盐、十斤油、五坛醋、十斤茶叶、两坛子米酒、还有针头线脑、陶碗陶盆、镰刀锄头……


    除了这些必需品,他还特意买了些糖葫芦、话梅、麦芽糖之类的小零食。


    老板们见他进货量大,都给了优惠价。


    李阳赶着满满一车货物回到村里。


    把东西搬到铺子里,分门别类地摆在货柜上,瞬间就把铺子填得满满当当的。


    第二天一早。


    实惠多小卖部正式开张。


    李阳还放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立刻引来了全村的人。


    大家涌进铺子,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眼睛都直了。


    “我的娘!这么多东西!盐、油、醋啥都有!”


    “还有糖葫芦!我家娃念叨好久了!”


    “这陶碗真好看,比镇上的还便宜!”


    村民们纷纷掏钱购买,不一会儿就卖出了不少东西。


    苏婉儿在收银台后收钱,笑得合不拢嘴。


    没过多久,附近张家村、陈家村、黄家村的村民也听说了,都特意绕路过来瞧瞧。


    看到铺子里东西齐全、价钱公道,村民纷纷买了些东西回去。


    “以后买东西不用跑镇上了,太方便了!”


    “这铺子开得好啊!”


    ...


    才开张一个月,不算本钱,利润就达到了十两银子,比狩猎和纺线加起来赚得还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