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买驴车
作品:《官府发媳妇:我多子多福赢麻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阳依旧雷打不动地进山狩猎。
头几天运气不错,猎到了两头梅花鹿,卖了2两银子。
可接下来的二十多天山里的猎物像是突然藏了起来。
他在林子里转悠了一整天,腿都走酸了,只打了三只兔子,连鹿毛都没见到一根。
回到村里,李阳提着猎物先去了王地主家。
管家掀开篮子瞥了一眼,就摆手说:“老爷最近吃腻了这些,不要。”
他又挨家挨户问了一圈,最后只有一家相熟的村民买了1只兔子,换了五十文零碎铜钱。
看着剩下的两只兔子。
李阳犯了愁。
路过李大牛家时。
他拎着一只兔子走了进去。
李大牛正坐在院里编藤篮,看到他手里的猎物,连忙放下活计:“你这是干啥?快拿去卖钱!”
“卖不出去了,村里没人要。”李阳把猎物往石桌上一放,“你和嫂子还有娃,正好补补身子。”
李大牛媳妇从屋里出来,也帮忙推辞:“阳弟你刚盖完房子,正是用钱的时候,我们哪能要你的东西。”
“拿着吧嫂子,放我家也是浪费。”李阳硬是不肯收回,“再说牛哥之前帮了我那么多,这点东西算啥。”
李大牛夫妇实在拗不过,只好收下。
李大牛转身从屋里抱出两个编好的藤篮:“这藤篮你拿去用,装东西方便,不能白要你的肉。”
李阳笑着收下,心里越发觉得这家人值得深交。
回到家,李阳把剩下的兔子处理干净,一半炖了汤,一半腌成腊肉。
晚上夫妻二人围坐在方桌前吃饭。
苏婉儿看着碗里的兔肉,小声说:“相公,这几天顿顿吃兔肉鸡肉,前天腌的腊肉还挂在房梁上呢。”
“村里人本就不富裕,哪能天天买肉。”李阳喝了口汤,无奈地说,“今天跑了大半个村子,才卖了五十文钱。”
苏婉儿握着他的手柔声安慰:“别急,总会有法子的。实在不行,我多纺点线卖。”
“明天去镇上试试,把这个攒的腊肉和兔毛都带去。”李阳放下筷子,“你纺的麻线也该卖了,咱们一起去。”
苏婉儿点点头,两人收拾好碗筷,早早洗漱睡下,都盼着明天能有好收成。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阳和苏婉儿就起身了。
他们把腊肉、兔毛和麻线打包好,往李大牛家走去。
李大牛正准备拉木柴去镇上,见他们来借车,指着墙角的独轮车说:“牛车我得用,这独轮车你们推去。”
李阳道谢后,和苏婉儿一人一边推着独轮车往镇上赶。
“老是借牛哥的车终究不方便。”李阳推着车感叹,“等赚到钱,咱们一定买辆自己的车,有了车做生意也方便”
“嗯,老是麻烦他们,我心里都过意不去。”苏婉儿应和着,用力帮他推车。
两人赶到武德镇时,正赶上初三墟日。
镇上人山人海,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卖菜的、卖布的、耍杂耍的挤了满满一条街。
李阳费了好大劲才在街角找了个空位,支起木板当摊位,把腊兔、腊鸡、兔毛一一摆出来。
苏婉儿则拎着麻线去了不远处的布坊,约定好卖完就回来。
街上人虽多,但大多是来买米面油盐的,看李阳摊位的人寥寥无几。
偶尔有人过来问问价,一听腊肉要五十文一斤,都摇摇头走开了。
李阳守了快一个时辰,摊位前还是冷冷清清。
“相公!我卖完啦!”
苏婉儿蹦蹦跳跳地跑回来,兴奋地说:“麻线卖了五百文钱,我又花一百文买了麻纤维,够我纺半个月了。”
“媳妇你真能干啊。”李阳笑着夸道,随即又叹了口气,“我这还没开张呢。”
没过多久,一个留着山羊胡的男子凑了过来。
他拿起腊兔翻来覆去地看,又闻了闻,撇着嘴说:“这腊肉看着干巴巴的,不如新鲜肉好吃。这样吧,腊兔腊鸡我都要了,给你二十五文。”
“二十五文?这也太少了!”李阳皱眉道,“光这只腊兔就有三斤多,新鲜兔肉都要二十文一斤!”
“嫌少你就自己留着吃。”山羊胡转身就要走。
李阳看着没人问津的摊位,无奈只能咬牙成交。
大半日过去,太阳都快偏西了。
李阳总算把剩下的腊肉和兔毛都处理掉了,拢共才卖了两百文钱。
他收拾着摊位,对苏婉儿说:“这样不行啊,大猎物难打到,小猎物不好卖,看来打猎不是长久之计!”
“那要不咱们做点别的?”苏婉儿提议,“比如学牛大哥编藤框、砍柴,听牛嫂说他们一天能赚几十文,一个月下来也有一两银子呢。”
“这些赚得太少了,而且竞争也不小!”李阳摇头,“得想个能赚大钱的法子才行!”
两人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苏婉儿突然指着不远处说:“相公你看!那里有人卖驴子和驴车!咱们要不要买一辆?有了车子,以后赶集做生意都方便,不用再借牛哥的了。”
李阳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汉子牵着一头灰驴,旁边停着辆崭新的木板车,车轮上还涂着桐油,看着就结实。
他眼睛一亮:“没错,有了车子就可以做生意!走,去问问!”
两人快步走到摊位前。
卖驴的汉子见有生意上门,热情地介绍:“这驴刚满三岁,车子是新做的。五两银子打包卖,绝对值!要不是我儿子急着用钱娶媳妇,我才舍不得卖。”
李阳围着驴车转了两圈,确实像汉子说的那样。
“四两五,卖不卖?我们诚心买。”
“不行不行,这价太低了。”汉子摇头道,“五两已经是亏本价了,你看这车轮、这木板,光做工就值一两银子。旁边的大户刚才还问呢,你再不买就被别人抢走了!”
之前打的一头黑熊才卖6两银子,这个驴加上车才五两银子,价格确实不算贵。
他数了数钱袋里的银子,加上苏婉儿卖麻线剩下的四百五十文,刚好够五两银子。
这几乎是全部家当了。
他咬了咬牙,买了下来!
付了钱,李阳把独轮车搬到驴车车,苏婉儿也坐到车上。
回到村,把独轮车还给李大牛。
李大牛看到驴车,放下手里的活计走过来。
“这驴车不错啊!花了多少钱?”
“五两银子。”
“值了!”李大牛围着驴车转了两圈,“这车子结实,以后拉东西、赶集都省事。”
“是啊,打猎不好混了,所以我打算做点小生意。”
“做啥生意?”
“暂时还没想好,先把车子置办齐了。”
第二天一早,李阳就在院子西侧搭驴棚。
他搬来几根粗木当柱子,铺上茅草当顶,又用黏土糊了墙壁制作驴棚。
村民们听说他买了驴车,都过来帮忙。
李阳一边道谢,一边打探消息。
“你们平时多久赶一次集?一般都买些啥啊?”
“也就十天半月赶一次集,路远不方便。”
“买点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都是家里用得上的必需品。”
“可不是嘛,想买点好布料都得跑镇上,要是村里有卖的就好了。”
李阳听着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一个想法在脑海中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