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传令三军,备战

作品:《锁娇骨

    “主公,最新战报。”谋士贾逵呈上竹简,“陆沉已与北境议和,郑煜献上五郡之地,我们的人已经接管了其中两郡。”


    萧胤冷哼一声,将竹简掷于案上:“好个郑煜,比他父亲还窝囊!”


    “主公,我们的机会来了。”另一谋士蒯越上前,“北境新丧,人心浮动。不如……”


    “不如什么?”萧胤眯起眼。


    “不如联合益州章冽,共击江东!”蒯越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趁陆沉根基未稳,先下手为强,一举拿下建康!”


    萧胤沉思良久,忽然摇头:“不妥。陆沉此人……不可小觑。”


    他转向角落里的黑衣文士,“子瞻先生以为如何?”


    一直沉默的苏垣轻摇羽扇:“垣有一计,或许可令江东自乱。”


    “哦?先生说来听听。”


    “听闻陆沉新得一美人,名唤阮乔。”苏垣微微一笑,“此女如今正往涿城,若是我们……”


    “子瞻!”萧胤突然拍案而起,案几上的茶盏震得叮当作响。


    他目光如电,直刺苏垣:“我荆州儿郎,何时需要靠挟持妇人取胜?”


    密室中骤然寂静。


    贾逵与蒯越面面相觑,苏垣的羽扇也停在半空。


    萧胤深吸一口气,缓缓坐回椅中:“大丈夫争天下,当明刀明枪,与妇孺何干?此事,休要再提!”


    苏垣沉默片刻,忽然起身长揖:“主公高义,是垣思虑不周。”


    他收起羽扇,正色道,“只是,少公子在建康……”


    提到少公子,众人眼神交流,暂时无话。


    “珏儿……”萧胤握紧了手中的扳指,眼前浮现出萧珏临行时的模样。


    那时少年一身素袍,跪在祠堂向他辞行:“父亲,儿子此去,定要让陆沉看到我荆州儿郎的骨气。”


    时间一点点流逝,襄阳城的夜带着几分湿冷。


    “主公,该决断了。”


    贾逵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萧胤抬眼,目光扫过在座谋士:贾逵老成持重,蒯越锋芒毕露,还有角落里总是沉默的苏垣。


    他忽然觉得一阵疲惫,这些年来,他何尝不是在刀尖上跳舞?


    他闭了闭眼:“正因珏儿在建康,我们更该堂堂正正,若行此下作手段,岂非置他于不义?”


    贾逵忍不住道:“可陆沉那厮……”


    “陆沉是枭雄,却非小人。”


    萧胤冷笑,“你可曾见他屠戮北境降卒?可曾听闻他欺辱敌将家眷?”


    他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墙上投下巍峨的阴影,“正因如此,郑阎虎才会甘心授首!”


    苏垣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主公之意……”


    “传令三军!”萧胤声音陡然提高,“水师即刻开赴夏口,与江东堂堂正正一战!”


    这天下,他势必一争。


    陆沉智多近妖,比他父亲陆衍更加难缠。


    为今之计,只能跟他正面对抗了。


    荆州已接下北境两郡,意味着盟约已毁。


    荆州与江东,迟早会有一战。


    他问苏垣,“章冽可知那阮氏女之事?”


    苏垣点头。


    萧胤转向蒯越,“派人联络益州章冽,告诉他——要联手就光明正大地来,若想玩阴的,我荆州第一个不答应!”


    蒯越面露难色:“可如今江东势大……”


    “势大又如何?”萧胤豪迈大笑,“当年我父起兵时,不过三百乡勇。如今坐拥荆襄九郡,靠的就是堂堂正正四个字!”


    他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珏儿最新传书。你们可知他在建康做了什么?”


    众人凑近一看,只见信上写道:


    “儿已说动江东大儒顾雍,联名上书请开科举。陆沉似有意动。若成,天下寒门将归心江东……”


    “这……”贾逵震惊,“少公子这是……”


    “是在堂堂正正地与我争天下!”萧胤眼中闪过一丝骄傲,


    “他知我荆州兵精粮足,却缺士子归心。这是在替为父补短板啊!”


    苏垣深深一揖:“主公父子,真乃当世豪杰。垣惭愧。”


    萧胤扶起他:“先生不必如此。我知你是为我荆州着想。”


    他望向窗外的月色,“只是这乱世之中,若连最后一点底线都丢了,就算得了天下,又有何意义?”


    他忽然想起多年前与陆衍的那次会面。


    那时他们还不是敌人,只是两个忧心天下的年轻人。


    陆衍曾说:“乱世中最难得的不是胜利,而是守住本心。”


    如今陆衍已逝,陆沉却继承了这份气度。


    而他萧胤,又岂能落后?


    “报!”亲卫匆匆进来,“益州使者求见!”


    萧胤整了整衣冠:“请。”


    转身时,他对苏垣低声道:“派人保护阮乔。”


    苏垣愕然。


    萧胤微微一笑:“不是为挟持,而是不能让章冽那等小人坏了我荆州名声!”


    当夜,一队荆州精锐悄然北上。


    密室内,益州使者袁野正与蒯越低声交谈。


    此人三十出头,面容阴鸷,腰间佩剑上刻着“青城”二字。


    “萧公,”袁野拱手,“我家主公愿出精兵五万,共击江东。”


    萧胤不动声色:“条件?”


    “江州三郡。”袁野毫不掩饰,“另外……陆沉的人头。”


    贾逵冷笑:“好大的胃口!”


    “不大不大。”袁野眯起眼,“比起江东六郡,这算什么?再说……”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萧胤,“萧公难道不想接少公子回家?”


    萧胤眼中寒光一闪。


    袁野分明是在暗示,若他不合作,萧珏在建康就会有危险。


    “主公……”贾逵欲言又止。


    “容某考虑三日。”萧胤最终道。


    待袁野离去,苏垣轻声道:“此人心术不正,恐非诚心。”


    “我知道。”萧胤疲惫地揉着眉心,“但眼下……”


    苏垣淡淡道:“眼下不如先派人接应少公子。”


    萧胤沉思良久,忽然拍案:“好!就依先生之计!”


    密室内,萧胤摩挲着玉扳指,忽然对苏垣道:“你说,陆沉若知道我派人保护他的女人,会是什么表情?”


    苏垣轻笑了笑,摇着羽扇:“怕是会气得跳脚吧。”


    两人相视一笑。


    窗外,圆月如霜。


    照亮了襄阳城头那面猎猎作响的“萧”字大旗,也照亮了这条充满荆棘的英雄路……


    密议暂歇时,萧胤独自来到书房。


    他从暗格中取出一只檀木匣,里面整齐码放着萧珏这段寄回的每一封家书。


    最新那封还带着建康的潮气,字迹却依旧挺拔如松:


    “父亲大人容禀:


    承晖堂公议,杨秣老太君手段老辣,将暗桩胡芫的尸身呈于堂前,陆潜当众质问孩儿荆州暗桩一事……


    望父亲保重,勿念。


    不孝子珏 叩上”


    萧胤的手指微微发抖。


    他何尝不知承晖堂那扬公议的凶险?


    杨秣那老狐狸分明是在杀鸡儆猴!


    还有陆潜,谈笑间就让张珪这样吃里扒外的东西现了形。


    “主公。”苏垣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可是思念少公子了?”


    萧胤迅速收敛情绪:“先生来得正好。依你之见,珏儿在建康……”


    “少公子天资聪颖,必能逢凶化吉。”苏垣轻声道,“但若主公迟迟不动,反倒会陷他于险境。”


    萧胤猛地攥紧家书。


    是啊,乱世之中,优柔寡断才是最大的危险。


    他深吸一口气:“传令,调水师三万屯夏口,与那益州密使说,章冽所提之事,某应了。”


    “喏。”苏垣退下了。


    萧胤独坐窗前。


    月光如水,洒在那封家书上。


    恍惚间,他仿佛看见萧珏幼时的模样。


    那时他母亲刚过世,七岁的孩子不哭不闹,只是整日坐在书房临摹碑帖。


    “父亲不必忧心”小萧珏曾这样对他说,“儿子会像苏先生一样,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


    萧胤苦笑。


    陆沉麾下人才辈出,如今江东有陆潜,北境有郑煜,都是惊才绝艳的少年郎。


    而他萧胤的儿子,却要孤身一人在虎狼窝中周旋……


    当夜,一只信鸽从襄阳城悄然起飞,直奔建康。


    鸽腿上绑着的绢条上只有寥寥数字:


    “秋深霜重,速归添衣。”


    这是萧胤与萧珏约定的暗号,意味着荆州即将对江东用兵,让他尽快脱身。


    信鸽消失在夜色中后,萧胤独自登上城楼。


    北望建康方向,他忽然想起萧珏临行时说的话:“父亲,这乱世总要有人去闯。儿子此去,或许能为我们父子闯出一条生路……”


    月光下,这位荆州雄主的眼角微微湿润。


    他何尝不想做个寻常父亲?


    可这乱世……


    这该死的乱世!


    “主公。”苏垣不知何时站在身后,“起风了。”


    萧胤抹了把脸,再转身时,眼中已是一片肃杀:“传令三军,备战!”


    风卷残云,掠过襄阳城头。


    一扬更大的风暴,正在这看似平静的夜色中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