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最实用的“招安”
作品:《朕只想当个亡国之君》 陕西巡抚刘广生及其核心党羽的人头,被高高地悬挂在城楼之上,成了乌鸦们的盛宴。
他期待的陕西都指挥使司兵马并没有到来,因为在这之前陆澄源已经把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全部拿下了。
这血腥的一幕,像一剂最猛烈的镇定剂,让这座濒临失控的城市,暂时恢复了诡异的平静。
但陆澄源知道,杀人,从来都不是目的。
它只是手段,是为接下来的真正行动,清扫舞台。
他站在府库的门口。
身前,是黑压压的、眼神依旧带着麻木和疑虑的饥民代表。
“本官,奉天子之命而来。”
陆澄源的声音,通过几名亲兵的齐声传颂,响彻了整个广扬:
“今日,本官在此,宣布两件事。”
“第一,开仓!放粮!”
他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挥手下令。
身后那座被刘广生等人封锁了数月之久的粮仓大门,被轰然打开。
金黄的小米,雪白的面粉,如同瀑布般倾泻而出,散发着比黄金还要诱人的光芒。
人群中,爆发出压抑许久的、如同野兽般的呜咽和哭嚎。
他们跪倒在地,朝着粮仓的方向,拼命地磕头。
“第二!”
陆澄源等到人群的骚动稍稍平息,再次高声宣布:
“光有吃的,不够!人活着,得有活干,有盼头!否则,与行尸走肉何异?”
“本官奉陛下旨意,成立‘陕西以工代赈总办衙门’!”
“从明日起,所有愿意放下刀兵、拿起工具的百姓,皆可到城外登记!参与修缮道路、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不仅管饱饭,还按日发放工钱!”
“活不下去的,朝廷给你们活路!”
“不想再当流寇的,朝廷给你们出路!愿意为自己,为家人,挣一个堂堂正正未来的,本官,就在这里等着你们!”
这番话,比开仓放粮带来的冲击,还要巨大!
管饭,还发工钱?!
这对于那些早已习惯了被官府敲骨吸髓的百姓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天方夜谭!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地飞出了西安府,飞向了那些盘踞在山林、河谷中的大大小小的流民营寨。
……
府谷,深山之中。
一个巨大的山寨里,气氛凝重。
一个面容黝黑,身材高大的汉子,正坐在主位上,他就是如今在陕北声势最浩大的流民领袖,王嘉胤。
他的下手边,坐着他的副手,同样以悍勇闻名的王自用。
而在他们的对面,一个身材瘦高,面容坚毅,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的年轻人,正沉默地听着手下的汇报。
他,就是高迎祥。
在他的身边,还坐着一个年纪相仿,脸上带着一道刀疤,眼神里充满了桀骜不驯的男人——张献忠。
“……那个姓陆的钦差,不仅杀了刘广生那个狗官,还开了仓,现在又在搞什么‘以工代赈’,管饭还发钱!”
“大哥,我们山寨里,已经有不少兄弟动了心思,今天早上,就有几十号人,偷偷跑下山了!”一个头目焦急地汇报道。
“慌什么?!”
王嘉胤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
“官府的话,也能信?”
“这分明是那姓陆的小子,使的奸计!先把人骗下山,等我们的人散了,再一个个抓起来砍头!当年官府就是这么对付咱们的,忘了?!”
“可是大哥,”那头目小声道:
“听说……听说他们真的在发粮食,发工钱。城外那些修路的人,一个个都吃得满面红光……”
王嘉胤的脸色,变得愈发难看。
他知道,自己的队伍,大部分都是被逼得活不下去的饥民。
他们造反,为的不是什么宏图霸业,就是为了一口吃的。
现在有人给了他们一条既能吃饱,又不用掉脑袋的活路,军心动摇,是必然的。
“一群没出息的东西!”他恨恨地骂道。
“王大哥,此言差矣。”
一直沉默的高迎祥,忽然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独特的、令人信服的力量:
“兄弟们想活命,没什么错,错的,是这个世道。”
他看向王嘉胤,缓缓说道:
“我倒觉得,这个姓陆的,有点意思。他跟我们以前见过的那些官,不一样。”
“有何不一样?”
一旁的张献忠冷笑道:
“不过是手段更高明一点的伪君子罢了。”
“他修路,他建水利,是为我们吗?”
“不,他是为了让朝廷的军队,能更快地开进山里来剿灭我们!”
“他是为了让那些地主老财,能更好地收租子!”
高迎祥摇了摇头:
“或许吧,但至少,他让百姓有饭吃,有活干,光是这一点,就比那些只会横征暴敛的狗官,强上一百倍。”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
“我倒是很想看看,他这‘以工代赈’,到底能搞出个什么名堂来。”
“他修的路,他建的渠,将来……未必就不能为我们所用。”
……
与此同时,在另一处山坳里。
李自成的营寨,气氛同样压抑。
他不是不想下山。
他手下的几百号人,早就人心惶惶。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
因为他不是王嘉胤,不是高迎祥。
他只是个小角色,一旦下了山,接受了“招安”,那他和他手下的这几百号兄弟,就是官府砧板上的肉,随时都可能被当成“乱匪”的典型,拉出去砍了,用来震慑其他人。
更何况,前段时间,他还杀了一个县令。
他不能赌,也赌不起。
就在左右为难之际,一个探子匆匆来报。
“闯将!山下来了一个人,说是……说是钦差大人派来的,指名道姓,要见您!”
李自成心中一凛。
他没想到,那个高高在上的钦差大臣,竟然会注意到他这个无名小卒。
在一处隐蔽的山洞里,李自成见到了那个陆澄源派来的使者。
那是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中年文士,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平静。
“李将军,”那文士开门见山,没有丝毫的废话,“我家大人,对将军神交已久。”
“我不是什么将军,只是一个活不下去的反贼。”李自成的声音很冷。
“是吗?”那文士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份卷宗,递了过去:
“我家大人说,将军或许会对这个感兴趣。”
李自成疑惑地接过,打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那上面,赫然是他当年在银川驿的所有人事档案,包括他因为丢失公文而获罪,被县丞逼得家破人亡的所有卷宗记录!
甚至,连那个县丞,后来是如何通过贿赂上官,将此事压下去的证据,都一清二楚!
“你……你们……”
李自成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我家大人说,将军并非天生反骨,乃是被酷吏所逼,情有可原。”
文士的语气依旧平淡:
“他还说,那个逼死你妻儿的县丞,如今,就在西安府的大牢里。他的项上人头,大人一直替将军留着。”
李自成沉默了。
他看着手中的卷宗,眼中那股被仇恨和绝望压抑了太久的火焰,再次燃烧了起来。
“你家大人,到底想怎么样?”他沙哑地问道。
“很简单。”
文士从怀里,又掏出了一张纸,放在了桌上。
那不是什么劝降的诏书,而是一张画着草图的……“招工启事”。
上面写着:
“兹招募‘陕西第一工程队’,队长一名,队员三千,负责修缮自西安府至延安府的驿道,包吃住,薪酬从优。”
李自成看着这张可笑的“招工启事”,忍不住冷笑起来:
“你家大人,是想让我李自成,去给他当个修路的工头?”
“不。”
那文士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个神秘的微笑。
他凑到李自成的耳边,用一种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却又充满了无尽诱惑的声音,说出了一句,让李自成终生难忘的话。
“我家大人说了,当工头,没意思。”
“他修的路,需要人来保卫,防备那些真正的‘贼寇’,比如……王嘉胤,或者高迎祥。”
“所以,他想请闯将您,来当这陕西的……”
“地下总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