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朝堂上的“代理人战争”
作品:《朕只想当个亡国之君》 当陕西巡抚衙门被数万愤怒饥民围困,以及陆澄源被人行刺的消息,通过六百里加急的军报传回京城时,整个朝堂,彻底炸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民乱”了,这是动摇国本的“兵变”!
早朝之上,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
“陛下!”
都察院左都御史,一个以清正闻名的老臣,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手持笏板,声泪俱下,完全避开陆澄源被行刺的事件:
“陕西之事,臣已有所耳闻!”
“工部主事陆澄源,身为朝廷钦差,不思如何安抚百姓,宣扬皇恩,反而滥用职权,激化官民矛盾。”
“以致数万乱民围攻省府,贼寇趁势而起!此乃取乱之道,古往今闻所未闻!若不严惩,天下各地官员,将人人自危,不知所从啊!”
他的话,像一粒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文官集团的火药桶。
“臣附议!”
吏部的一名侍郎紧跟着出列,义愤填膺:
“陆澄源一介六品小官,竟敢鼓动暴民,冲击朝廷命官府邸,此与谋逆何异?长此以往,国法何在?朝廷体面何在?”
“臣等恳请陛下,立刻将陆澄源革职拿问,明正典刑,以安天下官心!”
一时间,朝堂之上,弹劾陆澄源的奏疏堆积如山。
这些官员,许多都与陕西的官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同乡,或是同门,或是收过陕西巡抚刘广生的“冰敬炭敬”。
他们知道,陆澄源在陕西搞的不是反腐,他是在掘所有人的根。
他们必须在皇帝做出决断之前,将陆澄源这把刀,彻底折断。
楚凡坐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下面这幅群情激愤的表演,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知道,这些人说的,都对。
从大明朝立国二百余年的“规矩”来看,陆澄源的行为,确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他要的,就是打破这个规矩。
他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叫嚣,只是慢悠悠地将那份来自陕西的、由陆澄源亲笔书写的密奏,交给了身边的太监。
“去,将此奏疏,发往‘政务革新与督查处’。”
楚凡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朕想听听,‘革新处’的几位爱卿,对此事有何高见。”
“什么?!”
“发往‘革新处’?!”
所有大臣都愣住了。
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没有在朝堂上直接做出决断,而是将这个皮球,踢给了那个刚刚成立没多久的、不伦不类的“新衙门”。
他们忽然意识到,皇帝这是要用他自己建立的“新规矩”,来对抗他们所信奉的“旧规矩”!
……
半个时辰后,“政务革新与督查处”的衙门内。
孙承宗、魏忠贤,以及几个从六部抽调来的、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正围坐在一起,传阅着那份来自陕西的密奏。
气氛,同样凝重。
“岂有此理!”
与朝堂氛围相反,孙承宗第一个将奏疏狠狠地拍在桌子上,他那张如岩石般坚毅的脸上,满是怒火:
“陕西巡抚刘广生,贪墨军资,刺杀钦差,罪不容诛!”
“其麾下官吏,更是蛇鼠一窝,将朝廷的赈灾粮款,视为己物!如此行径,与叛国何异?!”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用木杆重重地点在陕西的位置。
“诸位,陕西,是我大明的西北门户,更是九边粮饷转运之要地!”
“如今此地糜烂至此,流民四起,贼寇横行,若不以雷霆手段,迅速平定,一旦其势坐大,与关外建奴遥相呼应,则我大明,将腹背受敌,万劫不复!”
他看着众人,声音洪亮如钟:
“老夫以为,陆澄源大人此举,虽有逾矩之处,但其心可嘉,其行……更是解我大明燃眉之急!我‘革新处’,当全力支持!”
他这是从军事战略的最高层面,直接为陆澄源的行为,定了性。
而坐在他对面的魏忠贤,听完这番话,那张苍白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个病态的、如同毒蛇般的笑容。
他没有看孙承宗,而是拿起了一份由东厂番役刚刚呈上来的、弹劾陆澄源的官员名单。
“孙阁老,言重了。”
他用他那独有的、阴阳怪气的语调,慢悠悠地说道:
“咱家看,这朝堂上的诸公,可不这么想啊。”
他拿起那份名单,用他那尖细的指甲,在几个名字上轻轻划过。
“哟,这不是都察院的张大人吗?”
“咱家记得,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去年就是走了刘广生的门路,才在陕西谋了个县令的肥差吧?”
“哎呀,还有吏部的王侍郎。”
“咱家要是没记错,他老家,可就是陕西的。听说,他家在西安府的良田,比巡抚衙门的后花园还大呢。”
“还有这位,这位……”
魏忠贤每念一个名字,就揭开一桩丑闻。
他不像孙承宗那样讲大道理,他说的,全都是最见不得光的利益勾结。
他看着在扬的众人,阴恻恻地笑道:“咱家看,他们哪里是为国本担忧啊。”
”他们是怕陆澄源这把刀,砍了刘广生之后,下一个,就轮到他们自己了!”
“咱家虽然是个废人,但也知道一个道理。”
“这个时候,谁跟陆主事过不去,谁,就是跟我大明过不去,就是跟陛下过不去!”
他猛地一拍桌子,厉声道:
“咱家以为,不仅不能撤了陆澄源,还要给他更大的权力!”
“让他放手去杀!把陕西那些与京城里应外合的蛀虫,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咱家揪出来!”
这一下,整个“革新处”都安静了。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两个之前还在朝堂上斗得你死我活的政坛宿敌。
此刻,竟然为了支持陆澄源,达成了一种诡异的、却又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
一个,从国家安全的最高利益出发。
一个,从清除异己的政治斗争出发。
殊途,同归。
……
当“革新处”的议决结果,被送到楚凡的御案上时。
这位年轻的天子,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他知道,他亲手打造的这台“权力机器”,已经开始完美地运转起来了。
他立刻下旨,将所有弹劾陆澄源的奏疏,全部打回,并附上了一段措辞严厉的批复:
“国难当头,不思报国,反倒构陷忠良,结党营私,是何居心?!”
紧接着,第二道圣旨,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陕西。
圣旨的内容,更是让整个朝堂,为之失声。
“兹授钦差大臣陆澄源,节制陕西全省军政大权,凡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及以下所有官员,皆归其管辖。”
“赐尚方宝剑,凡有贪墨害民、负隅顽抗者,可先斩后奏,便宜行事!”
“寻叫李自成之人,招抚为己用。”
这道圣旨,等于将整个陕西省,变成了一个由陆澄源全权掌控的“独立王国”!
这是大明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对一个六品京官的无上授权!
……
当这道圣旨与尚方宝剑,被送到西安府的钦差行辕时。
陆澄源接过圣旨,看着上面那熟悉的朱批,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知道,自己手中握着的,已经不仅仅是权力了。
这是皇帝的信任,是整个大明的未来,更是……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性命。
转过身,看着身后那些同样眼神复杂的锦衣卫和亲兵,一起走向了外面无尽的黑夜。
在那片被愤怒和绝望点燃的乱民营前。
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看着他们眼中那混杂着仇恨、麻木和一丝期盼的复杂眼神。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第一句话。
那句话,不是安抚,也不是劝降。
“本官,奉天子之命而来。”
他高高举起手中的尚方宝剑和圣旨,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如同惊雷。
“开仓!杀官!”
“今日,本官便用这陕西贪官的项上人头,来祭奠尔等的累累白骨!”
而就在他喊出这句话的同时,在乱民营最深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坚毅,眼中却带着一丝困惑和警惕的汉子,正静静地看着城楼下那个孤身一人的朝廷命官。
他身旁的一个兄弟,激动地碰了碰他:“大哥!你看!朝廷来人了!他……他要杀贪官了!”
李自成没有说话,他只是握紧了手中的那把生了锈的柴刀。
他不知道,这个突然出现的“青天大老爷”,到底是他们的救星,还是……一个更可怕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