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天灾?还是人祸?
作品:《朕只想当个亡国之君》 楚凡的脑子,像被一记重锤狠狠地砸中,瞬间一片空白。
闯将!
府谷县!
这两个词,像两把烧红的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脑海深处那段关于明末历史的、最黑暗的记忆。
李自成!
那个最终攻破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的男人!
他的“龙兴之地”,正是陕西延安府的米脂县!
而他早期活动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府谷!
楚凡感觉自己的血液都要凝固了。
他之前专门安排人员往陕西运送大量粮食赈灾,可是为什么还是发生了农民起义。
自己也没有再裁撤驿站,为何李自成还是造反了。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还好自己提前安排了锦衣卫盯着陕西,在起义军刚有苗头时候立刻发现了。
“来人!”
楚凡猛地从逍遥椅上站了起来,声音因为震惊和愤怒而变得有些嘶哑:
“立刻传旨!召‘革新处’所有成员,入宫议事!立刻!马上!”
……
半个时辰后,“革新处”的衙门里,气氛压抑得能滴出水来。
孙承宗、魏忠贤、陆澄源,这三位刚刚还在为一份军械预算吵得面红耳赤的大佬,此刻都沉默地看着那份来自陕西的奏报,脸色各异。
“岂有此理!”
孙承宗第一个打破了沉默,他将奏报狠狠地拍在桌子上,这位一向沉稳的老帅,此刻也难掩怒火:
“区区数万流民,竟能攻破县城!”
“地方卫所,边军,都是干什么吃的?!”
“臣请陛下立刻下旨,从山西调遣精锐,火速前往镇压!此等乱民,若不以雷霆之势剿灭,必成心腹大患!”
他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出问题了?派兵,碾过去。
“孙阁老此言差矣。”
魏忠贤阴阳怪气地开口了,他捏着兰花指,慢悠悠地说道:
“这兵,是说调就能调的吗?不要钱粮吗?”
“如今国库刚刚因为查抄黄立极才有了点底子,您这嘴一张,又要花出去?再说了,这事儿,根子不在流民,在那些喂不饱的狗官身上!”
“之前陛下向陕西运过大量赈灾粮,如今效果甚微,可见都被这帮狗官贪了!”
他转向楚凡,脸上露出了“忠心耿耿”的表情:
“陛下啊,依老奴看,这陕西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该查!”
“肯定是他们层层克扣赈灾的钱粮,才逼得百姓造反!不杀几个贪官,不足以平民愤啊!”
他的想法也很直接:出问题了?杀人,抄家。
朝堂之上,又一次陷入了经典的扯皮环节。
一个要兵要钱,一个要杀官,谁都觉得自己有理,但谁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楚凡静静地听着他们的争吵,他们说的,都对,又都不全对。
看着这间由他亲手建立的、本以为能高效解决问题的“革新处”,第一次意识到,制度,终究是由人来执行的。
只要人的思维不改变,再先进的制度,也只会沦为互相攻讦的工具。
他需要一把能超越党争、超越利益、只听从他自己意志的刀。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从始至终,一言不发的陆澄源身上。
“都别吵了。”
楚凡淡淡地开口,瞬间压下了所有声音。
他没有对陕西的局势发表任何意见,反而看向陆澄源,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陆爱卿,你扳倒黄立极,肃清江南,功在社稷,朕,却迟迟没有给你升官。你可知,为何?”
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皇帝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提起这件事。
陆澄源也是一愣,随即躬身道:
“臣愚钝,不敢揣测圣意,为陛下分忧,乃臣子本分,臣,不敢求赏。”
“不,朕今天要告诉你为什么。”
楚凡缓缓地站起身,走到他的面前,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因为,朕若升了你的官,让你当了侍郎,甚至尚书。”
“你,就从一把朕握在手里的刀,变成了这朝堂棋盘上,一颗有自己山头、有自己利益的棋子。”
“你会开始顾及同僚的情面,会开始权衡派系的利弊,会开始被这张无形的大网,束缚住手脚。”
“到那时,你的锋利,你的无畏,你的纯粹,都将不复存在。”
楚凡的声音,在安静的大殿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陆澄源的心上。
“朕不升你的官,不是不信你,恰恰是因为,朕太信你了。”
“朕要你,永远当一把只属于朕的、最锋利的刀。”
“你的权力,不来自于你的官阶,而来自于朕对你毫无保留的信任!”
陆澄源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终于明白了。
不升官,才是最高的奖赏。
不入局,才是最深的信任。
“臣……陆澄源,愿为陛下之刃,虽粉身碎骨,万死不辞!”他重重地叩首在地,声音嘶哑,却异常坚定。
“好。”楚凡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将那份来自陕西的奏报,轻轻地,扔在了陆澄源的面前。
“现在,朕要交给你一个新的任务。”
“朕不信天,朕只信人。”
“朕要你,持朕的金牌,再去一趟陕西。”
楚凡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寒光,声音冰冷得如同来自九幽地府。
“给朕查清楚,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