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西北事了

作品:《掏空家产,我带千亿嫁最猛军官

    西北的风,刮了三天三夜,终于停了。


    小镇上空盘旋的沙尘渐渐散去,露出了久违的、洗过一般的湛蓝天空。


    临时征用的招待所院子里,一辆军用吉普和两辆卡车已经发动,发出低沉的轰鸣。马卫国、那几个港商,还有哀嚎一片的护矿队成员,像一串蔫了的葫芦,被士兵们推搡着押上卡车。


    一个从京市连夜飞来的特别调查组接管了所有犯人和证物。为首的中年军官在看到陆景琰递过来的、由陆老爷子亲笔签署的密令时,那张不苟言笑的脸上也露出了显而易见的敬畏。


    他对着陆景琰敬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军礼,声音洪亮:“请陆旅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所有涉案人员,绝不姑息!”


    陆景琰只是点了下头,侧身让开位置。


    他的目光越过这些嘈杂,落在了不远处。


    白术正站在院子的角落里,和一个老人说话。


    石敢当已经换下那身破旧的服务员制服,穿上了一身干净的粗布衣裳,虽然依旧洗得发白,但整个人看着精神了许多。他二十年未曾挺直的脊梁,此刻在阳光下,站得笔直。


    他有些局促地搓着手,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布包了一层又一层的东西,小心翼翼地递到白术面前。


    “白……白姑娘,”老人家的声音还有些沙哑,带着激动后的余韵。


    “俺是个粗人,不会说啥好听的。这是俺这大半辈子,在山里转悠,一点点画下来的东西。俺知道,您跟陆旅长都是干大事的人,是为了国家。这……这玩意儿兴许能有点用。”


    白术伸手接过,入手沉甸甸的。


    她解开油布,里面是一本厚厚的、用牛皮纸做封面的册子。册子已经很旧了,边角都起了毛,上面用最粗劣的炭笔,画着一幅幅歪歪扭扭却又无比详尽的地图。


    山脉的走向,河流的位置,甚至哪里有泉眼,哪里有背风的石窝,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最重要的是,地图上用红色的笔,圈出了一处又一处的标记,旁边写着“铁”、“铜”、“黑石头”……


    这是一份凝聚了一个老兵大半生心血的,西北矿脉分布图。


    白术的指尖轻轻拂过粗糙的纸面,她能感受到这本地图的份量。这东西要是落在别有用心的人手里,价值无可估量。


    “石大爷,这太贵重了。”她的声音很轻。


    “不贵重!不贵重!”石敢当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跟您和陆旅长给俺们家的公道比,这算个啥!俺这条老命都是你们救回来的!俺那不成器的儿子,还有俺那小孙孙……要不是你们,俺们一家子就完了!”


    他说着,眼眶又红了。


    白术没再推辞,她郑重地将地图册重新包好,放进了自己的布包里。然后,她从包里拿出另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厚厚的信封,塞到石敢当手里。


    “这是……”石敢当捏着那厚度,手一抖。


    “这里面是一些钱,给您儿子治伤,也给家里重新修修房子,买几头羊。剩下的,给小孙孙念书用。”白术的语气不容拒绝。


    “这可使不得!俺不能要!”石敢当急了,要把信封推回来。


    白术按住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道:“石大爷,这不是施舍。这是你应得的。你为国家守了二十年的秘密,吃了二十年的苦,这些,是国家欠你的。”


    她顿了顿,又从包里拿出一张折叠好的纸条,放进石敢当的衣兜里。


    “这上面是京市的一个地址。以后要是在这待得不舒坦,或者遇到任何难处,就带着家人来京市找我。一个叫‘棠棣轩’的地方,永远给您留个大管事的位置。”


    石敢当彻底愣住了,他张着嘴,浑浊的老眼里蓄满了泪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只是死死地捏着那个信封和那张纸条,对着白术,重重地弯下了腰。


    陆景琰走过来,扶住了他。


    “火车要开了。”他声音低沉,“保重。”


    ……


    回京的绿皮火车,发出有节奏的“哐当”声。


    在独立的软卧包厢里,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


    苏晚棠坐在靠窗的小桌前,窗外的黄土高原正在飞速地向后退去,天边的夕阳将云层染成了瑰丽的橘红色。


    陆景琰给她倒了一杯热茶,放在她手边。


    她没有看风景,而是摊开了一个新的笔记本。


    此刻的她,不再是那个在人前杀伐果断的“白术”,而是心思缜密、正在为下一步棋局布署的苏晚棠。


    她的笔尖在雪白的纸上,飞快地写下几个名字和词语,然后用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


    “霍启山。”她轻声念出第一个名字,笔尖在上面重重一点,“港岛霍氏集团,执行董事。马卫国那几个下线的直接联系人。”


    陆景琰坐在她对面,高大的身躯让不大的包厢显得有些拥挤。他没有出声,只是安静地看着她,深邃的目光里,有全然的信任。


    “‘管家’。”苏晚棠写下第二个词,“马卫国交代出来的,二十年来一直与他单线联系的神秘人,代号‘管家’,用的也是港岛的号码。这个人,很可能就是霍启山,或者,是比霍启山更高一级的人物。”


    她的笔尖移动,画了一个圈,将“霍启山”和“管家”圈在了一起,打上了一个问号。


    “霍三娘。之前在公海被我们抓住的,霍家旁支,负责给苏玉婷处理脏活,她交代过,‘先生’在港岛的势力根深蒂固。”


    “苏玉婷。”写下这个名字时,苏晚棠的笔尖顿了顿,“现在被‘鹰巢’当成废品运往港岛,生死不知。但她这条线,不能断。”


    “仁心诊所,圣心诊所……这些都是‘鹰巢’遍布各地的据点,负责实验、情报和暗杀。西北的地下基地,证明了‘鹰巢’至少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计划。”


    一张复杂而清晰的脉络图,在纸上逐渐成型。


    最后,苏晚TROLL的笔尖落在了纸张的最中央,她写下了两个字——


    “小月。”


    她抬起头,看向陆景琰。


    陆景琰的下颌线绷得紧紧的,放在膝盖上的手,不知何时已经攥成了拳头。


    苏晚棠将那份残缺的实验日志的复印件推到他面前,指着“07号实验体”和那个独特的弯月标记。


    “十年前,小月被从西北基地‘转移’。转移的工具,是直升机。转移的目的地,从道林纸的线索看,九成九是港岛。”


    她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却是在陈述一个他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霍家,‘鹰巢’,‘月神’计划……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港岛,就是下一个战场。”


    “我要去港岛。”陆景琰开口,带着不容动摇的决绝,“我必须去。”


    “我们一起去。”苏晚棠纠正他,“小月的事,也是我的事。”


    她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伸出手,覆盖在他紧握的拳头上。他的手很烫,骨节坚硬。


    “陆景琰,你听我说。我们现在不能冲动。港岛是霍家的地盘,他们在那里经营了几十年,是真正的地头蛇。我们这样贸然过去,就是一头撞进别人的网里。”


    陆景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她说的都对。


    苏晚棠的另一只手,从随身的针灸包里,拿出了一本巴掌大的,封面是黑色硬壳的小本子。


    她翻开本子,上面是用极其微小的字,写满的一排排数字和符号。这是她母亲留下的密码本之一,专门用于电报。


    她对照着密码本,在笔记本的另一页飞快地写下一串数字。


    写完后,她将那页纸撕下来,折好,递给陆景琰。


    “下一站停车,找个可靠的人,把这个发出去。”


    陆景琰接过纸条,没有问内容,只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苏晚棠看着他,继续说道:“我已经给杜康年和王坤下了指令。”


    她的声音恢复了那种运筹帷幄的平静。


    “备足资金,暂停扩张,静待港岛。”


    短短八个字,却意味着她一手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将全面暂停所有正在进行的扩张计划,调集所有可以动用的流动资金,进入战备状态。


    这是一场豪赌,赌注是她的全部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