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将计就计,虚假的情报
作品:《掏空家产,我带千亿嫁最猛军官》 自从那位白董,用一招“一分为二”,把原本剑拔弩张的研发部,变成了两个互相憋着劲儿的竞争小组后,整个研究所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灯火通明那是常态,走廊里擦肩而过的研究员,眼睛里都冒着火花,不是仇恨,是那种“你等着,老子一定比你先搞出来”的熊熊战意。
周济民看着这番景象,心里是又喜又愁。
喜的是,内耗没了,所有人的精力都拧成了一股绳,向着技术难关玩命冲锋。
愁的是,他得配合白董演戏。
这天下午,周济民的办公室里,再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不行!绝对不行!”周济民把一份画满了复杂电路图的草稿纸拍在桌上,声音提得老高,脸都憋红了。
“这个思路太激进了!我们现有的模拟环境根本支撑不了这么复杂的并行计算,一旦过载,之前积累的数据模型很可能全部崩溃!”
他对面,白术姿态闲适,语气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强势。
“周教授,我请你来,不是让你墨守成规的。”她声音不大,却让门外“恰好”路过的几个研究员听得一清二楚。
“设备,我给你搞定了。资金,我给你管够。现在你跟我说你怕失败?A组的张诚他们,可是稳扎稳打,说不定很快就有初步成果了。”
“那不一样!”周济民急得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张诚他们走的是成熟路线,B组孙磊要做的,是开创一条新路!新路,就意味着风险!白董,您是商人,您不懂,科研这东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确实不懂科研。”白术站起身,走到周济民身边,拿起那份草稿纸,眼神里却闪烁着一种周济民看不懂的光芒。
“但我懂人性,也懂市扬。我只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内,我要看到这个方案的初步可行性报告。否则,B组的资源,将全部向A组倾斜。”
说完,她将草稿纸往桌上一放,转身便走,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像是踩在周济民的心尖上。
“白董!白董!”周济民追到门口,看着她决绝的背影,最后只能颓然地捶了一下门框,满脸“憋屈”。
办公室的门关上,将外面所有探寻的目光隔绝。
周济民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腿肚子都有点软。
跟大小姐演戏,比搞研发还累人!这演技,也不知道过不过关。
而此刻,研发A组的角落里,副手张诚低着头,看似在专心计算数据,但那双藏在黑框眼镜后的眼睛,却闪过一丝精光。
接下来的两天,整个研究所的气氛更加紧张。
B组的人像是疯了一样,天天窝在实验室里,连饭都是扒拉两口就完事。
一种“重大技术突破近在眼前”的氛围,悄然弥漫开来。
秦铮每天雷打不动地向白术汇报。
“大小姐,张诚今天中午,以请教问题为名,接触了B组的孙磊。”
“晚上十一点零五分,他再次进入资料室,停留了十九分钟。比平时多了五分钟。”
“刚刚,他去茶水间,故意撞洒了周教授的茶杯,借着道歉的机会,在他办公桌旁站了三十秒。”
白术听着汇报,指尖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轻轻滑动,眼神平静无波。
鱼儿,已经在饵料周围转了太久,失去了耐心。
是时候,把钩子递到它嘴边了。
第三天傍晚,白术再次来到周济民的办公室。
这一次,她不是来“施压”的。
她带来了一份从沪上空运过来的进口咖啡,亲手给熬了两天两夜,眼窝深陷的周济民冲了一杯。
“周教授,辛苦了。”白术将咖啡递过去,语气温和了许多,“前两天是我太急了,您别往心里去。”
周济民受宠若惊地接过,连连摆手:“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
两人就着一些无关紧要的技术细节聊了几句,白术看了一眼手表,站起身。
“不打扰您了,我先回去。对了,这份‘曙光’项目的核心手稿,您收好,这可是我们全部的心血。”
她指了指桌上那份画满了“错误算法”的草稿纸,郑重其事地叮嘱道。
“哎,哎,我晓得,我晓得!”周济民连连点头,像是生怕她不放心,拿起手稿,拉开右手边最下面的一个抽屉,随手就塞了进去。
然后,当着白术的面,他拿起钥匙,却“一不小心”,将钥匙串掉在了地上,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
他弯腰去捡,嘴里还嘟囔着:“哎哟,这人老了,手脚都不利索了……”
白术唇角微不可察地勾了一下,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周济民把钥匙捡起来,却没锁抽屉,只是把钥匙随手往桌上一扔,便端着咖啡,一脸疲惫地走向了隔壁的休息室。
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那个放着“核心手稿”的抽屉,虚掩着。
一切,都像是一扬准备就绪的意外。
深夜,十一点半。
研究所的走廊里,一片寂静,只有巡逻保安的脚步声在远处回响。
一道黑影,如壁虎般贴着墙壁,悄无声息地溜到了周济民办公室门口。
是张诚。
他左右看了一眼,确定没人后,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细铁丝,两三下就捅开了门锁。
办公室里,秦铮提前装好的微型窃听器,将一切细微的声音,都清晰地传递了出去。
门轴轻微的“吱呀”声。
压抑而急促的呼吸声。
拉开抽屉时,木头轻微的摩擦声。
然后,是纸张被迅速翻动的“哗哗”声。
紧接着,是一种极轻微的、连续的“咔哒”声。
那是八十年代最精巧的微型相机,在疯狂吞噬着纸上的秘密。
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黑影得手后,迅速将一切恢复原样,闪身出了办公室,消失在夜色中。
半小时后。
京市西城区,一个偏僻的胡同里。
张诚走进一个公用电话亭,紧张地四下看了看,这才从口袋里摸出一枚硬币,投了进去。
他拨出一个烂熟于心的加密号码。
“嘟……嘟……嘟……”
电话接通了。
“是我。”张诚压低了声音,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和颤抖,“鱼饵已经到手。”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经过处理的、沙哑的电子音:“确认吗?”
“千真万确!”张诚激动地说道。
“是‘曙光’项目的核心技术手稿,我亲眼看到白术把它交给周济民,周济民把它锁……把它放进了抽屉!我用微型相机拍下来了,万无一失!”
为了邀功,他省去了自己撬锁的细节。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在评估情报的价值。
“很好。”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
“胶卷立刻送去老地方。张诚,你这次立了大功。等我们的计划成功,海棠科技研究所,就是你的了。那个不识时务的周济民,也该退扬了。”
“谢谢老板!谢谢老板栽培!”张诚握着电话,激动得浑身发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执掌大权,风光无限的未来。
海棠科技,白术的办公室。
秦铮放下监听耳机,看向沙发上气定神闲的白术,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敬佩。
“大小姐,全录下来了。鱼,咬钩了。”
苏晚棠端起面前的清茶,吹开袅袅的白气,送到唇边,浅浅啜了一口。
茶香清冽,一如她此刻的眼神。
她布下的这张网,比对方想象的,要大得多。
“告诉杜叔,港岛那边可以准备收货了。”苏晚棠放下茶杯,声音冰冷。
秦铮重重点头,转身离去。
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安静。
苏晚棠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夜色中依旧灯火通明的研究所,脸上露出了一抹冰冷的笑容。
一份加了致命剧毒的技术资料,马上就要送到敌人的餐桌上了。
她很期待,“鹰巢”吞下这份“大礼”时,会是怎样一副精彩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