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京城归来百官迎

作品:《我,祁同伟,此生站着当封疆大吏

    汉东国际机场。


    飞机停稳,广播里传来乘务员甜美的声音。


    祁同伟睁开眼,回忆而起的波澜早已散去。


    透过舷窗,他能看到停机坪上,几辆黑色的奥迪A6早已静候。


    他知道,这阵仗,不仅仅是给一个副厅长的。


    是给在京城庆功会上被多位大佬点名表扬的“青年才俊”,是给那个刚刚从最高法院长办公室里走出来的“自己人”。


    这,就是“势”。


    他亲手为自己营造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势”。


    当他随着人流走出贵宾通道的闸口,闪光灯瞬间如白昼般亮起。


    “祁厅长!欢迎回家!”


    省公安厅厅长钱国栋,第一个迎了上来,双手紧紧握住祁同伟的手,用力地摇晃着。


    “祁厅长,辛苦了!为国争光,你是我们汉东公安系统的骄傲!”


    紧随其后的,是常务副厅长孙建国。


    “钱厅长,您怎么也来了?这可真是折煞我了。”祁同伟连忙伸出手。


    “同伟同志,说的哪里话。”


    钱国栋握住他的手。


    “你这次,可不是代表你个人,你是代表我们整个汉东政法系统,在全国人民面前,在中央领导面前,挣回了天大的面子!我来接你这个英雄回家,是理所应当的!”


    英雄。


    这个词,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味道也截然不同。


    上一次,他是“吕州英雄”,带着地方性的光环。


    这一次,他是“国家英雄”,带着公安部和中央的光环。


    分量,已不可同日而语。


    孙建国站在一旁,看着被人群簇拥在中心的祁同伟,心中五味杂陈。


    一个多月前,他和吴建国等人,还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把这个年轻人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


    可如今,这根稻草,已经长成了他们需要仰望的参天大树。


    他去京城,去铸剑。


    如今,宝剑铸成,锋芒毕露,荣归故里。


    记者们蜂拥而上,将话筒和录音笔递到他嘴边。


    “祁厅长,您作为湄公河专案组的核心成员,能谈谈您在这次行动中的心路历程吗?”


    “祁厅长,对于您这次载誉归来,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祁同伟面对镜头,表情瞬间变得肃穆而谦和。


    “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心。”


    他对着话筒,声音沉稳而有力。


    “首先,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行动中流血牺牲,是我们那些至今仍默默无闻,奋战在缉毒一线的战友们。我,只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


    “其次,湄公河惨案的成功侦破,不是任何个人的功劳。”


    “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在公安部党委的直接指挥下,是无数个部门、无数位同志,跨国协作、日夜奋战的结果。“


    “我所做的,只是在正确的领导下,尽了一个人民警察应尽的本分。”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感想,”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钱国栋和其他人。


    “那就是,我为自己是汉东省的一名警察而感到骄傲。”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的背后,都站着强大的组织,站着汉东省委省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这份荣誉,属于集体,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钱国栋和孙建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满意的神色。


    这个祁同伟,不仅会做事,更会说话。


    在一片掌声和闪光灯中,祁同伟被簇拥着上了奥迪车。


    车门关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司机平稳地启动车子,汇入返回市区的车流。


    “祁厅,钱厅长和周书记他们,已经在汉东大酒店安排了接风宴,省里几位相关领导都会出席。”


    坐在副驾驶的厅长办公室王主任,回过头,恭敬地请示。


    祁同伟摆了摆手,露出一丝疲惫。


    “王主任,心意我领了。麻烦你跟各位领导解释一下,就说我刚下飞机,确实有些累了。而且,离家这么久,我想……先回家看看。”


    回家。


    这两个字,让王主任心里一动。


    他立刻明白了祁同伟的意思。


    这个时候,去参加什么接风宴,都不如“回家”这两个字所蕴含的政治分量重。


    回哪个家?当然是梁家。


    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向外界,尤其是向那些“汉大帮”的旧部们,宣告自己没有忘本,没有因为岳父的倒台而划清界限的姿态。


    “好的,祁厅,我马上跟钱厅长他们汇报。”王主任连忙点头。


    祁同伟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


    他的手机开始疯狂地响起,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熟悉的号码,发来祝贺和问候的短信,以及各种饭局的邀约。


    有真心祝贺的,有投机钻营的,有试探拉拢的。


    众生百态,皆在其中。


    省委家属大院。


    曾经,这里是整个汉东省除了省委书记官邸之外,最炙手可热的地方。


    当时想要拜访的人,得看主人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


    如今,却冷落得能听到风吹过叶子的声音。


    人走茶凉,世态炎凉。


    体制内的规则,就是这么现实,这么残酷。


    祁同伟没有让司机多等,只是吩咐他明天早上再来接。


    按响门铃。


    开门的,是家里的老保姆。


    看到祁同伟,她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几分局促和惊喜。


    “姑爷……您,您回来了?”


    “王阿姨,我回来了。”


    祁同伟不再多问,径直走向那扇熟悉的,紧闭的书房门。


    他没有敲门,而是直接推门而入。


    书房里没有开灯,光线昏暗。


    梁群峰就坐在那张宽大的红木书桌后面。


    他没有在看文件,也没有在盘核桃。


    只是静静地坐着,像一尊失去了神采的雕像。


    短短一个月,他仿佛苍老了十岁。


    曾经那种不怒自威的官威,那种掌控一切的气场,都消失了。


    “回来了。”


    “爸,我回来了。”


    祁同伟走到书桌前,站定。


    “坐。”


    祁同伟依言坐下。


    两人相对无言。


    许久,梁群峰才缓缓开口。


    “京城的事,我都知道了。”


    “很漂亮。公安部的嘉奖令,你的仕途,走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他竟然在夸奖他。


    “你走后,赵立春来过一次。”


    “他赢了,这一局,他赢得干脆利落。”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皮质封面的通讯录,轻轻放在桌上。


    “我,在汉东,干了三十年政法。从一个普通的科员,到省政法委书记。我提拔过多少干部,关照过多少门生,连我自己都记不清了。”


    “这里面,有知恩图报的,也有见风使舵的。有我落难时急着划清界限的,自然,也有更多选择蛰伏,等待时机的。”


    “以前,他们是我的资产,是我权力的延伸。现在,我倒了。”


    梁群峰看着祁同伟。


    “他们,就成了你的资产。当然,也是你的负债。”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