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京城与汉东的博弈

作品:《我,祁同伟,此生站着当封疆大吏

    她坐回椅子上,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她为祁同伟能得到高层的赏识而高兴,这证明她的眼光没有错。


    但另一方面,一种强烈的不安。


    高建瓴的圈子,她太了解了。


    那是一群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玩家”,他们有理想,有资源,但也信奉最现实的利益交换。


    他们看中祁同伟,绝不仅仅是欣赏他的才华,更是看中了他未来潜力。


    她担心,祁同伟一旦被这个圈子过早地吸纳,就会迅速被同化。


    他身上那种来自基层的、朴素的、甚至有些粗粝的“纯粹性”,会被京城精致的权谋和利益算计所磨平。


    他会从一个解决问题的实干家,变成一个制造概念的政客。


    那不是她想看到的祁同伟。


    她想要到的,是那个在课堂上,坦然承认自己屈辱过往,并将其升华为理想祭品的悲情英雄;


    是那个在汇报时,心怀天下,构想着完善政法安全“稳定器”的战略家。


    这个人,不应该成为某个圈子的附庸。


    沉思良久,方悦下定了决心。


    她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李文亮副部长的办公室。


    “部长,我是方悦,关于祁同伟同志的后续安排,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想向您汇报一下。”


    再次走进李文亮的办公室,方悦的心情比上一次要沉重得多。


    “说吧,什么想法?”李文亮示意她坐下。


    “部长,我听说,有一些同志建议,把祁同伟同志直接调到部委机关来。”


    方悦开门见山。


    李文亮没有否认。


    “嗯,有这个说法。你觉得不妥?”


    “是的,部长。”


    “我认为,这无异于揠苗助长。”


    “哦?怎么说?”


    李文亮来了兴趣。


    “祁同伟同志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来自基层,他所有的理论和思考,都植根于实践的土壤。”


    “他在吕州的成功,不是在办公室里画出来的,是带着队伍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这种特质,是我们机关干部身上最稀缺的。”


    “如果现在就把他调到部里,让他天天与文件和会议为伍,他就会慢慢脱离那片滋养他的土壤。”


    “他的锐气,他的创造力,都会在机关复杂的环境里被消耗掉。”


    李文亮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我个人建议,应该把他放到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上去检验和锻炼。”


    “比如,汉东省公安厅。让他从一个市的公安局长,到一个省的层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既能发挥他的长处,推广他的经验,也能让他在更高的平台上,继续积累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


    “我们需要保护的,是他身上那份‘纯粹性’。一个纯粹的、为解决问题而生的干才。而不是一个过早卷入京城派系斗争的政治明星。”


    方悦说完,看着李文亮,等待着他的反应。


    李文亮沉默了许久,久到方悦都觉得有些不安。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国家地图前。


    ...........................................


    汉东省,省委大院。


    政法委书记梁群峰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他刚刚挂断一个从京城打来的电话,心情异常烦躁。


    “特等优秀毕业生?”


    “有人想让他留京!”


    这对他来说,不是荣耀,而是警报。


    梁群峰现在懊悔不已。


    后悔之前怎么不对祁同伟好一点。


    老是为自己的女儿打压祁同伟,结果现在搞定自己这么被动!


    一个在吕州当公安局长的祁同伟,是他梁群峰的女婿,是他的政绩,是他可以随意拿捏的棋子。


    祁同伟搞出来的所有成绩,最终都会有一半,记在他这个省政法委书记的功劳簿上。


    可一个身在京城部委、背后站着高建瓴那种人物的祁同伟,还会是他梁群峰的女婿吗?


    恐怕,到时候自己还要反过来,仰仗这个女婿的鼻息。


    这种失控的感觉,让梁群峰感到很不安。


    他绝不允许这件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脱离自己的掌控。


    他立刻拨通了省委组织部部长的号码。


    “老周啊,我群峰。”


    电话一接通,梁群峰的语气就变得热络起来。


    “有个事,得跟你通个气。我那个女婿,祁同伟,在中央青年干部的培训班,表现很不错,拿了个第一名回来。”


    “哎呀,老梁,恭喜恭喜啊!这可是给咱们汉东长脸了!虎父无犬婿嘛!”


    “哪里哪里。”


    “这小子虽然有点小聪明,但毕竟年轻,还需要多锻炼。我听说,京城那边有些单位想留他。我觉得不妥啊!”


    “哦?老梁你的意思是?”


    “祁同伟是我们汉东自己培养出来的干部嘛!”


    梁群峰的声音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公心”。


    “他在吕州搞的创新警务,效果很好,省委一直想在全省推广。”


    “现在让他去部委坐办公室,那不是浪费人才吗?把他本人留在汉东,亲自来抓这项工作,才是最合适的嘛!”


    周部长立刻心领神会:“老梁说得对!我们汉东的人才,当然要为汉东的发展服务!”


    “这样,我马上让下面准备材料,向中央组织部汇报,就说省里有重要工作需要祁同伟同志回来主持,请求将他调回汉东任用。”


    “嗯。”


    “我看,省厅不是缺一个管治安的副厅长吗?我看他就很合适嘛。年轻人,就该多压压担子。”


    周部长听到心一沉。


    “梁书记,我记得祁同伟副处提到正处才一年,现在马上提副厅........”


    "是不是太快了?"


    "这件事就是上常委讨论也有难度......"


    "级别的事情,我想想怎么协调。"


    “当务之急,就是要把人才留在汉东!”


    ...........


    一时间,围绕着祁同伟的未来,三股力量在无形中展开了角力。


    一股,是以高建瓴为首的京城新贵圈子,他们要把祁同伟,拔到京城,为己所用。


    一股,是以方悦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守护者,她希望祁同伟能继续在地方的沃土上成长,保持其纯粹性。


    而另一股,则是以梁群峰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他要将这只即将高飞的风筝,把线死死地攥在自己手里。


    三方势力,都通过各自的渠道,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送到了决定干部命运的最高层。


    祁同伟,这个刚刚走出培训班的“特等优秀毕业生”,瞬间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