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我在上帝视角,你们在哪?

作品:《我,祁同伟,此生站着当封疆大吏

    高建瓴在下课铃响后,便径直走向祁同伟。


    他脸上带着笑容。


    “同伟,刚才在课堂上,你那番话真是石破天惊啊!”


    高建瓴拍了拍祁同伟的肩膀。


    祁同伟谦逊地笑了笑:“高哥过誉了,我只是有感而发。”


    “有感而发能说到这个份上,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高建瓴的眼神深邃。


    “上次喝茶,我便觉得你非同凡响。今天一见,果然如此。”


    他话锋一转:“晚上有几个朋友,大家平时也会聊聊工作,好久没见了,吃个便饭,一起认识认识?”


    祁同伟心里明白,京城里的“小范围聚会”的意义。


    他没有丝毫犹豫:“高哥相邀,我荣幸之至。”


    “那好,晚上七点,我派车来接你。”


    …….....................................................


    晚上七点,一辆黑色的奥迪A6L准时停在祁同伟的宿舍楼下。


    司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恭敬地替他拉开车门。


    车子穿过京城繁华的街道,最终停在了一处闹中取静的私人会所门口。


    走进会所,高建瓴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他一身休闲装,显得更加随和,但骨子里那份世家子弟的从容却丝毫不减。


    “同伟,来了。”


    高建瓴笑着,带着祁同伟来到一间宽敞的包厢。


    包厢里,已经坐着七八个人。


    笑语晏晏,但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


    祁同伟一眼扫过,这些人大多都是三十到四十岁之间,穿着考究,气质不凡。


    他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是一种浸润在骨子里的优越感和掌控欲。


    “来,同伟,我给你介绍一下。”


    高建瓴热情地拉着祁同伟走到餐桌旁。


    高建瓴笑着引荐:“同伟,这位是林楷,我们都叫他林少。林少对宏观政策研究得很深,你俩肯定有得聊。”


    林少只是微微颔首,旁边立刻有人笑着打圆扬:“祁局长别介意,林少刚从发改委听完一个内部吹风会回来,脑子里还都是国家大事呢。”


    “这位是陈总,别看他年纪不大,手里的公司可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


    陈总则显得热情许多,主动伸出手:“祁局长的大名,我可是早有耳闻啊!”


    祁同伟客气地和他握了握手,心里对这个圈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这里的人,不仅仅是背景深厚,更是将背景与实际利益紧密结合的“玩家”。


    晚餐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林少漫不经心地谈论着某项即将出台的产业政策,语气中带着对细节的洞悉,仿佛那项政策的制定,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一位看似随意的中年人,则在不经意间提到了某个省份主要领导班子的调整传闻,言语间透露出对人事变动的精准把握。


    这些看似随意的谈话,背后却是一张张庞大的利益网络和权力版图。


    他们讨论的不是新闻联播里的宏大叙事,而是那些决定着无数人命运的政策走向,那些影响着千亿资金流向的投资机会,以及那些牵动着地方官扬神经的人事安排。


    祁同伟心里暗叹,这才是京城真正的权力游戏。


    他能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判断,对信息的掌握,都远超地方官员的认知。


    话题逐渐从轻松的玩笑转向了更为宏大的国家发展议题。


    林少轻描淡写地提到了某个即将发布的五年规划草案,陈总则对某个新兴产业的未来走势发表了看法。


    他们言语间透露出的信息量,远超祁同伟在地方上能接触到的层面。


    “祁局长,你一直在听,有什么想法?”


    高建瓴放下筷子,看向祁同伟。


    “我们聊了这么多,都是些宏观的东西。你从基层来,应该对实际情况最有体会。你觉得,国家未来的发展,重点会在哪里?”


    祁同伟知道,高建瓴想看的是他对政策的“格局”和“深度”。


    祁同伟心里快速盘算着。


    他知道未来的几十年,中国经济将经历一段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


    而这个发展,将是地方政府以GDP为核心的竞争。


    “各位。”


    祁同伟的声音,带着自信。


    “我个人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发展的核心,会是一个字——‘快’。”


    “快?”


    林少重复了一句,脸上带着一丝不解。


    “对,快。”


    祁同伟肯定地回答。


    “不是稳,也不是慢,而是快。这种快,体现在GDP的增速上,体现在城市化的进程上,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为什么这么说?”陈总问道,他显然对经济发展的话题更感兴趣。


    “因为我们有追赶的压力。”


    祁同伟分析道,他的思绪回到前世的记忆。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这种紧迫感,会渗透到我们体制的每一个毛孔。”


    “所以,我判断,未来各级政府的考核,会越来越倾向于经济指标。尤其是GDP。”


    祁同伟语气坚定。


    “谁能把地方经济搞上去,谁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谁能创造更多的就业,谁就能得到提拔。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包厢里众人的表情,从不解变成了思索,再到震惊。


    他们可能也知道这些趋势,但从未有人像祁同伟这样,把这种“快”和“GDP为王”的逻辑,如此直白地剖析出来,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这种考核机制,会导致什么?”


    祁同伟继字字清晰。


    “会导致地方政府为了GDP,不惜一切代价。土地财政会愈演愈烈,招商引资会成为地方大员的第一要务,环保、民生、甚至公平正义,都可能在GDP面前让步。”


    林少和陈总已经完全沉浸在他的话语中,脸上没有了之前的漫不经心。


    祁同伟的话,直接切开了未来二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肌理,将那套以GDP为核心的,最底层的驱动逻辑血淋淋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