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顶级圈层拉拢计划

作品:《我,祁同伟,此生站着当封疆大吏

    “同伟同志,你说的这个‘快’,我基本认同。”他的称呼,已经从随意的“祁局长”变成了更显郑重的“同伟同志”。


    “但是,你提到为了GDP,环保、民生,甚至公平正义都可能让步。这个……是不是有点太悲观了?”


    这个问题很刁钻。


    “这是一种必然。”


    祁同伟做出了结论。


    “在特定历史阶段,为了实现快速发展,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为了提升国家实力,我们可能不得不选择这条路。短期内,它能带来显著的经济增长和物质丰富。但长期来看,它也会积累下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社会矛盾等一系列问题。”


    “但这些问题,在追求‘快’的逻辑下,往往会被暂时搁置,或者被‘发展中解决’的口号所掩盖。”


    “在生存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效率必然会压倒公平。这不是悲观,这是现实。我们必须先做大蛋糕,然后才能讨论怎么分蛋糕。至于做蛋糕的过程中,炉子烧得太旺,弄出点黑烟,或者有的人分到的奶油多一点,有的人少一点,这些都是次要矛盾。”


    “等蛋糕做得足够大了,大到所有人都不会饿肚子了,我们才有资格,也才有能力,回过头来解决这些问题。”


    祁同伟最后总结道。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谁能抓住‘快’的趋势,谁能理解‘GDP为王’的底层逻辑,谁就能在官扬上走得更远,在商扬上赚得更多。”


    这番“蛋糕论”,在后世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但在此刻,在这个时间点,从祁同伟嘴里说出来,却有着振聋发聩的效果。


    包厢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祁同伟这番超越时代、直指核心的分析震惊了。


    他们都是京城圈子里的人,对政策走向和高层意图有着天然的敏感。


    但祁同伟的这番话,不仅是预判,更是一种对未来政治生态和经济模式的深度定性。


    “啪!啪!啪!”


    高建瓴用力地鼓了三下掌,打破了包厢里的沉寂。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


    他站起身,亲自给祁同伟倒了一杯酒。


    “同伟,你这番话,比我们听过的任何党校教授的课,都要深刻!”


    “我今天总算明白,为什么方悦对你另眼相看,为什么部里要破格推荐你来培训。”


    高建瓴的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欣赏。


    “你这样的人,天生就该是干大事的!”


    他举起酒杯:“来,各位,我们一起敬同伟一杯!”


    其他人立刻会意,纷纷站起身,举起酒杯。


    “祁局长,刚才是我眼拙了,我自罚一杯!”林少,此刻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主动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祁局长,不,同伟老弟。”


    那位陈总更是热情,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


    “以后在地方上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哥哥我别的不行,钱还是有几分的。”


    酒过三巡,气氛变得更加热络。


    林少和陈总等人,不断向祁同伟请教各种关于地方经济和政策执行的细节问题。


    祁同伟的回答,总能一针见血。


    他不说空话,不讲理论,只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最真实的官扬逻辑。


    酒宴散去时,已经是深夜。


    ....................................................


    高建瓴送走祁同伟后,并未立刻散去。


    他与林少等人来到会所的另一间包厢。


    几个人围坐在茶桌旁。


    林少声音里带着一丝震撼。


    “这个祁同伟对体制的理解,比咱们这些天天泡在里面的人还透彻。”


    “简直像是开了天眼。”


    高建瓴点燃一支烟。


    “他不是妖孽,他是真正的猛人。”


    “我父亲说,未来三十年,谁能看懂地方,谁就能执掌牛耳。”


    “祁同伟,就是那本最真实的教科书。”


    陈总放下茶杯,若有所思。


    “你们觉得,他刚才说的话,有几分是真的?”


    林少毫不犹豫地回答:“至少八分。”


    “我在发改委听过太多内部会议,他说的那些趋势,确实已经有苗头了。”


    “关键是,他不仅看到了趋势,还看透了背后的逻辑。”


    另一位一直没怎么说话的中年人开口了。


    他叫王志远,父亲是某部委的副部长。


    “建瓴,我有个疑问。”


    “这个祁同伟,背景干净吗?”


    “他的见解这么深刻,会不会背后有高人指点?”


    高建瓴摇摇头。


    “我查过他的履历,农村出身,靠自己一步步爬上来的。”


    “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岳父也就是个省政法委书记,而且听说关系并不好。”


    “这就更可怕了。”


    王志远的眉头皱得更紧。


    “一个没有背景的人,能有这样的政治嗅觉和战略眼光。”


    “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是……”


    他没有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林少接过话头:“要么就是野心家。”


    “而且是那种最危险的野心家。”


    “既有能力,又有手段,还没有束缚。”


    “所以,我们更要把他拉到我们这边来。”


    “这样的人,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


    “绝对不能让他成为第三种人——不可控的变量。”


    陈总点点头。


    “建瓴说得对。”


    “而且,如果他说的那套逻辑真的成为现实。”


    “那未来的商机,简直不可估量。”


    “土地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


    “每一个环节,都是金山银山。”


    王志远若有所思。


    “刚才吃饭的时候,我观察了他很久。”


    “这个人很谨慎。”


    “不像那种容易被收买的人。”


    高建瓴笑了。


    “志远,你想多了。”


    “我们又不是要收买他,我们是要合作。”


    “这是双赢,不是单方面的施舍。”


    林少补充道:“而且,他现在还只是个地级市的公安局长。”


    “想要往上走,光有能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机会,需要推手,需要平台。”


    “这些,我们都能提供。”


    高建瓴站起身,走到窗前。


    外面是京城的夜景,万家灯火,车水马龙。


    “各位,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见证这个国家最伟大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会成为弄潮儿,有人会被浪潮淹没。”


    “祁同伟这样的人,就是我们重要战略的猛将。”


    “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他一起,站在浪潮的最前端。”


    陈总举起茶杯。


    “那就这么定了。”


    “不过,建瓴,你打算怎么把他纳入麾下?”


    “这种人,不会轻易表态的。”


    高建瓴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不急,慢慢来。”


    “先让他适应京城的节奏,适应我们这个圈子。”


    “然后,找个合适的机会,让他看到我们的诚意和实力。”


    “最重要的是,要让他明白,跟我们合作,对他的前途有多大的帮助。”


    王志远提醒道:“但也要小心,别把他吓跑了。”


    “如果让他觉得我们是在利用他,反而会适得其反。”


    高建瓴点点头。


    “志远说得对。”


    “所以,我们要以朋友的身份接近他,而不是以利益的角度。”


    “先交心,再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