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究竟是谁在背后推动这件事?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高先生,我们之前不是已经说定了吗?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
高育良点点头,语气不急不缓:
“没错,我们是谈过,很多事也说清楚了。”
“但你却没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换句话说,瓦斯汽车还不够资格,以大国的身份与我们对话。
即便是你们的母国,也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与我们谈判。”
“从今天起,瓦斯汽车现有的管理层将被替换,由新的科研团队接手。
所有管理人员将被分配到不同的工厂工作。
顺便提一句,这个决定,是家国高层一周前就做出的。”
一周前?
那不正是康克尔与他谈判的时候吗?
唐凯特猛地拍了下自己的额头,满脸懊恼。
这一幕也被现场记者拍下,并迅速传播开来。
媒体将这张照片称为“汽车之子的崩溃时刻”。
不久之后,唐凯特被瓦斯汽车调离原职。
马鹏刚也等来了他期待已久的消息:家国将重新启动与瓦斯汽车的谈判程序。
而这一切,都是高育良精心策划的结果。
布鲁克尔原本想通过提高关税施压,结果不但没能得逞,反而被宁克套走了八千多亿的股票。
慕尼嘿纵容瓦斯汽车做墙头草,如今瓦斯汽车却面临全面崩溃。
更讽刺的是,当初承诺不会插手的盟友,现在一看瓦斯汽车撑不住了,纷纷转而寻求与家国合作。
瓦斯汽车终于明白,替代者已经登场,而他们已被边缘化。
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高育良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漂亮地击溃了瓦斯汽车,赢得了这场博弈的全面胜利。
与此同时,马康康推出的新品牌车型也与宁克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销售模式从单一渠道拓展为双线并行。
宁克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完成了在布鲁克尔及其周边地区的销售网络布局。
宁克旗下的三号赛车迅速成为众人争相追捧的焦点。
热爱赛车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宁克这个品牌。
高育良功成身退。
岳父对他的所作所为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你知不知道,你现在让我在那些老家伙面前挺直了腰杆。”
“咱们吃汽车工业的亏已经几十年了。”
“现在你这一招,让他们都付出了代价,那些人看我的眼神都变了,别提有多羡慕了。”
高育良微微一笑。
“其实一开始我也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
“但现在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只要继续走下去,后面的路自然也会顺畅些。”
岳父点点头。
“其实还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高育良心中一动,已经隐隐猜到了几分。
“不会是要我留在布鲁克尔,担任驻地代表吧?”
岳父沉默片刻。
“没错,你是怎么想的?”
高育良一时语塞。
他虽然早有预感,家国可能会因应当前局势做出新的部署,但真正听到这个决定时,他还是有些意外。
留在布鲁克尔,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回去,意味着另一个方向。
而留下,意味着权力的集中,也意味着他将拥有更大的决策空间。
而且,岳父似乎还有更深的用意。
这让高育良不禁疑惑——难道家国早就有这样的打算?
岳父轻笑一声。
“我知道你一定在犹豫,对吧?”
“其实你不用再权衡利弊了,我现在就把实情告诉你。”
“家国打算在布鲁克尔修建一个新的多拿港,这个港口将为国家带来诸多便利。
你的任务,就是确保这个港口顺利推进。”
高育良心头一沉。
港口这件事,家国不是没考虑过。
但布鲁克尔地理位置特殊,各国都虎视眈眈。
而且,布鲁克尔完全控制着吉利海峡的出入口。
如果能在当地部署军舰,其他国家对家国的态度势必会更加谨慎。
但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与布鲁克尔关系恶化,港口随时可能被封锁,变成一颗弃子。
也许,港口只是诱饵,真正的猎人是家国本身。
而他,就是那颗随时待发的子弹。
岳父显然明白他心中的顾虑。
“你不用想太多,我们彼此都很清楚目前的局势。”
“你只要守住这步棋就行。”
“放心,家国会始终配合你的行动。”
高育良沉默不语。
电话那头,岳父轻轻挂断了通话。
在这地方建港口,风险实在太大。
即便是民用港口,也不容易获得许可。
究竟是谁在背后推动这件事?
情况有些不对劲。
高育良站在窗前,任寒风拂过脸庞,他甚至已经嗅到了一丝家国野心的味道。
与此同时,马康康正与父亲马鹏刚闲聊。
得知高育良对自己儿子的关照,马鹏刚显得十分欣慰。
“说实话,这位高先生的手段非同一般,他是个真正的大脑。”
“我也不会说什么让你去模仿他之类的话,因为天才从不被模仿,更无法被超越。”
“但我要告诉你,家国正在推行新策略,他将被派驻布鲁克尔。”
马鹏刚语气压低了些。
“你要紧紧跟在他身边,学习他的每一个决策思路,未来,那个人也许就是你。”
马康康虽然对自己的资历仍有疑虑,但他知道,这背后少不了父亲的安排。
“请您放心,我会努力。”
“另外,我听说家国还打算让他负责港口的建设。”
马鹏刚点点头。
“对,我也是刚得知。”
“据说是为了应对当地复杂的税务问题,但具体细节我也不太清楚。”
“总之,港口一开,又是一场新的博弈。
你得好好学。”
马康康郑重地点头,随后向父亲道别,挂上了电话。
马康康正在琢磨高育良的布局。
他一时也猜不透高育良会从哪个方向切入。
次日清晨。
家国为高育良调配了一位具有港口背景的新任秘书徐晴。
见面寒暄后,马康康也赶到了友谊饭店。
高育良请两人入座。
这时马康康才注意到站在一旁、个子高挑、长相清秀的徐晴。
两人隔着桌子微微一笑,点头示意。
高育良开口传达了最新的动向:
“家国决定在这边建一个港口,你们怎么看?”
虽然马康康早已从父亲口中得知这个消息,但他还是下意识地保持着一份谨慎。
“家国建港,自然是出于推动贸易的考虑。”
“如果国家有意建设港口,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并且听从您的安排。”
高育良听了,笑了笑。
“马康康,你年纪不大,怎么也开始说这些官话了?”
“我喜欢你,就是因为你身上有股朝气,不能跟别人一样,变得中规中矩,毫无特色。”
马康康略显尴尬地笑了笑。
“不好意思,刚才那句话说得有点问题。”
高育良把他当作一个还在成长的年轻人,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小节,只是淡淡一笑。
“行了,我们继续讨论正事。”
“眼下我们要做的,是争取拿下这个港口项目,而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全球顶级的航运企业——苏能集团。”
众人听后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苏能集团可是世界范围内的巨无霸企业。
年营收高达九千八百亿。
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船舶巨头。
没想到他们也盯上了布鲁克尔这块风水宝地。
形势变得紧张起来了。
徐晴起身,打开了投影设备。
“实际上,和我们争夺的还有两家企业。”
“不过他们的实力有限,暂时不具备真正的威胁。”
“真正的挑战,来自苏能集团。
据说一旦他们成功建港,将会对我们实施物资转运封锁。”
大家听后心知肚明这意味着什么。
苏能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商业竞争。
换而言之,这是一次针对家国的全新形式的挑战。
以往的封锁,大多是依靠国家之间的合作,封锁技术和物资流通。
但一旦上升到这个层面,就会变成两个国家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对抗,势同水火,难有回旋余地。
那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核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最初提出这个构想的是勃朗西教授。
“他提出了‘勃朗西构想’。”
“他认为,未来的竞争将不再以国家为主战场,而是以企业为单位展开对决,核心是通过金融战代替传统战争。”
“如果真是这样,金融博弈将成为主战场,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而苏能正是这类企业的代表。
如果他们的港口建成,不允许我们的船只靠岸,那就等于切断了我们的出海口。
我们的船队,就像失去了依靠的孤儿,漂泊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