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何必执着于一个电话?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马康康只觉得像被雷击中了一样。
他们面对的是汽车界无可争议的巨头。
要收购这样一家企业,可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
也不是靠做梦就能实现的,那得在谈判桌上真刀真枪地拼杀。
没个三五年,恐怕连边都摸不到。
他觉得高育良的想法实在太过大胆。
即便真要将他们排除出市场,也完全没必要付出这么高的代价。
高育良却不急,耐心地说道:
“你刚才说的,我也认真考虑过。”
“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就像是有人把一根针扎进了我们的心脏。”
这个比喻贴切又形象。
瓦斯汽车的存在,对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始终是个隐患。
它的存亡,对家国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这种局面,高育良自然难以接受。
还有更多复杂的因素需要权衡。
比如用户群体的反应、国际制裁的连锁效应等。
这些都是必须纳入考量的点。
更重要的是,家国的汽车产业正在推进战略转型。
过去,中低端市场一直是主战场。
而现在,高育良的目标,是让家国品牌杀入这片红海。
在他看来,既然宁克能够打开局面,
那就能有第二个、第三个品牌紧随其后,不断崛起。
这才是他真正关注的方向。
马康康听完,仿佛醍醐灌顶,觉得自己以前读过的书都白读了。
他从未想过,高育良是在怎样的深思熟虑中完成了这些战略转变。
既然暂时无法直接对付躲在背后的人,那就逼他们出来正面交锋。
只要瓦斯汽车愿意谈判,高育良就有下一步的应对之策。
换句话说,他已经悄悄织好了一张网,
一张足以将他们彻底吞没的大网。
这一顿饭两人吃得心情舒畅,话题从家国大事聊到行业趋势。
马康康全程都在努力模仿高育良的思维方式。
临走前还在反复回味、复盘,整个人都沉浸在思考中。
可他刚走,康克尔就急匆匆地推门进来。
“领导,瓦斯汽车那边提出要我们解除限制令,还派来了新代表。”
“看这意思,应该是要和我们谈了。”
高育良此时已有几分醉意,
他摘下眼镜,用毛巾擦了擦脸。
“想谈?那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了。”
“你明天先去谈谈,谈得成也好,谈崩了也罢,都别着急签字。”
只要康克尔不在文件上签字,主动权就还在他们手中。
高育良总能轻而易举地掌握他们的动向。
一旦签署文件,就再无更改的可能。
换句话说,签完字,就意味着问题才刚刚开始浮现。
康克尔虽有疑惑,但还是依着高育良的安排去做了。
而高育良则关掉手机,叮嘱不要让任何人打扰。
他大脑高度运转之后,必须连续睡满二十小时,中途绝不能被打断。
第二天清晨,康克尔带着人启程。
瓦斯汽车从母国慕尼嘿请来了重量级人物——冯克尔曼。
冯克尔曼可不是一般人。
他出身于国家战略研究领域,属于顶尖人才。
他所提出的每一项举措,都是母国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论。
瓦斯汽车是他们在海外最重要的布局之一,关系到税收结构的稳定。
一旦失败,国内的金融体系也会受到牵连。
局面相当复杂。
冯克尔曼等了一会儿,康克尔便带着人走进了会议室。
这次,唐凯特依旧陪同在场。
双方简短握手后,冯克尔曼率先开口:
“接下来是正式会谈,请媒体暂时回避。”
记者们闻言陆续离场。
唐凯特安排人检查门窗,并启动了屏蔽录音的设备。
他率先发言:
“昨天我们已与高领导沟通过,他表示愿意配合解除限制措施,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就是解除之后的发展方向。”
“此外,我们希望恢复汽车生产资质,并保障上亿用户的权益。”
康克尔轻轻点头,始终沉默不语。
瓦斯汽车的团队感到奇怪,却也只能耐心等待。
其实,双方都不愿在这件事上多谈。
今天能坐在这里,也是迫于压力所致。
冯克尔曼轻咳一声,继续说道:
“慕尼嘿总部也希望贵方对限制令做出说明。
当然,我们今天的重点还是围绕解除之后的安排。”
“贵国是否愿意取消限制?”
康克尔其实性格里也有几分顽皮。
他有意不表露太多想法,内心也有些抵触情绪。
高育良曾叮嘱过他,这次谈判最重要的是——不能签字。
那他随便应承几句,又有什么问题呢?
更何况,他对高育良的能力十分信服,甚至想看看他下一步怎么走。
他在心中已有定论,随后开口问道:
“那你们解除限制后打算怎么推进?”
“还是想了解我们的后续政策?”
冯克尔曼与唐凯特听后,暗自松了口气。
只要他愿意接话,就说明已经进入他们的节奏。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他们心中虽仍有顾虑,但终究放下了一块石头。
冯克尔曼作为主导谈判的一方,主动引导话题:
“我们先从解除限制谈起,之后再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康克尔点头应允。
瓦斯汽车甚至误以为他可以代表高育良做出决定,毕竟他是在布鲁克尔负责对接的高级代表。
谈话渐入佳境,双方甚至开始畅谈瓦斯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无疑给了对方更多想象空间。
午餐时,冯克尔曼还特意派人回去取来一瓶珍藏的家乡红酒。
众人微醺,气氛融洽,却偏偏忘了最重要的——签署协议。
当他们准备离开时,记者们纷纷围上前追问结果。
冯克尔曼和唐凯特一脸自信地表示,谈判进展顺利。
于是媒体开始纷纷猜测:既然没有问题,那接下来的局势一定会比预期顺利许多。
所有人也都开始翘首以盼。
焦急的媒体甚至提前准备好了报道模板,只待正式发布。
等高育良睡醒,得知这一切后,笑得几乎落泪。
“哎呦,没想到他们这么急。”
“说实话,我也有点意外。”
“他们这么做的背后,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
康克尔以为是自己在谈判中出了差错,但高育良摆摆手:
“这事跟你没关系,是我已经看穿了他们的底牌。”
康克尔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高育良醒来后笑得那么轻松。
原来,他是在他们面前演了一出空城计。
或许瓦斯汽车那边已经猜到了他的用意,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前来谈判。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瓦斯汽车内部并不稳固,缺乏统一的决策。
如果他们内部能够齐心协力、协调一致地应对高育良,事情也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而高育良自然也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步他肯定要给对方一个沉重的打击。
转眼间两天过去了,外界依旧风平浪静。
主流媒体已经发布了取消限制令的消息……
然而,高育良和家国方面始终没有公开回应。
一些自媒体也开始跟进炒作,纷纷发布猜测性内容。
马鹏刚也打来电话,语气中带着试探:
“老高,听说你和他们谈成了合作?”
“这事到底真假?”
“要是真谈妥了,我作为你的上级,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高育良笑了笑,语气轻松。
“领导您这是在拿我开涮呢。”
“那不过是给他们设的一个局,媒体看不出问题,连瓦斯汽车也没反应过来。”
“接下来,我当然要让他们明白,背弃家国的代价。”
马鹏刚听了,点了点头。
他其实更期待高育良的下一步动作。
毕竟半个月前,他还主导解决了关税难题。
再给他一点时间,他照样能扭转乾坤。
而且瓦斯汽车一直以来都是对家国汽车产业持敌对态度的代表人物。
这种骑墙派如果不及时处理,迟早要出乱子。
唐凯特终于坐不住了,主动联系高育良,并提到康克尔的电话一直打不通。
高育良心里清楚,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但他并不着急。
问题有千百种解法,何必执着于一个电话?
唐凯特态度诚恳地发出邀请:
“今天下午有个茶话会,希望您务必出席,我们有一些重要决定要公布。”
“关于瓦斯汽车接下来的安排。”
高育良点头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