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什么叫经济执行官?
作品:《名义:从扫侯亮平出门开始》 高育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本国汽车产业止住了持续下滑的颓势。
除此之外,他还支持马康康打造了一个全新品牌。
新车标上挂的也是布鲁克尔的牌照。
也算是高育良给予对方的一点补偿。
这正是典型的“先打一巴掌,再给颗糖”。
剩下的问题都不算大,完全可以交给其他人处理,而高育良本人则专注把控全局。
布鲁克尔以高山风光著称。
高育良也打算带柳映雪出来散散心。
正好登登山,领略一下自然风光,特别是山顶的雪景别具一格。
张子然为两人安排从附近的雪山出发,并做好了沿途的安保部署。
两人原本是想来一次自驾旅行,但身在异国他乡,这种事风险太高,自然不可行。
就在他们于山顶的休息驿站稍作停留时,几个不速之客突然到来。
一位中年男子,带着两名外国模样的随从。
高育良正低头喝水,没理会他们。
对方递上名片后自我介绍:
“您好,我叫唐凯特,是瓦斯汽车新上任的财团主席。”
“希望能有机会和您谈一谈。”
高育良放下水杯,语气冷淡:
“我们和瓦斯之间没什么好谈的。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养育了瓦斯的国家竟然被无情抛弃,这和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有什么区别?”
“不管你是谁派来的,我都希望你尽快离开,别浪费时间。”
唐凯特却不慌不忙地坐下,拿出一份文件推了过来。
“我们已经认真考虑过了,希望贵方能够取消对我们工厂的限制。
同时,我们也决定今后专注于高端市场,不会再对贵国汽车品牌造成任何影响。”
高育良嘴角一扬,露出一丝讽刺的笑意。
看来这位年轻人真当他是个糊涂蛋。
“瓦斯的起家史,你觉得我真的不了解吗?”
“最初你们是做发动机起家的,后来转型做军用车辆。”
“战争一开,你们大赚一笔,随后转向民用车市场,主打的便是价格亲民、质量可靠,至今瓦斯仍是中低收入阶层的首选车型,你难道不知道这点吗?”
“如果我们真解除限制,不出两个月,你们一定又会推出一个子品牌,打着瓦斯的旗号,迅速抢占市场!”
“到那时,所有人都会为它买单,而且等于你们实现了品牌的差异化,还能借限制令这事儿炒作一把。”
“这不是变相给你们打了广告,顺势让你们摆脱困境吗?”
“真聪明啊,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唐凯特仍旧面带微笑。
“没人给我们出主意,我们只是真心希望与您合作。”
“我们会努力打造更优质的产品,回馈家国市场。”
高育良盯着唐凯特,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但这个念头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因为他以前从没想过这种可能。
他脸上仍旧毫无表情,仿佛一潭死水。
这让唐凯特感到十分困惑。
他原以为高育良不会这么冷静。
可又不知该如何开口,只能尴尬地坐在那里。
过了一会儿,柳映雪低声说道:
“我有点累了,我们回去吧,今天玩得挺开心的。”
高育良点头,随即站起身,准备离开。
唐凯特还想说什么,可惜没人再搭理他。
回到住处后,马康康很快就被召了过来。
令他意外的是,高育良竟准备了一顿规格不低的家宴。
柳映雪帮忙切了些水果,便回房去了。
马康康一脸疑惑。
“这里也没外人,我就叫您一声高叔叔,您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您是想感谢我这次事件中的付出,那您这也太简陋了吧,太抠门了。
您怎么也得请我去高档餐厅吃顿饭才对吧?”
高育良只是笑了笑,没多解释。
“高叔叔的收入没那么夸张,虽然在大酒店工作,但今天也没法去成,就买了点海鲜,简单吃点。”
“另外还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商量,想听听你怎么看。”
高育良把遇见唐凯特的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
马康康眉头轻轻皱起。
“是不是他脸上有道淡淡的疤痕?”
高育良有些惊讶。
“你们认识?”
马康康苦笑了一下。
“岂止认识,他以前还是我的导师之一,不过后来因为理念不合,我选择不再跟他学。”
“后来听说他被瓦斯汽车用高薪请去做经济执行官,之后就没什么消息了。”
高育良听后有些疑惑。
“什么叫经济执行官?我们国内车企没有这个职位啊。”
马康康笑了笑。
“说白了,就是负责跟当地经济管理方面的人对接。”
“这类人特别难缠,软磨硬泡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高育良听了点点头,今天唐凯特那种不依不饶的态度,确实像他说的那样。
接着,马康康又讲起另一个情况。
“其实经济执行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责,就是推动当地的经济联合合作。”
高育良听懂了。
唐凯特这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谈合作。
这种联合合作一旦达成,对推动地方经济确实有效,他们也能借此获利。
难怪他会主动找上门来谈。
高育良继续讲述剩下的细节,包括唐凯特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己当时的回应。
马康康抿了一口高育良亲手煮的花雕酒。
“您说得没错,他们确实是冲着这个来的。”
“不过我也挺纳闷的,瓦斯汽车明明是要赚我们的钱,怎么还敢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在打什么算盘?”
“而且现在又想和家国再联手一次,这不就是已经背叛过一次,还想再来一次?”
马康康有些想不通。
其实也难怪他这个年纪的人看不透。
要不是高育良是老江湖,恐怕也得被瓦斯汽车这招给绕进去。
他们盯上的是家国庞大的用户基础,超过一亿人。
如果家国的汽车用户持续增长,瓦斯汽车还能赚得更多。
但他们并没有选择继续合作,而是打算扩大市场版图。
他们的目标是全面掌控。
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把重点从整车制造转向零部件生产。
也就是说,他们正在调整战略布局,从整车销售转向零部件供应。
如果这个计划真的成功了,他们几乎可以垄断整个产业链。
现在家国的汽车工业刚刚起步,很多核心的零部件才是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而这些,正是瓦斯汽车的强项。
这样一来,他们自然能大展拳脚,占据先机。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再加上目前家国的汽车品牌越来越多,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工程用车,都离不开本土零部件的支持。
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建议,某些零部件必须实现国产化,不能再依赖进口。
如果瓦斯汽车抓住这个机会,说不定真能赚个盆满钵满。
几十年前,他们靠整车赚了一大笔。
如今又想靠零部件再来一次。
背后的策略确实深远,真是高手布局。
高育良清楚,家国已经给过他们一次机会。
可瓦斯汽车选择了背叛。
这样的人,不值得再从家国赚一分钱。
留下他们,只会成为家国发展的绊脚石。
马康康继续问道:
“那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该做哪些准备?”
“是不是该出台一个限制政策?”
高育良摇了摇头。
“再出新的限制政策,先不说会带来什么影响,你是限制他们生产,还是限制他们销售?”
“而且他们肯定早就准备好所有手续,在没人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了布局。”
“不用多想,只要你现在着手调查,他们所有的背景资料都能查到。
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说罢,他夹起一块鱼肉,递给了马康康。
高育良的眼光太犀利了,而且极具穿透力。
他几乎能预判瓦斯汽车的每一步动作。
这样一来,瓦斯汽车就如同透明人一般,任何举动都逃不过高育良的视线。
特别是那道限制令发布后的连锁反应。
这等于给了他们一个表达不满的渠道,所以这件事必须慎重。
家国之所以出台这项限制,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站在了对立面。
如果以后再允许他们重返国内市场,就不能像从前那样轻易放手。
马康康听得更迷糊了。
尤其是跟在高育良身边的这段时间。
他越发觉得,这位领导就是一位高手中的高手。
面对挑衅,他总能沉着应对,先布好局。
等对手真正动手时,他早已准备好了对策。
一旦对方陷入劣势,他便会步步紧逼,直至对方彻底认输。
马康康越来越觉得,高育良的能力远超自己的想象。
而高育良却依旧平静,继续与他剖析利害。
“我的想法是,瓦斯汽车就像是颗定时炸弹。”
“现在不能贸然引爆它,是因为我们国内还有近一亿的用户,其中大多数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如果瓦斯汽车出了大问题,他们会跟着一起陷入困境,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但我绝不允许他们一家独大。
所以,我认为要抓住时机,把瓦斯汽车掌控在我们手里。”
马康康瞪大了眼睛。
“您的意思是——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