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 章 著书立传
作品:《清穿,四爷的宠妾多子多福了》 几个太妃那边除了心腹未动,其余大多都被送离宫去。
有子嗣的太妃们,碍于胤禛兄弟们的劝说,不敢多言。
而无子的更是不敢出声。
毕竟,如玥这番动作背后站着皇上和太后,加上如玥行事实在周全,推行起来倒也顺利。
宫外,各方势力自然都知晓了宫里的动静。
无论是胤禛的兄弟们,还是钮祜禄、瓜尔佳、佟佳等世家大族,他们在宫中的暗线大多失联,少数幸存的也被如玥安置到了皇庄、内务府产业等处,彻底断了联系。
众人不由心惊:这位新入宫的皇后,竟能掌握如此多的隐秘,将他们的眼线一网打尽。
这其实是胤禛与如玥联手,布局月余的成果。
胤禛接手了太子在宫中的势力,通过这部分人可调查其中隐秘。
如玥则运用现代甄别间谍的法子:重点监控敏感职位的宫女,设局引蛇出洞。
追踪异常资金流向,观察言行举止。
在充足人手的配合下,很快就能锁定可疑之人。
此外,年满二十五岁的宫人一律放出宫去。
但凡身份存疑的直接裁撤,确认是眼线的则由高无庸秘密带走。
再通过观察其他人的反应,又能揪出一批暗桩。
如此多管齐下,总算将宫中的暗线初步清理干净。
如玥这番手段,让众人都看在眼里,暗自惊叹:皇后这一手既博得仁德之名,又清除了异己,当真高明。
此刻,永寿宫内。
如玥听着春和的禀报,得知大多数宫人都已平安离宫、妥善安置,不由露出一个明媚的笑。
“娘娘,这下宫中可清净多了。”
如玥却摇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清了一批眼线,各方势力必会想方设法再布置新的探子。不过,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了。”
至于后宫的规章制度,也要重新修订,务求运转得更加高效。
不过,在变革之前,如玥决定缓一缓,先给宫人们提高待遇,增加月例。
一张一弛方能长久,如玥如是想道。
——
北京的深秋来得特别快,好像一晚上,护城河边的大树叶子就全变黄了,随风飘舞。
京城慈安堂
“让一让,让一让!这位大娘,您小心脚下。”
老妪眯着眼打量焕然一新的医馆大厅,比她原来看到的好像大了一倍多,要不是还是这地方,她以为不是慈安堂了呢。
“哎哟,这才半年没来,怎么大变样了?”
“我们这里扩建啦。”伙计骄傲地挺起胸膛,“我们这边是男女混馆,如今可不止这一栋楼,旁边那栋正在建的也属于我们慈安堂。”
大厅一角,几名身着短打的年轻人正围着告示指指点点。
为首的壮实青年高声念道:“诚聘退伍旗兵,月钱二两,包食宿,专训战扬救伤之术....这待遇真不赖!”
“听说学成了要进军营的,说不定还得上战扬,待遇可不是要好么。”
众人都知晓,这慈安堂背后的主子,可是当今皇后娘娘。
这些识字的百姓,尤其他们皇城根的,早在一个月前便已拜读过朝廷下发的邸报,其中当今皇上炫老婆那段话,让他们至今难忘。
如今慈安堂规模扩大,整日都在招人。
再看这份招人告示,显然是要与官府合作。
多数人对此兴致缺缺。
毕竟京城里的满军旗人,既有族人帮衬,又享朝廷俸禄,自然不愿操持这等辛苦活。
然而对于那些身处底层的旗人而言,这却是个令人心动的机会。
京城
慈安堂后院新建的议事厅内,二十余位当世顶尖医者济济一堂。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石地上,映出斑驳的光影。
如玥身着月白色常服,发间只簪一支白玉兰,端坐首位。
她环视在座众人。
“今日劳烦各位大家拨冗前来,是为了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太医院李院首、慈安堂总馆主徐大夫、许大夫、温大夫...诸位都是顶尖的医者。”
李院首闻言连忙拱手:“娘娘言重了。但不知这医疗手册究竟要如何编撰?老朽行医五十载,尚未见过专为军中所著的医书。”
如玥微微一笑,开口:“去岁兵部奏报,战扬伤亡十之三四,皆因救治不及。本宫欲编一部简明手册。止血、包扎、接骨、防疫....等紧急医治之法。
坐在角落的徐心抬头。
近来名声大噪的徐心,如今已三十多岁的年纪,至今未曾成家,眉目清秀却带着几分英气。
“娘娘是要培养一批能在战扬中救人的军医?”
如玥颔首:“正是如此。”
下首一人突然开口:“娘娘明鉴,臣等虽有救治之法,但多为精深之术....”
“所以本宫才把诸位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说罢,如玥看向一直沉默的沈明歧:“沈大夫,听闻你擅长接骨?”
沈明歧和其丈夫曾在潜邸担任府医,她年约四旬,面容温婉,闻言轻声道:“妾身有较为精简的接骨之法,是妾身偶然研究所得,可记录于册中。”
徐心和沈明歧都是如玥的人,今日就负责给如玥这个主子当捧眼。
如玥眸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沈大夫高义。所著章节当署尊名,待此书刊行天下之日,更将沈大夫画像与生平附于卷首,以彰医德。”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如今医者地位尚微,著书立传实乃莫大殊荣。
更何况这个沈大夫身为女子,她能研究出更简练的接骨之法,难道他们这些太医能不如一个女子?
就连素来持重的李院首也不禁捻须道:“老臣于外伤急救一道略有心得,愿效绵薄之力。”
未待如玥再言,众人已纷纷上前请命。
“微臣精通药理....”
“奴才专研疫病防治....”
“妙极。”如玥轻抚掌心,莞尔一笑,“诸位皆是我大清杏林国手,若能将毕生所学惠泽八旗,他日边关将士闻诸君之名,必当感佩不已。”
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众人闻言心神俱震,顿觉胸中豪情万丈。
暗厅里,胤禛正与十三对坐,听着前头传来的动静,嘴角不自觉勾起一抹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