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 章 安置宫人

作品:《清穿,四爷的宠妾多子多福了

    她曾在皇上开府前于阿哥所居住了几年,对宫闱之事知之甚详。


    这深宫里的奴才们,哪个不是盘根错节?


    即便是扫地看门的粗使太监,背后指不定就站着哪位主子。


    娘娘此番要裁撤宫人,明面上是精简用度,实则是要拔除各处的眼线。


    可这事哪有那么容易?


    太后娘娘仍在颐养天年,几位太妃也都在宫中颐养。


    娘娘初掌凤印,若处置不当,只怕会落得个刻薄寡恩的名声。


    宋氏越想越是忧心,终是忍不住欠身道:“娘娘容禀,按祖宗旧例,包衣宫女年满二十五皆可自愿请旨出宫,何不循例而行?”


    如玥闻言抬眸,见宋氏眉宇间隐现忧色,便从身旁案几上取过一本蓝皮名册。


    春和会意,双手接过呈予宋氏。


    “你有所不知。”如玥抚摸腕间的翡翠玉镯,为宋氏答疑:“据查实,去岁应放宫女三百二十人,实际出宫者不足二百之数。余者或托病滞留,或改籍隐匿....”


    说到此处,如玥神色郑重,缓缓扫过众人:“更查出有年过三旬者,竟仍充作二八少女列在册上。”


    宋氏细细翻开名册,待看清上面朱笔批注,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她强自镇定道:“娘娘明鉴万里。只是这些积年的老宫女,多在太妃们跟前当差,若骤然裁撤....”


    若是一个不好,便会牵扯众多。


    如玥何尝不知这些,如今四爷在前朝日理万机,她更要将这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


    唯有稳固了这大后方,四爷方能心无旁骛地处理朝政,不必为后宫之事分心。


    如玥:“如今皇上登基,百废待兴,宫中用度需有所节制。再者.....她顿了顿,目光深邃,“宫中人手繁杂,难免鱼龙混杂。长期以往,不利于后宫稳定,且,此次,本宫已和皇上拟定了初步章程。”


    春和、绿竹将折子一一分发给众妃嫔。


    如玥继续道:“未满二十五岁的宫女裁撤名单已经初步拟定出来,至于超龄宫女,皆按原籍地造册,强制她们出宫。


    不过,她们是留在京城,还是回到户籍地,需要按照他们的意向来。


    期间,需请各位协助统计各宫宫女太监的意向。”


    众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娘娘竟还考虑他们的意愿?”


    “自然。”说到这个事情,如玥语气郑重许多,“诸位,宫人当差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登记过程中,还请尽力听取她们心头的真实意向。”


    “其次,需统计各人特长。善女红的、懂账目的、会厨艺的....各有所长,安置时才能人尽其才。”


    如玥见众人听得认真,继续解释安置方案:“本宫已与皇上商议,有以下几种安置方式。”


    “其一,本次裁撤的宫女,可安排至皇庄或内务府等各产业当差。具体安置流向已在册中详细讲述。”


    “其二,年满20的宫女若愿婚配,本宫当备妆奁,并吩咐各地官府协助择良人相配。”


    至于不满20的宫女,按照如今的情形,婚配并不艰难,就由她们及她们的家人安排了。


    “其三,年逾五旬的太监,可安置于京城新建的敬老院,由皇室供养终老。”


    “其四,年轻力壮的太监,若有向学之心,可荐往造办处习艺,将来也好谋个安身立命的手艺。”


    宋氏听罢,眼中满是钦敬:“娘娘筹谋如此周详,想必耗费了不少心血。”


    这般安排说来简单,却从未有主子如皇后这般,为奴才们设想得如此周全。


    毕竟在主子眼中,宫人不过卑贱之躯。


    尤其这些宫人于如玥而言,多半都是素未谋面的下人。


    如玥温言道:“不过是尽本分罢了。深宫之中,谁人不难?能为她们谋条出路,既积德行善,亦是两相便利。”


    既居后位,如玥在裁撤宫人之际,自当竭力为她们寻个妥当归宿,最大程度给予她们自由的选择。


    不过,若是这些人不配合,那她便要以强制手段送她们去该去的地方了。


    高无庸那边可是一直缺少试药的人。


    如玥:“此事需各位通力配合。三日内将各宫名册统计完毕,交由本宫过目。各位还需协助安抚宫人情绪,莫生事端。”


    众人连忙起身行礼:“臣妾定当全力配合娘娘。”


    如玥满意颔首。


    “若无其他疑问,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众人告退后,春和上前低声道:“娘娘,宋贵人方才神色似有迟疑...”


    如玥轻抚茶盏边缘,淡淡道:“她到底在宫里待过,深谙其中利害,不过是怕引火烧身罢了。”


    春和闻言,眼底闪过一丝不忿。


    在她看来,主子待这些宫嫔已是仁至义尽,宋贵人竟如此不识抬举。


    如玥将她的神色尽收眼底,抬手示意春和、绿竹二人近前:“宋氏她们位份尚低,有所顾虑实属常情。况且这份担忧,大半是为本宫考量。”


    “你们与王安,皆是本宫心腹肱骨。她们不过是寻常下属,是彰显本宫贤德的后宫妃嫔。这其中的分别可明白?”


    春和绿竹闻言一震,皆是福身:“奴才明白了。”


    如玥这才露出满意之色。


    她深知身边人如今在外备受尊崇,被尊称一声姑姑,更需要时时提点,方能保持初心。


    三日后,各宫名册如期呈递。


    那些阳奉阴违或向外传递消息的宫人,早已被高无庸与王安的人悄然带走。


    三日后,神武门外支起了十顶青布帐篷。


    第一顶帐篷前,管事太监高声唱名:“正黄旗包衣李氏,年二十六,擅刺绣,分配江宁织造局——”


    一个圆脸宫女红着眼眶接过文书包袱,突然转身朝永寿宫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头。


    这次,每位出宫的宫人都得了一份遣散银两和路引文书。


    有哭的,有笑的,更多的是向永寿宫方向叩首谢恩的。


    毕竟,如玥这次实实在在考虑了她们的想法。


    想成婚的,无论是在留在京城还是回到原籍,如玥皆吩咐人妥善为人相看。


    不愿成亲的,根据自己擅长之事,都有了一份活计,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至于那些年迈的太监们,更是喜出望外。


    起初他们还以为进了敬老院会孤苦伶仃,谁曾想敬老院旁就是慈佑堂。


    更令人欣慰的是,只要他们愿意,可以与八岁以上的男孩子结为父子,有官府认定,从此他们便有了养老送终之人。


    这些太监大多安分守己,那些在宫中行事过分的,早被高无庸一一处置了。


    所以,最终真正入住敬老院的太监还不到半数。


    但他们的现状,却给仍在宫中当值的太监们树立了榜样。


    只要恪守本分,将来不仅能得皇家养老,运气好的还能收个孩子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