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 章 储君初定
作品:《清穿,四爷的宠妾多子多福了》 只是,出乎众人意料,康熙只是急不可察的点点头。
这个儿子最让他放心又最不放心的,就是这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半年前太子被废时,老四便上折子自请辞去了户部的差事,之后便真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你过来。”
胤禛膝行至榻前。
康熙费力地抬起那只快要瘫痪掉的手,搭在他肩上。
这个动作让所有人瞳孔骤缩。
“知道朕为什么选你吗?”康熙的声音轻得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
胤禛感到肩上的重量如有千钧。
他望进康熙浑浊的眼底,似是不太明白,随即,目光中闪现出不易察觉的惶恐。
“儿臣....不知。”
康熙嘴角扯出一丝几不可见的笑。
这个儿子很能干。
少年时,初入朝堂,只参加几次朝会,只听几扬奏对,便意识到河务的紧要,主动请旨跟随于成龙前往定州治理河务。
自此,他交代这个儿子的一桩桩、一件件,事事有回应、有反馈,是个能臣。
但,老四他不懂人心,不懂帝王之术。
朝堂容不得他这般刚烈、是非黑白分明的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性子,是当前最适合的人选。
那些被老八笼络的满洲贵族,边关军费、江南贪污...总要有人去当这个恶人。
到他痊愈时,这个儿子得罪了所有人,他便可以……
康熙按捺下心中的不甘,示意梁九功。
很快,宗室勋贵、重臣躬身进来。
宗人府宗令简亲王雅尔江阿、议政大臣阿灵阿。
九门提督隆科多,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马齐、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吏部尚书张鹏翮。
这些人不是宗室勋贵代表,便是朝堂重臣,文武满汉,悉数到齐。
随着众人的到来,大家知晓最重要的时刻到来了。
“拟旨。”康熙突然提高声音,“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胤禩耳边嗡嗡作响,只看见梁九功捧出早已备好的明黄绢帛,张廷玉提笔蘸墨....这一切都安排好了!
皇阿玛早就...
不受控制的,他目光中泛起无数的怨毒。
“八哥!”胤禟暗中拽了他一把。
虽说,他也震惊,觉着太突然,但他庆幸,自己跟四哥关系不错,不过看八哥这般失态,还是忍不住提醒他。
四哥的性子,若看到八哥这般,指定记他一笔。
胤禩如梦初醒。
他扫过几个弟弟的神色。
他们神色中看不出其他,只有一片担忧。
“都退下吧。”康熙突然道,“老四留下。”
此时,康熙不管众人什么反应,只留下这个四儿,开始交代一些东西。
殿门缓缓关闭,胤禛仍保持着跪姿。
——
今夜的京城,最顶级的那一撮人彻夜难眠,而那些品阶较低的官员与不甚显赫的勋贵们,此刻尚不知明日朝堂将扔给他们怎样一个炸弹。
四贝勒府内,灯火通明。
自胤禛离府后,弘历已在景园守候了两个时辰。
如玥端坐在烛光下,那双明眸依旧清亮如星。
这半年来,她虽隐约察觉四爷在暗中筹谋,但四爷不与她细说,她便没有询问。
只知他与太子暗中合作,与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几家亦有往来。
今夜宫中发生的事情,对于如玥而言仍是一片迷雾,但长年累月的默契让如玥明白此刻该当如何。
文新与王安已按名单将可疑的下人尽数控制。
抓人的声响惊醒了后院中的女眷们,她们初时惶惑不安,不过在绿竹带人一一安抚后,很快平静下来。
宋氏的院落里被带走的人最多。
宋氏是个聪明人,资历老,嘴巴紧,院里又没有孩子,所以在胤禛和如玥有意无意的放任下,院里的探子是最多的。
此刻她穿衣起身,任凭贴身丫鬟如何劝说也不肯就寝。
“福晋想必也未歇息,”宋氏望着主院方向轻声道,“我虽帮不上忙,陪着熬这一夜也是应当的。”
景园内
春和奉上一壶浓茶,茶香在静夜里格外醒神。
王嬷嬷低声禀报着进展,王安则详细说明府中防卫布置。
这一夜格外漫长。
“额娘,您喝口茶。”弘历倒了一杯茶,双手捧着青瓷茶盏,轻手轻脚递到如玥面前。
十一岁的少年身量已经拔高了不少,随着年纪渐长,眉眼气质依稀可见胤禛的影子,却比他阿玛多了几分温和。
如玥接过茶盏,指尖触到儿子微凉的手背,眉头不由一蹙:“手怎么这样凉?春和,去把大氅拿来。”
弘历摇摇头,“儿子不冷。”
虽这么说,却还是顺从地让额娘为他披上大氅。
烛光下,他看见额娘眼下淡淡的青色,忍不住道:“额娘,您要不要歇会儿?这里有儿子守着。”
如玥为他整理大氅,伸手抚过他的肩膀,轻声道:“额娘不累。倒是你,明日说不定还要进学。”
弘历有些不好意思。
阿玛一直说他长大了,成了大人便不能同额娘如小时候那般亲近。
弘历自幼受到胤禛悉心教导,胤禛最看重这个儿子。
同样,弘历对阿玛也十分信赖。
以往,他看妹妹、小七他们同额娘亲近,心里是羡慕的。
只是他牢记阿玛的话,自己作为长兄,应该沉稳,给弟弟妹妹树立榜样,不应做小儿姿态。
所以,他已经许久没有同额娘这般亲近。
此时,弘历挺直了背脊,眼神坚定:“阿玛说过,男儿当顶天立地。今夜府中不太平,儿子理应陪着额娘。”
弘历说完,目光灼灼地望向如玥,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烁着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期待。
如玥唇角微扬,柔声赞道:“儿子这般体贴,今日有你在身边,额娘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
小小的少年闻言,眼角眉梢都舒展开来,露出久违的灿烂笑容。
如玥心头蓦地一酸。
她的大阿哥,已经许久不曾这般开怀笑过了。
若在前世,这个年纪的孩子还是一名小学生,如今却早早地跟在四爷身边,学着处理那些繁杂的政务。
母子二人正说着体己话,忽听得廊下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福晋,”王安压低声音禀报,“高公公那边传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