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我和他们早就是一伙的!
作品:《抗战:血战中条山,肩扛将星!》 “谈生意?”王振一愣,嘴角微动,“啥生意?”
“我打听清楚了。”许忠义坐下来,椅子发出吱呀一声,语气沉了些,“现在小鬼子国内反战的风声吹得厉害,唱衰的人越来越多,上头那帮人都开始偷偷找后路了。”
他伸手搓了搓脸,指尖掠过眼角,“这三家这时候蹦出来,八成也是想来讨个活命的凭据。”
王振缓缓点头,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了两下:“继续说。”
“以前吧,咱们跟小鬼子的合作都是嘴上说说,没留字据,他们也觉得这样更安全,不留把柄。”
“可现在形势变了,战线节节败退,他们怕将来算总账,就想从咱们这儿拿个能亮得出来的‘投名状’。”
“万一哪天东窗事发,他们能站出来说:‘看,我和他们早就是一伙的!’”
王振笑了笑,指节轻轻叩了下太阳穴:“聪明。”
“既然你摸透了他们的心思,那接下来的事,你自己拿主意。”
“明白。”许忠义咧嘴一笑,手在膝盖上拍了两下,“不过您放心,我肯定让他们把裤衩都掏空!”
王振点头:“记住,咱们最想要的,是人——有本事的、有脑子的;其次是技术,那些图纸、设备、研究成果;最后才是钱和机器。”
他说完,顺手捡起铅笔,在纸上勾了个框,写下“人”字。
“懂!”许忠义一拍大腿,站起身,“您就瞧好吧。”
“对了。”王振忽然想起什么,抬起眼,“现下在查的那个谁,过得怎么样?”
“胖了一圈!”许忠义乐了,肩膀一耸,“还搞大了七个日本女人的肚子,天天乐呵呵的,日子美得很!”
“你要是眼红,我给你也安排十个?”
王振侧过脸,眼里带笑。
“别别别!”许忠义赶紧摆手,退了半步,“这福气,我消受不起!”
“哈哈哈!”王振爽朗大笑,笑声在空旷屋子里回荡。
他抬手抹了把脸,又停顿片刻,挥了下袖口:“把柳下井一家老小,连他老婆孩子,全送回去。”
顿了顿,他又补了一句:“柳下井本人……也放了。留着他,现在已经没用了。”
“是!”许忠义利落地应下。天边刚泛出鱼肚白,晨雾还浮在沟壑之间,八路军的命令已经传达到每一个作战单位——
全面清剿石门外围所有日伪据点,两天后,正式攻城!
作战室的油灯熄了,值班参谋揉了揉发涩的眼睛,把电报纸折成小方块塞进衣兜。远处山脊上,哨兵换岗的脚步声碾过碎石。
消息一出,动作拉满,动静不小。小鬼子和山城那边立刻就察觉到了意图,电台波频骤然密集,电话线接连响了三遍。翻译员摘下耳机,额头渗出汗珠。
谁也没想到,八路军这次竟敢动这么大阵仗。
石门虽不算富庶,却是真正的咽喉要道,被称作“华北火炉城”。
铁轨在烈日下泛着白光,道钉排列整齐,延伸向远方。运煤车偶尔碾过,发出沉闷的哐当声。谁占了这儿,谁就捏住了命脉。
小鬼子反应也快,宪兵队长一脚踢翻桌上的茶杯,电话接通后语速急促。正如总指挥部的预判,北线兵力早已捉襟见肘,只能从南边抽人往北救火。
此时,在石门以南的广阔平原上,陈司令趴在低洼处,用手肘撑着身体,眯眼望向远处土路。他身旁的报务员正拧紧天线,无线电发出细微的滋滋声。
“李云龙,你这招够狠啊!”陈司令叼着烟,指甲轻弹烟灰,眯眼打量地形,“在这种一马平川的地方搞这套工事,真能管用?”
李云龙蹲在一旁,顺手抓起一把土搓了搓,指缝间沙粒簌簌落下。“那当然!”他咧嘴一笑,露出一排白牙,“这可是我从王振那儿学来的真本事。之前我们专门问过他:要是碰上敌人的装甲大军,在平原上咋办?”
“他说了两个字:跑,或者挖。”
李云龙伸手敲了敲脚边新修的掩体,夯土结实,指节发出“咚咚”两声。“跑,就是赶紧溜,别硬刚;挖,就是拼命修工事,把坦克的优势全给他磨平了!”
陈司令听完,缓缓吐出一口烟,烟雾被晨风扯成细丝。他抬手捏了捏眉心,冲通讯员抬了抬下巴。“传令下去,所有人争分夺秒开挖,等鬼子援军一到,轮班换人,边打边修!”
他胆子也够大——居然敢让部队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开工!土堆后,战士们用铁锹压低声音铲土,有人脱了外衣绑在头上遮阳。但话说回来,鬼子再厉害,想一口啃下这铜墙铁壁,没个十天半月也别想突破。
“是!”众人齐声应诺。脚步声散开,迅速没入低地。
一个月眨眼就过。
在第一、第二集团军南北对进的夹击下,暹罗军节节溃败,如今只剩要城及周边几座孤城还在死撑,其余地盘全被王振收入囊中。
缴获的弹药堆在空地上,防雨布还没盖严。马车来回穿梭,轮子陷进泥里又被拖出来。
与此同时,王振派出的地方工作队也迅速跟进,一边整顿土地,一边以各种名目清理地方豪强的财产,充实军费。
可眼下,王振压根没心思管这些琐事,整个人已经扎进了科学院。
走廊灯光微亮,墙皮有些剥落。他走过一扇扇紧闭的实验室门,鞋底在水泥地上发出轻响。
随着一批新人才的加入,科研进度像开了火箭。
此时,在一处戒严的机场跑道上,王振已亲临现场。他站在观测点,双手插在衣兜里,袖口磨损了一圈。
科学团队来了不少人,一个个神情严肃。
跑道尽头,一架没有螺旋桨的怪家伙正进行起飞前的最后检查——
它通体银灰,像一只沉默的猎鹰,等待着第一声咆哮。差不多过了十分钟,一名士兵匆匆跑过来报告:“报告司令,所有检测项目都通过了,可以启动试飞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