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大伙儿得一条心,拧成一股绳!

作品:《抗战:血战中条山,肩扛将星!

    王振摆摆手,缓了缓气氛:“别紧张,我现在是未雨绸缪。短期内,跟老美还轮不到翻脸。”


    “但该想的,一样都不能少。”“明白!”


    大伙齐声应下。“前头的路还长得很,咱们每个人肩上担子都不轻啊!”王振站起身,双手撑在桌沿,指节微微发白,声音沉稳有力,“为了咱心里的那个目标,为了以后的日子能挺直腰杆子过,大伙儿得一条心,拧成一股绳!”


    他说话时目光扫过众人,目光在每张脸上短暂停留,像是在确认每个人的反应。


    “是!”


    陈兴怀起身整理了下衣领,赵子石紧随其后,几人依次离开。木门在身后合拢,发出沉闷的一声轻响。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天花板上吊扇缓慢转动的嗡鸣。


    王振没急着走,一个人坐在长桌前,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一道浅浅的划痕,眼神落在对面空着的椅子上,仿佛还在回味刚才的气氛。


    窗外天色渐暗,云层压得低,透不进多少光。室内几盏灯亮着,照出他影子投在墙上,拉得很长。


    眼下手里捏着三个集团军,兵力听着不少,可真摊到地盘上一铺开,立马就显得紧巴巴的。


    他低头翻开手边的兵力部署图,纸面粗糙,墨线密密麻麻。指尖顺着战线一路向东滑动,停在还罗城的位置。


    也就仗着现在永安国地盘不算太大,各部队分散驻防,出了事也能快速调回来支援。


    可东线那边迟早要打起来,拿下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他闭了下眼,再睁开时眼神更沉。到时候地盘一大,防线一拉长,兵不够用是迟早的事。


    “扩军,势在必行。”


    他说完这句话,喉头动了动,像是咽下了什么沉重的东西。


    刚松一口气,眉头又皱了起来——这新编两个集团军,还是三个?


    他伸手扶了下鼻梁,指尖在眉心按了片刻。


    更麻烦的是,这些集团军可不能光给个编号就完事。王振打定主意,每个军都得有响亮的名号。


    像现在的第一集团军叫“锋”,第二叫“锐”,第三叫“战”,后面的也得配得上这份气势。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空白军编制草图,提笔写下“第四”“第五”两行字,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未落。


    而且他心里也清楚,只要不出大乱子,这些编制以后都会留着。


    就算将来和平了,军队整编也好、缩编也罢,集团军这杆旗,他是不打算倒的。


    “两个吧。”


    他终于动笔,在纸上划掉“三”字,改成“二”。


    最终他拍了板,“五个集团军,一个十万人,总共五十万兵,足够撑起陆海空三军架子了,再多了反倒难管。”


    说罢,他把笔搁在桌上,发出轻微的磕碰声。


    可问题又来了——第四和第五集团军的司令,派谁上?


    他靠进椅背,头微仰,视线落在天花板的裂缝上,脑子里开始过人名。


    “刘涛……行吧。”


    他慢慢坐直,手指在桌面上轻点两下,“虽说他是从第66军过来的,不算老班底,可这些年来干得不赖,经得起考验,能力也过得去。第四集团军就交给他了。”


    第五集团军嘛……


    他沉默片刻,指尖停在半空,像是在权衡。


    王振一时没主意。这种位置,不光要有本事,还得有点资历,不能压不住场。


    他低头看了眼手表,时针刚过五点,屋外风声渐起,吹得窗框微微震颤。


    突然,他眼睛一亮:“张宇!”


    这个名字一冒出来,他肩膀稍稍松了些,右手不自觉地在桌面上拍了一下。


    这人确实靠谱,早年是预备师师长,后来打硬仗升为主力师主官,一路拼出来的,有战功,有威信。


    他提起笔,在“第五”旁边写下“张宇”二字,笔画有力,墨迹未干。


    “五个集团军,三个是打一开始就跟着我的;一个是从外军归来的;还有一个是从杂牌补充师熬出头的。这布局,稳。”


    他说完,轻轻吐出一口气,胸口起伏平缓下来。


    他顺口就定了下来:“第四集团军代号‘启’,第五集团军,叫‘元’。”


    话音落下,屋内一片静,只有墙上挂钟的秒针一声声跳动。


    事儿想明白了,剩下的交给下面人去办就行。但扩军不是小事,光靠自己这边推不动,还得和王元河那边通气,联合拍板才能落地。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颈,骨头发出轻微的咔响。


    抬头瞅了眼墙上的钟。


    “时间还早,去趟科学院看看。”


    王振上了车,车窗摇下一半,风卷着尘土掠过脸侧。道路两侧的树影飞速后退,天空仍灰蒙蒙的,不见日光。


    车子一路开到曼德勒城西边的科学院。


    建国之后,好多要紧的部门都搬了过来,原先在军工厂里的研究室,也升级成了正儿八经的科学院,底下分了好几个所,从飞机到导弹,从材料到能源,全在搭架子。


    大门口立着一块水泥牌子,字迹工整,哨兵站得笔直。


    科学院门口的哨兵一看是王振的车,立刻敬礼放行。


    他推门下车,脚步沉稳地穿过主道。两旁的实验楼外墙新刷过漆,还带着湿气,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石灰味。


    “先去飞机所。”他开口。车子一转,直接停在了飞机研究所门口。清晨的风裹着金属和机油的气息,扫过空旷的水泥广场。车轮碾过碎石,发出短促的咯吱声。车刚稳住,驾驶座旁的门便被从外拉开。


    人还没下车,白桦已经在外头候着了。他站得笔直,肩线平齐,双手垂在风衣两侧,指节微屈。见车停稳,几步上前,亲自拉开车门。鞋底与地面摩擦的节奏不快不急,像是早已算准了时间。


    “白所长,这么守礼?”王振笑着下车。他右脚落地时顿了半秒,目光扫过院内高耸的测试塔架,塔顶的钢架在晨光中泛着冷灰的光。


    说实话,系统送的人才真是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