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押回长安

作品:《贞观第一奸臣,李二求我别辞职!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情绪,嘴角勾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他清了清嗓子,那一声轻咳,在大堂之内显得格外清晰。


    “咳。”


    “诏书的事,先不急。”


    李世民的声音恢复了之前的沉稳与威严,他看着许元,“本王此次奉陛下之命前来,并非要在此地就地处决你。”


    “而是要将你……押解回京,由陛下亲自发落。”


    这话一出,许元心里“咯噔”一下。


    回长安?


    让李世民亲自发落?


    也行!


    许元转念一想,这流程虽然麻烦了点,但结果是一样的。


    去长安见李世民,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被历数罪状,然后推到菜市口砍头,似乎……比在这穷乡僻壤被一卷诏书赐死,要风光得多。


    死也要死得有排面嘛!


    想到这里,他脸上那股坦然赴死的悲壮,又浓了几分。


    “下官……遵旨。”


    他再次躬身,态度好得让李世民都觉得有些不真实。


    然而,李世民的话锋却猛地一转,“不过,在回长安之前,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你给本王一个解释。”


    许元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疑惑。


    “王爷请讲。”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缓缓转过身,抬手指了指大堂之外,那广阔的县城之外。


    他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和……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忌惮。


    “城外那数万大军,是怎么回事?”


    “许元,你可知,直到现在,陛下亲军,大唐最精锐的玄甲军,还被你的兵,围在数里之外?”


    “你这是要造反吗?”


    最后一句,李世民几乎是吼出来的。


    帝王之怒,如雷霆万钧,整个大堂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尉迟恭更是“呛啷”一声,将腰间的横刀拔出了半寸,刀锋的寒光映照着他愤怒的脸庞。


    只要许元回答得有半个字不对,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让这颗胆大包天的脑袋搬家。


    长孙无忌也是面沉如水,手已经悄然握住了腰间的玉佩,目光死死地锁定着许元。


    在他看来,这才是今日真正的图穷匕见。


    这才是许元身上,最大的罪孽。


    然而,面对这雷霆之怒,许元只是眨了眨眼,脸上露出的表情,不是恐惧,反倒像是一种……“原来你们在纠结这个”的恍然。


    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飞快。


    押我回长安是吧?


    那我就再给你加点料!


    我不仅有兵,我还要告诉你,我的兵是怎么来的,让你李世民知道,我许元不仅拥兵自重,还通敌卖国,私开矿山,桩桩件件都够灭九族!


    到时候,到了长安,你若是不杀我,都对不起我犯下的这些罪过!


    想到这,许元原本准备好的一套说辞,立刻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决定,实话实说。


    当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话。


    “王爷息怒,赵国公、鄂国公息怒。”


    许元摆了摆手,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苦笑,那模样,像极了一个被逼上梁山的无奈商人。


    “造反?下官可没这个胆子。”


    “至于城外那几万兵马嘛……”


    他顿了顿,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自家后院养了几只鸡。


    “都是下官这几年,自己攒起来的。”


    “……”


    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恭,三人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自己攒的?


    这是能自己攒的东西吗?


    这说得跟过年攒压岁钱一样轻松!


    只听许元继续说道:


    “王爷您也知道,我这长田县,以前是个什么鸟样。风沙一起,连饭都吃不饱。”


    “下官来了之后,寻思着,穷则思变嘛。光靠种地,猴年马月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于是,下官就动了点歪脑筋。”


    他摊了摊手,一脸的光棍。


    “下官看咱们这地方,离吐蕃、吐谷浑还有西域诸国都近,就偷偷摸摸在边境开了个互市。”


    “用咱们这边的丝绸、瓷器、茶叶,换他们的牛羊、马匹、还有金银。”


    “您还别说,这生意,是真挣钱。”


    李世民的眼角在抽搐。


    私开边境互市,与外族通商,这是何等大罪?按律,同样是死罪!


    长孙无忌的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他已经能想象到,这其中蕴含着何等庞大的利益链条,以及……何等巨大的政治风险。


    许元仿佛没有看到他们那快要吃人的表情,自顾自地继续往下说。


    “有了钱,总不能放着发霉吧?”


    “下官就寻思着,再干点别的。”


    “这西北之地,最不缺的就是山。下官就找人偷偷开了几座铁矿、铜矿,自己炼铁,自己铸钱……哦不,是自己铸农具。”


    他说到“铸钱”二字时,故意顿了一下,看到李世民三人的脸色又黑了一层,才心满意足地改了口。


    “有了铁,光造农具也用不完啊。”


    “于是,下官就顺便……打造了点兵器,弄了些盔甲。”


    “王爷您看,这逻辑是不是很顺畅?”


    李世民已经不想说话了。


    他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在突突直跳。


    私开互市、私开矿山、私铸兵甲……


    好家伙!


    大唐立国以来,谋反的藩王不是没有,但像许元这样,把谋反的流程,说得跟发家致富一样理所当然的,他还是头一个!


    长孙无忌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许元了。


    此子……是疯子?还是天才?


    他竟然真的以一县之力,建立起了一个从贸易到矿产,再到军工的完整闭环!


    这……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尉迟恭是个粗人,他听得云里雾里,但大概意思听懂了。


    这小子,自己挣钱,自己造家伙,然后自己拉了一支队伍。


    这不就是造反的必要条件吗?!


    许元看着三人的表情,心中暗爽,继续拱火。


    “王爷,您想啊。”


    “我这长田县,现在富得流油。边境上,吐蕃人、突厥人,一个个眼睛都跟狼似的,绿油油地盯着呢。”


    “我要是没点人马看家护院,今天刚挣来的钱,明天就得被人家抢了去。”


    “所以啊,这几万人的军队,其实……就是个保安队。”


    “对,就是为了保证咱们长田县的钱,不被外人抢走。”


    他说得是那么的理直气壮,那么的顺理成章。


    李世民听完,竟一时找不到话来反驳。


    因为他知道,许元说的……竟然他娘的是事实!


    大唐的边境线太长了,朝廷的兵力捉襟见肘,很多时候,对于那些边境部落的骚扰,也是鞭长莫及。


    一个富庶却没有武力保护的边陲重镇,确实就是一块谁都想咬一口的肥肉。


    从这个角度来说,许元练兵自保,逻辑上完全说得通。


    可……


    理是这个理,但事绝对不是这个事!


    无论你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私练数万大军,将朝廷的精锐兵马团团围住,这就是谋逆!是滔天大罪!


    李世民的脸色铁青,他已经不想再跟许元辩论这些“歪理”了。


    他现在只想解决眼前最棘手,也最丢脸的问题。


    “行了行了!”


    李世民冷着脸摆了摆手,打断了许元的“创业分享”。


    “你的这些道理,留着去长安,跟陛下说吧!”


    他死死地盯着许元,一字一顿地说道。


    “现在,立刻,马上!跟本王出去,让你的人,撤走!”


    “陛下的玄甲军被围,多一刻,就是对我大唐国威多一分的羞辱!”


    “若有半个玄甲军将士伤亡,本王拿你是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