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市场要饱和的
作品:《八零:开局捡到野山参宠妻女》 “谁!你们是谁!”
江海在麻袋里惊恐地大喊,嘴里满是泥土的腥味。
没人回答他。
回答他的是更加凶狠的拳打脚踢,专门朝着他身上肉多的地方招呼,痛得他蜷缩成一团,像条离了水的虾米。
“大哥,别打了,会出人命的!”
一个刻意压粗了的嗓音响起,是李虎。
“妈的!这种人渣,打死活该!”
另一个更加沙哑的声音怒吼道,是江洋。
一个冰冷的声音最后响起,仿佛贴着江海的耳朵,让他浑身汗毛倒竖:“听着,村里那个姓王的女知青,是我大哥看上的女人。以后再敢去招惹她,说一句不干不净的话,就不是打你一顿这么简单了。”
那声音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是淬了冰的刀子:“下一次,就打断你的腿!让你这辈子都躺在床上!听懂了吗!”
江海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有半点反抗,在麻袋里拼命点头,像捣蒜一样。
“滚!”
随着一声怒喝,一记重脚踹在他的后心。
江海眼前一黑,闷哼一声,彻底晕死过去。
三道黑影没有片刻停留,确认人已经昏迷,便迅速捡起麻袋,转身消失在浓稠的夜色里,仿佛从未出现过。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第二天一大早,村子里就炸开了锅。
江海被人发现的时候,正像条死狗一样趴在回村的小路上,浑身是土,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肿得像个猪头,一只眼睛都睁不开了。
几个好事的大婶围在一起,压低了声音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江海昨晚让人给套麻袋了!”
“哎哟,真的假的?看他那惨样,下手可真够狠的!”
“活该!你看他最近那副德性,有几个臭钱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整天在村里横冲直撞的,肯定是得罪了什么狠人!”
“就是就是,这种人,就得有人收拾他!”
江河背着鱼竿从家里出来,路过人群,故作惊讶地停下脚步:“婶子们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江河啊,你还不知道吧?江海昨晚让人给揍了!”一个大婶神秘兮兮地说道。
江河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丝错愕:“啊?被人揍了?怎么回事?”
“谁知道呢,八成是外面那些生意上的事,咱们也搞不懂。不过啊,这人呐,还是不能太嚣张。”
江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附和道:“婶子说的是,做人还是得低调点。”
他没再多问,跟众人打了声招呼,便朝着海边的方向走去。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脸上的表情平静无波,仿佛昨晚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刚走到村口,村支书就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江河!江河!你先别去海边了!”
“叔,怎么了?”江河停下脚步。
“市里来车了!点名要接你去市里!”
村支书的脸上满是激动和与有荣焉的神色,“快去吧,别让领导等急了!”
江河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正停在不远处的土路尽头。
车边站着一个穿着白衬衫的年轻人,正是昨天跟在吴向阳身后的那个秘书。
秘书看到江河,快步迎了上来,态度客气而又职业:“江河同志,吴书记想再跟您聊一聊,请跟我上车吧。”
车子一路颠簸,很快驶上了平坦的柏油路,朝着市区的方向飞驰而去。
在市委大院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江河再次见到了吴向阳。
“江河同志,快请坐。”
吴向阳亲自给他倒了杯水,脸上带着昨天那种温和的笑容,“昨天回去之后,我思考了很久。你那个钓鱼的法子,对我们整个滨海市的渔民来说,意义重大。”
简单的寒暄过后,吴向阳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直入主题:“今天请你来,是想请你详细地跟我说说。这个钓鱼法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对鱼竿、鱼线这些工具的损耗大不大?最关键的是,如果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可行性有多高?”
江河组织了一下语言,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和盘托出。
从潮汐规律对鱼群活动的影响,到不同鱼类的索饵习性,再到鱼竿的弹性和鱼线的拉力值,他都解释得清清楚楚,条理分明。
“……至于工具损耗,鱼竿保养得好,用几年没问题。主要是鱼线和鱼钩,属于消耗品,但成本也不算高。总的来说,一次投入,长期受益。”
听完江河的解释,吴向阳满意地点了点头,眼神中的欣赏之色更浓了。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实践,更有理论总结,是个难得的人才。
“这么说,全面推广是完全可行的?”吴向阳的语气带着一丝兴奋。
江河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吴书记,推广是可以推广。但是,如果真的全市渔民都用这个法子,我敢保证,用不了多久,收益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不如现在。”
“嗯?”
吴向阳脸上的兴奋凝固了,他有些不解地皱起了眉头,“这是为什么?难道这近海的鱼,还能被我们用鱼竿给钓完了不成?”
“吴书记,鱼是钓不完的。”
江河看着这位市委书记,一字一句地说道,“但市场是有限的。”
他耐心地解释道:“现在,只有我们村少数人会这个法子,钓上来的海鲈鱼、石斑鱼都是稀罕货,拿到镇上、市里,供不应求,自然能卖出高价。”
“可您想一想,如果全市成千上万的渔民,每天都钓上来成百上千斤的鲈鱼和石斑,市场一下子哪里消化得了这么多?”
“东西一多,就不值钱了。到时候供大于求,鱼价必然会一落千丈。到那个时候,大家就算钓再多的鱼,也挣不到钱了。”
一番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吴向阳心中的火热。
他怔怔地看着江河,脸上的表情从不解,到惊讶,最后化为深深的震撼。
他想到了生产,想到了增收,想到了如何让技术普及,却唯独忽略了最根本的市场规律!
而眼前这个生活在偏僻渔村的年轻人,却早已将这一切看得通透。
这哪里只是一个会钓鱼的渔民,这分明是一个有着长远战略眼光的经济人才!
吴向阳靠在椅背上,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他意识到,自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这条致富的金光大道,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