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出口商品
作品:《八零:开局捡到野山参宠妻女》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江河那番关于市场饱和的论断,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吴向阳的心头。
他点的烟在指间燃尽了,烫到了手才猛然惊觉。
他将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抬起头,看向江河的目光里已经没有了丝毫轻视,反而多了一份平等的探究。
“江河同志,你说的这个问题,很关键,也很棘手。”
一时间想不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吴向阳便暂时将这个宏大的问题搁置,转而聊起了些更具体、更轻松的话题。
他开始详细询问江河关于钓鱼的各种细节,从什么季节用什么饵料,到不同礁石区的潮汐规律,甚至连怎么判断水下是石斑还是黑鲷都问得津津有味。
江河一一作答,没有丝毫藏私。
他发现,这位市委书记是真的在用心了解,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听个汇报。
不知不觉,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今天就先聊到这吧。”
吴向阳站起身,看了一眼手表,“时间不早了,我让小张安排你先去招待所住一晚,明天再派车送你回去。”
“不用不用,吴书记,太麻烦了,我坐班车回去就行。”江河连忙推辞。
“就这么定了。”
吴向阳的语气不容拒绝,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拉开抽屉,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铁盒,递给江河,“这个,带回去给大丫吃。”
是一盒进口巧克力。
江河看着那铁盒,一时不知该不该接。
吴向阳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怅然:“说来也怪,我看到你家大丫,就觉得特别亲切,像……像认识了很久一样。这孩子,我一见如故,是真心喜欢。”
这番话里蕴含的情感,远超一个市委书记对普通百姓的关怀。
江河心里一突,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涌上心头,他受宠若惊地接过了那盒巧克力,沉甸甸的,不仅是重量,更是那份过于厚重的青睐。
第二天一早,江河没在招待所多待,直奔市里的百货大楼。
他想给家里人添置点东西。
百货大楼里人头攒动,商品琳琅满目。
江河的目光被一台摆在最显眼位置的九寸黑白电视机吸引了。
屏幕上正播放着模糊的画面,几个孩子围在柜台前,看得目不转睛。
江河也站着看了一会儿,看到那四百多块钱的标价,只能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默默走开。
现在的他还买不起,但总有一天,他要让妻子和孩子们坐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看上电视。
他没再去看那些大件,而是径直走到了布料柜台,扯了几尺时下最流行的碎花“的确良”,准备给林晚秋和女儿们做新衣裳。
又去副食品区,称了两斤水果硬糖和一包大白兔奶糖。
最后,他还给爱画画的二女儿和爱弹琴的大女儿,各买了一沓厚厚的纸和几支崭新的铅笔。
大采购之后,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下午,吴书记的秘书小张准时开着吉普车,将他送回了村口。
江河提着大包小包回到家,院子里立刻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爸爸回来啦!”
四个小丫头叽叽喳喳地围了上来,好奇地看着他手里的东西。
当江河把崭新的碎花布料展开在林晚秋面前时,她眼里的惊喜藏都藏不住。
当孩子们分到甜滋滋的糖果,拿到新本子和新铅笔时,整个小院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是江河奋斗的最大动力。
……
夜深了。
市委大院的书记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吴向阳还在伏案工作,面前摊开的滨海市地图上,被他用红笔画满了圈圈点点。
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
江河提出的“市场饱和”问题,像一道解不开的难题,让他一整晚都心神不宁。
“咚咚咚。”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进来。”
秘书小张推门而入,将一封牛皮纸信封轻轻放在了吴向阳的桌上。
“书记,这是刚从门卫那里收到的,一封检举信,匿名的。”
吴向阳皱了皱眉,拆开信封。
信里的内容,正是关于东海村那个新建的私人码头,言辞凿凿地揭发了以江海为首的一伙人,利用码头之便,与港商勾结,大肆进行走私活动的罪行。
“混账!”
吴向阳看完信,一巴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
他胸中燃起一股怒火,这简直是在他眼皮子底下无法无天!
“通知下去!”
他对着秘书厉声命令道,“明天一早,召集工商、公安、海关所有相关部门的领导,紧急开会!必须成立专案组,把这颗毒瘤给我挖出来!”
“是!”秘书被他雷霆般的怒火吓了一跳,连忙点头。
就在秘书准备转身出去的时候,正在气头上的吴向阳,脑中仿佛有一道闪电猛地划过!
走私……港商……从香港运东西进来……
那我们的东西,能不能运出去?!
一个念头,疯狂地在他脑中滋生、放大!
对啊!出口!
国内的市场消化不了这么多高端海鲜,那国外的市场呢?
香港呢?
东南亚呢?
那些地方,对这些海鲈鱼、石斑鱼的需求量,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能打通出口渠道,把渔民们钓上来的鱼,直接卖到香港去,卖到国外去!
那价格非但不会跌,反而会更高!
江河提出的那个死结,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哈哈……哈哈哈哈!”
吴向阳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笑声洪亮而畅快,充满了压抑许久的兴奋和狂喜。
秘书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笑搞得一头雾水,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吴向阳却已经顾不上他了,他一把推开面前的文件,重新铺开一张白纸,抓起钢笔,眼神亮得吓人。
一个宏大而清晰的计划,在他笔下飞快地勾勒成型。
收购、分拣、冷冻、检疫、联系外贸公司、对接港商……
这条让滨海市沿海渔民脱贫致富的金光大道,在这一刻,终于被他找到了真正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