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反其道而行
作品:《绿茶表妹欲上位,我搬空全府休渣夫》 翌日,晨曦微露。
金銮殿内,气氛压抑。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个个神情肃穆。
龙椅上,萧承湛一袭明黄龙袍,小脸紧绷,努力维持着帝王的威严。
御阶之下,摄政王萧承煜身着玄色蟒袍坐在椅子上,面容冷峻,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凛冽寒气。
那双深邃的眸子扫过百官,不少人都扛不住他的这股气势,悄悄垂下了头。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孙德海尖细的嗓音刚刚落下,一个身影便迫不及待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臣,有本要奏!”
众人循声望去,正是户部侍郎董博元,董阁老的次子董二爷。
他今日穿了一件崭新的官服,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得意与挑衅,目光直勾勾地盯着萧承煜。
萧承煜眉头微不可察地挑了挑,心中冷笑。
董家果然按捺不住了。
萧承湛问道,“董爱卿有何事要奏?”
董博元躬身行礼,声音却提得老高,“启禀皇上!臣,要弹劾摄政王!”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弹劾摄政王?董博元是疯了吗?
几个与董家交好的官员,脸上也露出了惊愕之色,显然对此事并不知情。
萧承煜本人却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仿佛董博元说的是什么不相干的人。
“哦?”萧承煜声音里带着一丝玩味,“董大人要弹劾本王什么?”
董博元挺直了腰杆,义正言辞地道,“臣昨夜听闻,北疆传来了一份檄文,乃是景王萧承风所书。檄文中严明,摄政王与沈氏妖女勾结,私吞了李家藏匿的巨额宝藏!”
他顿了顿,回身扫视众臣,继续道,“李家灭门一案,当年本就疑点重重,如今想来,恐怕与摄政王也脱不了干系。王爷这是监守自盗,沟壑难填!”
“臣恳请皇上,彻查此事!并请摄政王给出一个解释,那所谓的李家宝藏,究竟是真是假?若为真,如今又在何处!”
他话音刚落,立刻便有几个御史站了出来,齐声附和。
而龙椅上的萧承湛,则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还真是瞌睡有人给送枕头,想什么来什么。
一时间,金銮殿内的指责与附和之声此起彼伏。
那些平日里就对萧承煜心存不满的宗室和老臣,此刻更像是找到了宣泄口,一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就将萧承煜拉下马。
董博元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冷笑。
他昨夜收到消息后,与董阁老商讨了一夜。
那份檄文,就是一把锋利的刀,足以将萧承煜和沈知夏置于死地。
无论萧程昱认或不认,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届时,大长公主再顺势发难,联合宗室施压,就算萧承煜手握兵权,也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无稽之谈!”萧承煜一声怒喝,眼神比你高冷地看向董博元。
这一个眼神,就让方才还慷慨激昂的董博元,瞬间如坠冰窟,冷汗涔涔而下。
他强撑着内心的恐惧,梗着脖子道,“臣…臣这是为了大宁的江山社稷,为了皇上!臣并无半点心…”
“为了江山社稷?”萧承煜冷笑一声,嘲讽地道,“北疆战事紧急,景王勾结北狄,正欲犯我大宁!你们这群所谓的栋梁之才,不思如何抵御外敌,却在这里听信一个叛贼的片面之词,攻讦本王?”
他从座位上站起,一步步走到大殿中央。
“还是术后,在你们心里,本王比北狄的屠刀,更让你们忌惮?”
他的声音不大,却压得众臣一个个噤若寒蝉。
董博元也被他这股气势吓得腿肚子发软。
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咬了咬牙,硬着头皮道,“王爷此言差矣!正因为北疆战事紧急,我等才更要肃清朝纲,以正视听!否则,军心不稳,民心动荡,这仗,还如何打得下去?”
“说得好!”
萧承煜不怒反笑,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董大人如此深明大义,忧国忧民,那本王,便成全你。”
他转过身,面向龙椅上的萧承湛,朗声道,“皇上,臣,请旨彻查李家灭门一案!”
董博元懵了。
满朝文武也懵了。
这…这是什么路数?
摄政王不急着辩解,反倒主动要求彻查?
萧承煜没有理会众人的惊愕,继续道,“景王在檄文中污蔑本王与沈氏,无非是想借宝藏之名,为自己的谋逆寻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臣恳请皇上,即刻下旨,重审李家旧案,将当年所有涉案之人,全部缉拿归案,严加审讯!还李家一个清白,也还天下一个真相!”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董博元的心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事情,似乎正在朝着他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的萧承湛,终于开口了。
“皇兄所言极是。”
他看了一眼站在身旁的孙德海,孙德海会意,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萧承湛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众爱卿的争论,朕都明白。景王谋逆,檄文难辨真假,此事确实非同小可。既然如此…”
他故意拉长了声音,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那就传当事人上殿,当面对质好了。”
“传——沈知夏,上殿!”
随着一声尖细的唱喏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金銮殿外。
而董博元的心,则跳漏了一拍。
皇上此举,明显就是早有准备。
难不成…他和父亲都失算了?摄政王非但不慌,甚至还和皇上提前想好了对策,就等着他们主动跳出来,提起此事…
不待他多想,一道纤细的身影,就逆着光,走进了大殿。
沈知夏今日穿了一身素白的长裙,未施粉黛,却难掩其绝世风华。
她神色平静,步履沉稳,怀中捧着一个半尺见方的黑盒子。
无数道或探究,或好奇,或鄙夷的目光,尽数落在她的身上。
沈知夏目不斜视,径直走到大殿中央,屈膝跪倒。
“民女沈知夏,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萧承湛抬了抬手,“平身。”
他顿了顿,明知故问,“沈知夏,你可知,朕今日为何召你上殿?”
沈知夏缓缓起身,目光平静,“民女知晓。”
她侧头瞥了一眼董博元,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与畏惧,坦然道,“景王檄文一事,民女已有所耳闻。今日上殿,民女有两件事奏请皇上。”
“其一,民女恳请皇上,彻查我外祖李家满门七十九口被屠戮的血案!将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还李家世代忠良一个公道!”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压抑的悲愤与决绝。
董博元的心,又是一沉。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甚至下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一次,比方才更加石破天惊。
“其二,民女要将李家世代守护的秘密——前朝宝藏的真相,公之于众!”
这句话,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巨浪。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难以置信的看着沈知夏。
就连董博元,也彻底傻眼了。
他预想过无数种可能,唯独没有想到,沈知夏会如此干脆利落地承认。
她疯了吗?
她难道不知道,承认这笔宝藏,就等同于将自己架在火上烤吗?
沈知夏没有理会众人,只静静地看着萧承湛,眼神坚定而执着。
“皇上,景王说我与摄政王私吞宝藏,意图不轨。今日,民女便告诉天下人,这宝藏,的确存在。”
她说着,忽然将自己的右手抬起,深吸一口气,咬破了自己的食指。
萧承煜的心一揪。
他没想到,李家的藏宝图,竟然是用这样的方式保存着。
难怪这么多年都没人能找到。
殷弘的血珠,被沈知夏涂抹在盒子正面的凹槽上。
沈知夏将手指放进嘴里,吮吸了一下,确定没有血再流出来,这才从怀中掏出一个羊脂白玉的印章,轻轻按在染了血的凹槽上。
“咔哒——”
一声脆响,原本毫无缝隙的黑盒子,竟然打开了。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想要看清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
然而,盒子里,只有一个古朴的印信,和一卷泛黄的丝帛。
沈知夏将盒子举过头顶,朗声道,“这是我李家世代相传的家印,以及…开启宝藏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