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交通不便?那会影响我出行!
作品:《摸鱼县令:皇上,求您别再升官了》 陈默手里的薄胎瓷茶杯,那温润的触感,此刻却像握着一块烧红的烙铁。
“大人!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州府指定采办点!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清河县的手艺,已经得到了州府大人们的最高认可!”
师爷的脸因兴奋而涨红,唾沫星子都快溅到陈默的脸上。
“以后,咱们清-河-县,就是南阳州的脸面!”
陈默的眼角不易察觉地抽动了一下。
脸面?
他只觉得自己的脸,火辣辣的疼。
指定采办点,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订单,也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审查、监督、汇报。
还意味着,他这个县令,将彻底被拴在县衙,再也别想有片刻的清闲。
他仿佛已经看到,州府的官员们,三天两头坐着马车,顶着官威,来清河县“视察指导”的扬景。
他那精心打造的后院,那舒适的摇椅,那悠闲的午后时光,都将化为泡影。
不行。
绝对不行。
他穿越过来,可不是为了当一个007的劳碌模范。
陈默缓缓放下茶杯,杯底与黄花梨木桌面接触,发出一声轻微却沉闷的响动。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目光越过县衙的院墙,投向远方连绵起伏的青翠山峦。
那里,有他早就看好的一处瀑布,据说水声清越,潭水甘甜,最适合夏日避暑垂钓。
还有城外三十里地的杏花村,村里的杏花酒,闻名遐迩,他一直想去尝尝。
可通往这些地方的,都是些什么路?
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更有几条小河,横亘其间,只有几座摇摇欲坠的木桥,马车根本过不去。
以前是懒得折腾。
现在看来,这路,这桥,是非修不可了。
不是为了清河县的发展。
而是为了给他自己,留一条后路。
一条能随时逃离这即将变得喧嚣的县城,去山野之间继续摸鱼的后路。
“师爷。”
陈默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任何波澜。
“在!大人有何吩咐?”
师爷立刻躬身,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本县觉得,器物,乃一县之颜面。”
陈默缓缓重复了一遍师爷刚才的话。
“是是是!大人高见!”
“可交通,才是一县之血脉。”
陈默转过身,目光落在师爷身上,深邃得仿佛能看穿一切。
“血脉不通,颜面再好,亦是空中楼阁,无根之萍。”
师爷愣住了。
他脸上的狂喜慢慢凝固,取而代de的是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震撼。
对啊!
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大人果然是大人!
他们还沉浸在被评为“采办点”的喜悦中,大人已经看到了更深远的问题!
清河县的手工业品是好,可怎么运出去?
靠着那些破烂的土路,颠簸的马车?
运到州府,一件精品瓷器,恐怕十件里得碎八件!成本何其之高!
到时候,非但不能给州府长脸,反而会因为供货不及时,损耗率太高,而惹来州府大人的不满!
“大人……高瞻远瞩!属下……属下愚钝!”
师爷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额头上瞬间冒出一层冷汗。
他再次看向陈默,眼神里已经不仅仅是敬仰,更添了几分畏惧。
这位年轻的县令,仿佛永远能比所有人,多看三步。
陈默将师爷的表情尽收眼底,心中毫无波澜。
他只是想出去玩得方便一点而已。
“去,把工部和户房的主事,还有城里最好的几个木匠、石匠,都叫来。”
“本县这里,有几样新东西,要让他们看看。”
一个时辰后,县衙后堂。
几位主事和匠人代表,正襟危坐,神情肃穆,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面前的桌案上,摊开着几张巨大的图纸。
图纸上的线条、符号,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样式,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精密与和谐。
一张,是桥梁的结构图。
不同于传统的石拱桥或木桥,这图纸上画着一种利用三角形稳定结构的桁架桥,旁边还标注着各种构件的尺寸,精确到了寸。
另一张,是马车的改良图。
车厢下,多了一种由钢片弯曲而成的“减震”装置,车轴的设计也更加精巧,旁边画着滚珠轴承的分解图。
所有人都看傻了。
尤其是那几个老匠人,他们抚摸着图纸,如同抚摸着绝世珍宝,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大人……这……这是神仙之物啊!”
一位老石匠终于忍不住,惊呼出声。
陈-默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神仙谈不上,只是些方便人的小玩意儿。”
他的语气轻描淡写,仿佛拿出的不是足以改变一个时代交通格局的黑科技,而只是几张随手的涂鸦。
“本县的意思,很简单。”
“城外那几条通往村镇的主路,全部按照水泥路的标准,拓宽、硬化。”
“几条关键的河道上,按照这图纸,建桥。”
“县里所有的官用马车,全部换成这种新款式。同时,图纸公示出去,鼓励民间作坊仿造、改良。”
陈默每说一句,堂下众人的心就跟着狠狠一跳。
当他说完,整个后堂,已经是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神明般的眼神,仰望着那个悠闲喝茶的年轻人。
我的天……
他们终于明白了县令大人的真正意图!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修路造桥!
这是在下一盘惊天动地的大棋!
先是以“清河名匠”提升产品质量,打响品牌,成为州府采办点,这是“筑巢”。
现在,立刻开始修路、造桥、改良运输工具,这是“引凤”!
大人是要将整个清河县,打造成一个巨大的,集生产、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啊!
水泥路、新式桥梁、减震马车……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清河县的货物运输成本,至少能降低一半以上!运输效率,能提升数倍!
这……这是何等宏伟的蓝图!何等深远的谋划!
主簿颤抖着声音开口。
“大……大人,此举工程浩大,恐怕……恐怕县里府库的银子……”
陈默眼皮都没抬。
“谁说要用府库的银子了?”
众人又是一愣。
陈默放下茶杯,慢悠悠地说道。
“路修好了,桥建好了,谁最受益?”
“自然是……沿途的商户和百姓啊!”
主簿福至心灵,恍然大悟!
“大人的意思是……让商户和百姓,集资?”
“不。”
陈默摇了摇头。
“不是集资,是‘投资’。”
他淡淡地说道。
“告诉他们,凡是出钱修路、修桥的商户,未来三年的商税,可以减免。凡是参与建设的百姓,可以以工代税。”
“另外,新桥的桥头,新路的两侧,可以预留出一些商铺的空地,优先租赁给出资最多的人。”
“至于新马车,县衙可以提供技术支持,但材料、人工,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谁先造出来,质量最好,县衙就先采购谁的,并且,授予‘清河名车’的牌匾。”
一番话说完,满堂皆惊。
所有人都被陈默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震得头皮发麻。
不花官府一分钱,却能调动起全县的资源和积极性!
以未来的税收和利益,来换取眼下的建设!
这是何等高明的手段!
“大人真乃……经世之才!”
户房主事激动地站了起来,对着陈默深深一揖。
“我等,心服口服!”
陈默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行了,别拍马屁了,赶紧去办。本县还等着坐新马车,去城外钓鱼呢。”
他轻飘飘地丢下这句话,便起身回后院了。
留下满堂的官员和匠人,面面相觑,而后,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钓鱼?
大人怎么可能只是为了钓鱼!
这一定是某种暗示!
“我明白了!”
师爷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
“大人的意思是,此事要办得如行云流水,快!要快!不能耽误了他老人家的‘雅兴’!”
“对!大人这是在点拨我们,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众人纷纷附和,感觉自己又一次领悟了陈默大人的“微言大义”。
于是,一扬轰轰烈烈的交通大建设,在整个清河县,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全面铺开。
百姓和商户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尤其是那些刚刚因为手工业品大卖而赚得盆满钵满的商户,更是挥舞着银票,踊跃“投资”。
他们比谁都清楚,这路和桥,就是未来的财路!
半个月后。
陈默坐在一辆崭新的四轮马车里。
车厢宽敞,座椅铺着柔软的坐垫,最关键的是,行驶在刚刚铺好的水泥路上,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颠簸。
车窗外,是飞速后退的田野和树木。
耳边,只有车轮滚滚的轻微声响,和清风拂面的惬意。
他手里捧着一杯刚泡好的清茶,心情无比舒畅。
总算可以暂时逃离县城,去他心心念念的瀑布潭边,享受一个清静的下午了。
而此刻,一队从南阳州府风尘仆仆赶来的车队,正行驶在清河县的边界。
为首的,正是上次来过的通判大人。
他这次是奉了知州大人的命令,前来实地考察“清河县手工业采办点”的具体事宜。
马车在颠簸的官道上,走得异常艰难。
通判大人被晃得七荤八素,正要发火,马车却猛地一停。
“怎么回事?”
车夫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带着一丝震惊和不解。
“大人……您……您自己看吧。”
通判大人不耐烦地掀开车帘,下一秒,整个人都僵住了。
只见前方,一条平坦、宽阔、泛着青白色光泽的道路,如同一条玉带,笔直地向前延伸,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路面上,几辆样式新颖的马车,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平稳地行驶着。
通判大人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这……这是何处?”
“回大人……前面,就是清河县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