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森林砍伐过度?那会影响我乘凉!
作品:《摸鱼县令:皇上,求您别再升官了》 从南阳州府到清河县的官道,一向以年久失修闻名。
他坐在摇晃的马车里,脑子里反复回响着知州大人的嘱托,心情烦躁到了极点。
上次来,他被陈默那“不慕虚名”的态度搞得灰头土脸,回去后却被知州大人夸赞“观察入微”。
这次,知州大人更是让他来考察什么“手工业采办点”,这分明又是那个陈默搞出来的名堂。
一个偏远县城的县令,怎么就这么多事?
就在他忍无可忍,准备对着车夫发火时,马车猛地一震,随即停了下来。
紧接着,是一种诡异的、令人不安的寂静。
没有了车轮碾过坑洼土路的咯吱声,没有了车厢剧烈的摇晃。
“怎么回事?”
通判大人厉声问道。
车夫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带着一种梦呓般的颤抖。
“大人……您……您自己看吧。”
通判不耐烦地掀开车帘,准备呵斥。
可帘子掀开的瞬间,所有的呵斥都堵在了喉咙里,化作了倒吸凉气的声音。
他的瞳孔骤然收缩,嘴巴不自觉地张开。
眼前,是一条路。
一条他从未见过的路。
它平坦得不像话,仿佛用玉石打磨过,泛着坚实的青白色光泽。
路面宽阔,足以容纳三辆马车并行。
它就像一条从天际垂下的玉带,笔直地铺向远方,消失在绿色的田野尽头。
几辆样式新颖的四轮马车,正在这条路上飞驰,速度快得惊人,却又平稳得不可思议,车上的人甚至能悠闲地倚着窗户看风景。
这和他刚刚走过那条“搓衣板”一样的官道,简直是两个世界。
通判大人使劲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因为颠簸过度,产生了幻觉。
“这……这是何处?是入了仙境不成?”
车夫咽了口唾沫,声音依旧发飘。
“回大人……前面立着界碑,写的……清河县界。”
清河县!
这三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通判大人的脑中炸响。
他死死地盯着那条路,又看了看自己身后那条黄土翻飞的破路,一股巨大的荒谬感和震撼感,同时攫住了他的心脏。
半个月前,这里还不是这样!
那个陈默,到底又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当通判大人的车队驶上水泥路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发出了一声舒服的喟叹。
世界,从未如此平稳。
通判大人几乎是贪婪地感受着这种前所未有的顺畅,他甚至有种错觉,这不是去一个下属县城,而是驶向繁华的京畿。
而越往县城走,这种震撼就越是强烈。
道路两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比他上次来时又繁华了数倍。
空气中飘荡着食物的香气,混合着百姓的欢声笑语。
他甚至看到,有农夫挑着担子,在路边新建的凉亭里歇脚,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这……这还是那个濒临破产的清河县吗?
通判大人心中的惊骇,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他只觉得,那个叫陈默的年轻人,身上笼罩着一层厚厚的迷雾,让他完全看不透。
与此同时,清河县衙的后院里。
陈默正烦躁地用一把大蒲扇给自己扇着风。
天气越来越热了。
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连空气都变得滚烫。
县衙后院虽然有几棵大树,但还是挡不住那股无孔不入的热浪。
他现在连出门去瀑布潭钓鱼的心情都没了。
因为去瀑布潭要经过城外的几座小山,而那几座山,最近肉眼可见地变得光秃秃的。
城里因为手工业兴起,对木材的需求大增,附近的村民便都上山砍树去卖。
树没了,遮阳的地方自然也就没了。
每次走在那段路上,都跟被放在火上烤一样,严重影响了他摸鱼的质量。
“这日子没法过了。”
陈默丢下蒲扇,长叹一声。
每年夏天都这么热,以后可怎么办?
他可不想下半辈子都在这种“烧烤模式”下度过。
必须想个办法。
【叮!检测到宿主追求清凉舒适的躺平环境,触发阶段性任务:改善生态环境。】
【任务奖励:快速生长树种培育技术。】
系统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
陈默眼睛一亮。
快速生长树种?
好东西!
他立刻点开了系统面板,查看这技术的详细介绍。
原来是一种通过特殊方法培育的树苗,栽种后,生长速度是普通树木的十倍以上,而且根系发达,极易成活。
三五年,就能长成可以遮阴的大树。
陈默的心思活络了起来。
如果把县城周围的山都种上这种树,那过几年,清河县岂不就成了一个天然的避暑山庄?
到时候,他随便找个山头,都能舒舒服服地躺一天。
就这么办!
但问题来了,谁去种树?
让他自己去种,那是万万不可能的,累死累活,不符合他的人生信条。
让县衙的吏员去种?也不行,这些人还得帮他处理公务,不能耽误他躺平。
陈默摸着下巴,眼珠一转,又一个“甩手掌柜”的主意冒了出来。
第二天,县衙大堂。
陈默把主簿、师爷,还有县里的乡绅代表都叫了过来。
众人正襟危坐,以为县令大人又有什么惊世骇俗的“新政”要宣布。
只见陈默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开口。
“最近本县发现,县城周围的山,都快被砍秃了。”
“很难看。”
众人一愣,不明白县令大人怎么突然关心起山好不好看了。
“本县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陈默敲了敲桌子,继续说道。
“山,乃一县之根基。山若无木,则土崩石流,龙脉不稳,影响风水。”
风水?
众人面面相觑,更糊涂了。
这位陈大人,怎么还信上风水了?
“所以,本县决定,即日起,封山育林。”
“城郊的几座山,暂时不许再砍伐了。”
“另外,本县倡议,全县百姓,都来种树。谁家种的树多,种得好,县衙有奖。”
师爷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不知是何奖励?”
“嗯……”
陈默沉吟了一下,他可不想从县衙的账上掏钱,那太麻烦了。
“这样吧,县衙最近不是采购了一批新马车吗?我看反响不错。就拿出一辆最好的,作为头奖。”
“再设一些二等奖、三等奖,奖品就从县里新出的那些手工业品里挑,比如丝绸、瓷器什么的。”
“至于经费,就从之前那些商户投资修路的款项里,拨一点出来,搞个‘植树基金’。”
“你们去宣传一下,就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了子孙后代,多种点树,积德行善。”
陈默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
不花县衙一分钱,不用自己费一点力,就把种树这件大事给“安排”了出去。
他说完,挥了挥手。
“行了,就这么定了。本县就是觉得天太热,山太秃,影响心情。你们去办吧,办得漂亮点。”
说完,他又起身,背着手,慢悠悠地回后院乘凉去了。
留下一屋子的人,再次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与沉思。
影响心情?
县令大人会因为这种小事,就搞出这么大的动作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里面,一定有深意!
师爷的眼中,再次爆发出智慧的光芒,他激动地一拍桌子。
“我懂了!我彻底懂了!”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大人哪里是在乎什么风水!他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
师爷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你们想,我们清河县现在百业兴旺,靠的是什么?是手工业!手工业靠什么?靠工匠!那水呢?烧制瓷器,打磨工具,哪一样离得开水?”
“山上的树都砍光了,一下大雨,那还不是山洪暴发,水土流失?到时候河道淤塞,水源枯竭,我们清河县的根基,就彻底毁了!”
“大人说‘山乃一县之根基’,原来是这个意思!”
户房主事也恍然大悟。
“对啊!大人还提到了‘龙脉’!这也不是风水!这是在说气候!树木可以调节气候,树多了,夏天就不会这么酷热,雨水也会更充沛!这关乎到我县农业的根本啊!”
一位乡绅代表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人这是在教化我们啊!他不仅在治理县城,他还在塑造我们清河县的民风,让我们懂得为子孙后代着想!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远见!”
“高!实在是高!”
“我等凡夫俗子,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大人看到的,是清河县百年之后的光景!”
“陈大人,真乃圣人也!”
一时间,整个大堂里,充满了对陈默的敬佩与赞美。
他们将陈默那句“天太热,影响心情”,完美地解读为“心系苍生,忧虑气候变化”的圣人之言。
于是,一扬名为“绿满清河,荫庇子孙”的植树活动,以比修路时还要高涨的热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百姓们听闻是县令大人的号召,而且是为了子孙后代积福,纷纷扛着锄头,拎着县衙发放的“神奇树苗”,奔赴荒山。
而就在全县人民热火朝天地种树时,通判大人的车队,终于抵达了清河县衙门口。
通判大人走下马车,看着眼前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县衙,再回想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心中百感交集。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官袍,对着门口的衙役沉声道:“南阳州府通判,前来拜访陈县令。”
“大人请稍等。”
衙役飞快地跑了进去通报。
片刻之后,师爷满头大汗地跑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歉意。
“下官参见通判大人!实在抱歉,我家县尊大人……他……”
通判眉头一皱:“陈县令怎么了?莫非又是不方便见客?”
“不不不,”师爷连忙摆手,“县尊大人在后院,只是……只是他正在为一桩‘大事’烦忧,怕是无暇分身。”
“哦?大事?”
通判大人心中一动,立刻来了兴趣。
能让陈默这样的人物都感到“烦忧”的,会是何等惊天动地的大事?
“本官可否前去一看?”
“这……”
师爷面露难色,但看着通判大人那不容置喙的眼神,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大人,请。”
通判大人跟着师爷,穿过前堂,来到后院。
只见院中最大的一棵槐树下,摆着一张躺椅。
陈默正四仰八叉地躺在上面,手里拿着把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扇着,眉头紧锁,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
“热……太热了……这树荫怎么也这么热……”
通判大人的脚步,猛地顿住了。
他看着眼前这一幕,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这就是师爷口中,让陈县令“烦忧”的“大事”?
就……就是嫌天热?
然而,就在他感到一阵荒谬,以为自己被耍了的时候。
师爷快步走到陈默身边,激动地禀报。
“大人!天大的好消息!您发起的‘绿满清河’行动,百姓们响应空前!城外的荒山,一天之内就种满了树苗!百姓们都说,要感谢您的深谋远虑,为清河县的百年大计打下了根基!”
陈默闻言,只是懒懒地睁开眼,嘟囔了一句。
“哦,种上了就行,但愿能快点长起来,好歹凉快些。”
轰!
通判大人的脑海里,仿佛有惊雷滚过。
他看着陈默那副为“天热”而烦恼的慵懒模样,再听到师爷那番话,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了他!
他明白了!
他彻底明白了!
陈县令根本不是在为自己感到炎热而烦恼!
他是在为整个清河县,为这片土地,为这里的万千生民而“烦忧”啊!
他看到森林被砍伐,所以忧心水土流失!
他感受到气候变暖,所以忧心未来的收成!
他那句“天太热,影响心情”,根本不是个人的抱怨,而是一位心怀天下的仁者,对自然失衡发出的沉重叹息!
修路,是为了经济命脉的畅通。
植树,是为了生态根基的稳固。
这……这不正是经济与环境,发展与守护的完美结合吗?
这是何等宏大的格局!何等超前的智慧!
通判大人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头顶,他看着躺椅上那个看似懒散的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狂热。
他快步上前,对着陈默,深深地躬身一揖,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陈大人!下官……终于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
“您之所思所想,早已超越了凡俗的政务,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下官,佩服得五体投地!”
陈默正被热得迷迷糊糊,突然看到通判大人对着自己行此大礼,还说了一堆他听不懂的话,整个人都懵了。
哈?
天人合一?
我只是想找个地方乘凉而已啊!
你们这群人,脑子里到底都在想些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