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县志编纂太慢?那会影响我查阅!

作品:《摸鱼县令:皇上,求您别再升官了

    县志?


    编纂?


    这玩意儿听起来就比修路、剿匪、赈灾加起来还要费神!


    他几乎能立刻想象到,县衙那间终年不见天日,堆满了发霉竹简和虫蛀卷宗的故纸堆仓库。


    光是想一想那股陈腐的霉味,陈默就觉得自己的鼻子开始发痒。


    师爷还沉浸在“点石成金”的狂喜之中,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家县令大人脸上那副见了鬼的表情。


    他还在滔滔不绝地描绘着清河县商贸繁荣的景象,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小锤子,敲在陈默脆弱的神经上。


    “够了!”


    陈默终于忍无可忍,从摇椅上坐直了身子,打断了师爷的政绩汇报。


    “账册放下,人出去。”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到的烦躁。


    “啊?哦……是,大人!”


    师爷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低气压吓了一跳,连忙把账册恭恭敬敬地放在石桌上,一步三回头地退出了后院。


    大人这是怎么了?


    难道是嫌这点政绩还不够耀眼?


    师爷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能将其归结为“高人风范,喜怒不形于色”。


    院子里重新恢复了安静,但陈默的心却乱成了一锅粥。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试图把脑子里那个“县志编纂索引技术”给甩出去。


    没用的。


    系统奖励的东西,就像是打进他脑子里的钢印,清晰无比。


    “索引技术……”


    他喃喃自语。


    这不就是目录和关键词检索吗?


    该死,这东西要是放在以前,写论文的时候简直是神器。


    可现在,它只像一个精准的鱼钩,后面连着一根名为“加班”的鱼线,而他就是那条即将上钩的鱼。


    接下来的几天,陈默刻意避开任何与书籍、历史、文化有关的话题。


    主簿来汇报工作,他只听钱粮;捕头来汇报治安,他只问案子。


    只要一出现“卷宗”、“档案”之类的词,他立刻摆手让人退下。


    他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不提,这件事就能像没发生过一样,永远烂在故纸堆里。


    然而,他终究还是低估了“墨菲定律”在自己身上的显灵程度。


    这天下午,陈-默想查一下前朝关于“官吏休沐”的具体规定,好为自己接下来的“合理休假”找一些法理依据。


    他极不情愿地走进了那间他一直逃避的档案库。


    一股混合着灰尘、霉菌和纸张腐烂的浓重气味扑面而来,呛得他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库房里光线昏暗,一排排木架上塞满了或卷或叠的文书,许多竹简的绳子已经烂断,散落一地。


    他随手拿起一卷纸质文书,指尖刚一触碰,那泛黄的纸张就“哗”地一下,碎成了好几块。


    “……”


    陈默的脸黑了。


    他耐着性子,又翻找了半天,不是虫蛀得看不清字,就是受潮后字迹晕开,糊成了一片。


    别说找什么“休沐规定”了,他连哪一卷是哪个朝代的都分不清楚。


    一个时辰后,陈默满身灰尘地从档案库里走了出来,脸色比库房里的光线还要阴沉。


    他想要的依据没找到,反而惹了一身的晦气。


    这破地方,连让他找个偷懒的借口都这么费劲!


    一股无名火“噌”地一下就冒了上来。


    他回到后堂,猛地一拍桌子。


    “来人!把主簿和师爷给我叫来!”


    片刻之后,主簿和师爷一前一后,脚步匆匆地赶了过来。


    “大人,您找我们?”


    两人看着陈默阴沉的脸色,心里都有些打鼓。


    陈默指了指档案库的方向,语气冰冷。


    “那里面,是个什么玩意儿?”


    主簿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小心翼翼地回答:


    “大人,那是县衙的档案库,里面存放的是本县历朝历代的文书、户籍、田契,以及……以及县志的旧稿。”


    “县志?”


    陈默冷笑一声。


    “就那堆连鬼都看不懂的破烂玩意儿,也好意思叫县志?”


    “本官想查个东西,翻了半天,手都弄脏了,结果连个屁都没找到!”


    他越说越气。


    “这么重要的东西,就这么放着任由它烂掉吗?你们平时都是干什么吃的!”


    主-簿和师爷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一通火气骂得抬不起头,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大人……大人竟然亲自去翻阅县志旧稿了!


    天啊!


    清河县的县志,自前朝末年修过一次后,至今已有七八十年未曾续编,内容残缺不全,体例混乱不堪。


    历任县令都将其视为烫手山芋,无人愿意触碰。


    没想到,陈大人在将清河县的政务、经济、民生全都理顺之后,竟将目光投向了“修史”这等“立言”的不朽功业之上!


    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魄力!


    师爷率先反应过来,脸上瞬间涌出混杂着愧疚与崇敬的潮红。


    “大人教训的是!是我等失职!我等只顾眼前事务,却忽略了这‘存史、资政、教化’的根本大事!请大人降罪!”


    主簿也立刻躬身作揖,声音里满是激动。


    “大人高瞻远瞩,非我等所能及!编修县志,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等愚钝,竟需大人亲自点醒!”


    陈默看着眼前这两个瞬间开启“脑补模式”的下属,额角的青筋不自觉地跳了跳。


    他只是想发个火,抱怨一下自己找东西不方便而已。


    怎么又成了“高瞻远瞩”和“功在千秋”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烦躁,摆了摆手。


    “行了,别在这拍马屁了。”


    “既然知道是大事,那就去做。”


    “把那些破烂玩意儿都给我重新整理一遍,该修补的修补,该誊抄的誊抄。”


    说完,他像是想起了什么,随口补充道。


    “还有,别再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了。把内容分分类,比如钱粮税收的放一处,水利灾害的放一处,人事任免的放一处……”


    “最后,在最前面弄个目录,写清楚哪一类在哪一卷,方便查找。我不想再为找个东西,在里面待上一整个下午。”


    他用最简单直白的话,解释了“分类”与“索引”的核心理念。


    然而,这几句在他听来再平常不过的话,落入主簿和师爷的耳中,却不亚于一道惊雷。


    两人猛地抬起头,眼中迸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分……分类?”


    “目录?”


    师爷喃喃自语,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大人!您的意思是……将所有史料打散,按其功用重新归纳,再编纂成目,以纲带目,一索即得?”


    主簿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声音都变了调。


    “神乎其技!这……这简直是治史方法上的革新啊!若用此法,浩如烟海的卷宗便可一目了然!这……这便是‘索引之术’吗?”


    陈默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


    “随便你们叫它什么术,总之,给我弄利索点,我看着省心。”


    他挥了挥手,像赶苍蝇一样。


    “去吧,人手不够就去找‘士绅议事堂’,钱不够就从县衙账上支。总之,别来烦我。”


    “遵命!学生……定不负大人厚望!”


    主簿和师爷像是领受了神圣使命一般,对着陈默深深一揖,然后才脚步铿锵、满面红光地退了出去。


    看着他们打了鸡血一样的背影,陈默瘫回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总算把这件麻烦事甩出去了。


    他拿起茶杯,悠闲地喝了一口。


    虽然过程有点曲折,但结果是好的。


    以后,自己再想找什么偷懒的借口,只需要优雅地翻开崭新的县志,找到对应目录,一切都将尽在掌握。


    他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提前退休的美好生活。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扬由他无心之举引发的“文化复兴”运动,已经在清河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主簿和师爷将陈大人的“最高指示”传达下去,整个清河县的读书人都沸腾了。


    “修史立言!此乃我辈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啊!”


    “陈大人不仅要革新吏治,还要革新史治!我等何其有幸,能参与其中!”


    “那‘索引之术’,简直是闻所未闻的绝妙之法!堪称开启民智的钥匙!”


    士绅议事堂的成员们更是当仁不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甚至连孙夫子这样的老学究,都亲自出马,担任了编纂工作的总校对。


    一时间,整理档案、誊抄史料、编纂索引,成了清河县最时髦、最高尚的活动。


    县衙档案库前,终日人来人往,那些蒙尘已久的故纸堆,第一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珍视。


    无数散落在民间的残篇断简、家族旧闻,也被一一发掘出来,汇入了这次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


    清河县的历史脉络,在无数人的努力下,被前所未有地清晰、完整地梳理了出来。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只是偶尔在后院听着前衙传来的鼎沸人声,皱着眉头抱怨一句:


    “修个书而已,怎么比赶集还吵?”


    他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名字,连同那套被后世史学家命名为“陈氏索引法”的编纂技术,即将被永远地刻在清河县的文化丰碑之上。


    当一本散发着墨香,装订精美,封面题着《清河县志(新编)》的崭新书籍被呈到他面前时,陈默正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翘班而感到一丝烦闷。


    他随手翻开,扉页上那清晰工整的目录,让他眼前一亮。


    “嗯,不错,看着是省心多了。”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师爷在一旁用无比崇敬的语气补充道:


    “大人,这次编修县志,我等还发现一个大问题。史料记载,我县历代以来,因贫失学的蒙童数量,一直居高不下,这……这恐怕会影响我县未来的文风啊!”


    陈默翻书的手,微微一顿。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那熟悉而又冰冷的提示音,再次在他脑海中响起。


    【恭喜宿主,无意中完成“文化传承”里程碑,成功将麻烦甩锅。奖励发放: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全文及“希望小学”标准化建设图纸一份!】


    陈默的眼皮,猛地一跳。


    他缓缓抬起头,看着师爷那张充满求知欲与期待的脸,一种比修县志时更加强烈的疲惫感,瞬间席卷了全身。


    完了。


    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