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登闻鼓

作品:《女扮男装后,她成了京城权贵的白月光

    韩明蕴杏眼里闪过寒光和嘲弄。


    她只不过是把何大人刚刚扣给她的帽子还回去,这就受不了了?


    二者不同的是,韩明蕴没有真正审问嫌疑犯,何大人却是真把韩明蕴给抓了过来。


    何大人面如死灰,不死心地反驳:“不过是件普通的凶案,哪要惊动大理寺和刑部。


    要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闹到中央,我大魏的官员怎么为皇上分忧?”


    “难道我作为三品官员,审理这点小事的资格都没有吗?”


    听他三言两语就把僭越行事说成,为大理寺和刑部减轻压力,韩明蕴不禁冷笑。


    “何大人的意思是这种人命关天的案件是小事?”


    韩明蕴眼神漠然:“我敢问关系性命的事情是小,那什么样的事才算大呢?”


    “今日是荣国公府世子的死去,你何大人是这种态度。


    要是身份再卑微些的百姓,你何大人是不是就两眼一闭,放任凶手逍遥法外,就不管了?”


    “民无信不立,一个国家的官员放弃了自己立身之本,何谈王朝之政。”


    赵知钰替韩明蕴捏了一把冷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她真是不怕事,也不怕死。


    不过还好,韩明蕴接下来适可而止,话锋一转:“但也庆幸,我大魏只有这一个官员如此狂妄,还早早就被发现了。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赵知钰不动声色地翻了一个白眼,并非一个。


    “你想干什么?”何大人的声音已经能听见慌张了。


    “敲登闻鼓,告御状。”


    韩明蕴不准备退缩了,幕后之人已经将杀人之名扣在了她头上。


    她却一忍再忍,安慰自己,等以后有了权力就好了。


    她这样又何尝不是逃避现实,以空言遮蔽耳目呢?


    一想到自己的报仇,只能在暗地里实行。


    何大人这种虚与委蛇的小人,却能宴坐高台,鱼肉百姓。


    韩明蕴只觉得心如刀绞。


    要是放任这种人继续作威作福,陷黎明百姓于水火。


    她觉得自己多年的书简直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从此刻起,她入朝为官不再是苟全性命。


    她要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今天,她要把这件事情闹大,闹得满城风雨,闹得人尽皆知,闹得千古留名。


    她要幕后之人不死也脱一层皮。


    韩明蕴已经计划好了一切,她有绝对的把握自己不会深陷囹圄,她能保证自己不会失败。


    昨晚自己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她有何畏惧。


    至于定国公府的奸细,想到这韩明蕴冷笑一声。


    她已经用不到那个人了。


    要是之前韩明蕴准备吃一个闷亏,审问奸细,知道罪魁祸首,最后背地里记仇的话。


    现在的她已经不需要了,她只要该闹到皇帝面前,幕后之人必然会坐不住。


    到时候自然知道是谁了。


    听到她要告御状,何大人此时此刻是真慌了。


    绝不能让韩明蕴闹到皇上面前去,此案疑点重重,现场漏洞颇多,要是真让刑部和大理寺干预,不要一个时辰就能破案了。


    其实何大人昨晚心中就有了凶手的人选,果不其然,他今早就收到了那位大人的来信。


    要他一口咬死在韩明蕴的身上。


    他虽然不解,但是依凭他在混官场多年的经验来看,此事要是做好了,日后好处少不了他的。


    所以,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但是他万万没料到,韩明蕴会如此难缠,不仅让他下不来台,还把证物的事情推给了赵知钰。


    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去惹镇北王府,毕竟那可真是兵权在手,说话有分量的。


    如今他没有物证,人证,告到皇帝面前,自己不但官场走到头了,就连人生也走到头了。


    何大人的眼底里浮现出阴毒:“抓住她。


    今日谁要是放走了韩明蕴,就休怪本官不客气。”


    “我看谁敢?”赵知钰站起身来。


    韩明蕴赶紧眼神示意他回去。


    如今赵知钰的立场是中立,要是现在为自己出头,他的立场出现偏颇,此后他的证词都将变成废话。


    赵知钰攥紧拳头,脸色不太好看。


    这是京城,不是北境。


    他的一言一行都受着限制,就连为自己朋友出头,都要掂量几分。


    韩明蕴看他又重新坐了回去,转身言笑晏晏地看向何大人。


    “何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想用武力,让毫无嫌疑的百姓留下。


    大人真想坐实滥用职权这个罪名?”


    “大魏律法规定,衙门官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有权使用武力。


    韩明蕴你今日三番五次对本官出言不逊,是该去牢里长长记性了。”


    “得我令,依法捉拿韩明蕴,生死不论。”


    话音刚落,比官兵先反应过来的是韩明蕴,她即刻抽出离自己最近官员的腰间上的剑。


    “大魏律法也规定过,正当防卫,误杀者,不构成犯罪。”


    “何大人都说了生死不论,要是我正当防卫,伤到了你们,今后你们缺胳膊少腿的,不知道在座各位一家老小,是不是都由何大人养着。”


    韩明蕴可比何大人深谙人心,这里哪个打工人不是上有老,下有小。


    能到京畿衙门办事的,谁又不是走尽了关系,只求养家糊口的中年人。


    她不想和这些普通人纠缠,也不想伤了这些苦命人。


    趁着这些人愣神,听她说话的时间,韩明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出了公堂。


    她跑到外面,一眼就看到了赵知钰的马。


    少女一个蹬脚,跃空上马,稳住身形后,利落挽起缰绳,直奔大理寺。


    大魏的登闻鼓在大理寺。


    年初京城的风刮人脸疼,一路上尘土飞扬,韩明蕴心里却是一股没来由的轻松。


    因为从她穿书以来,她一直做事畏手畏脚。


    一件事更是要从衣着到言语,谋划至尽。


    与人说话前,要打上百遍草稿。


    别人是走一步,看十步。


    她要远比别人耗上百倍心神。


    走一步,看百步,千步。


    赵知钰的马是匹好马,很快韩明蕴就来到大理寺。


    她无视大理寺官员的目光,匆忙来到登闻鼓下。


    少女气喘吁吁,她能清晰听见自己如雷震耳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