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三司会审
作品:《女扮男装后,她成了京城权贵的白月光》 韩明蕴拿起鼓槌狠狠砸向鼓面。
鼓声震耳欲聋。
第一槌。
第二槌。
第三槌。
一槌接着一槌,声音如排江倒海。
碾朱墙,穿回廊,动梁柱。
少女的手指因为过于用力攥紧鼓槌,绷得发白。
巨响冲破大理寺的宁静,大理寺的官员纷纷闻声赶来。
韩明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她仰头高昂:“民有冤案,愿达天命。”
大理寺卿盛泽匆匆赶到此处,皱眉望向韩明蕴,他脸色难看,转头望向一旁的卫兵:“这是怎么回事?”
卫兵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盛泽气不过,一脚踢了上去。
“将此人带到羁押处问话。”盛泽甩袖离开。
卫兵得了命令,对着身后的卫兵命令:“把他扣押到大理狱。”
两个持剑的卫兵来到韩明蕴身后,目露同情,声音冷硬。
“跟我们走吧。”
韩明蕴闻言点头,将鼓槌放下,跟着卫兵离开。
大理寺狱。
两丈高的院墙上插着极其锋利的铁质荆棘。
空气中传来下部监狱常年阴湿烂潮的霉味。
淡淡的腥气带着稻草的苦涩,无处不钻地涌出地牢。
韩明蕴被带到了大理寺的问事房,大厅两侧挂着“明察秋毫”的木牌。
两个卫兵站在韩明蕴的两侧,少女坐在凳上,等着大理寺丞来问话。
“何州何县人?”
“京城人。”
听到京城人,大理寺丞惊讶地抬眼望向韩明蕴。
“姓名?”
“韩明蕴。”
大理寺丞只觉这个名字颇为耳熟,又一时想不出来在哪里听到过。
“何冤何苦,可有卷宗文书?”
“卷宗文书在京畿衙门,何大人手中。
京畿衙门府尹,何威,以权压人,欲要屈打成招,让我认下北城护城河杀人一案。”
右侧辅佐审问的大理寺评事,听到这话倒吸一口凉气。
手持笔墨欲要记录,转念又想到事关京畿衙门,一时不知是写还是不写。
大理寺丞一双浓眉仿佛要拧在了一起。
这太棘手了。
如果是地方官府的办事不利,他作为京城官员,不用考虑那么多,倒是可以秉持正义。
但这是京城的凶案,牵扯可就深了,更何况是京畿衙门的事。
京畿衙门府尹,何威的官职在他们之上。
官大一阶压死人。
他眼下还不清楚大理寺卿和少卿那边的想法,自己不能表露出一丝立场。
要是有意伸张正义,与上面人的观点背道而驰,他说不定会被当做人情,给卖了。
自己这么多年的苦熬就白费了。
要是他一心偏袒高官,与上面的人观点一样,自己会被当做马前卒,说不定要背下黑锅。
反之如果上面的想主持公道,自己却一心想讨好京畿衙门的官员。
不仅会被大理寺的人当做趋炎附势,背主求荣的狗。
他日奏折呈到陛下面前,他别说大理寺混不了了,他怕是要提前告老还乡。
简直里外不是人,二人内心千回百转。
大理寺丞和评事对视一眼,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审问。
“将京畿衙门府尹,何威如何想要屈打成招的事情说一遍。”
听到这话,韩明蕴如实陈述当时的一切。
……
约莫半个时辰,韩明蕴就把当时的情形详细说完了。
逐字记录的大理寺评事,看着白纸黑字,只觉得天地一阵眩晕。
京畿衙门府尹在案发现场,发现了镇北王世子的玉佩,却怀疑是定国公世子杀了荣国公世子。
这群王孙子弟真不把他们这些白衣出身的官员当人。
牵扯了这么多皇亲国戚,还敲了登闻鼓,告御状要闹到了陛下面前。
如果让京畿衙门处理这些贵族子弟的事情,说不定花点钱,卖一些人情,就能一笔带过。
如今是告御状,大理寺受理后,必定要三司会审。
启动刑部和御史台。
大理寺进行一审,再将文书交于刑部复审核实,判决,由御史台监督。
最后由中书省上奏皇帝批准。
里面每一步都要牵动无数官员,行使起来难如登天。
定国公世子是脑子坏了吗,来敲登闻鼓。
大理寺评事将纸上的内容朗读一遍给韩明蕴听,确认无误后,将白纸递给韩明蕴。
“在此处按手印。”
韩明蕴照做后,评事将卷宗递给大理寺丞,进行朱笔批注。
完成一切后,韩明蕴就被关押进了大理寺狱。
大理寺丞将卷宗送到了大理寺卿,盛泽面前。
他看向卷宗的内容,眉头皱得可以夹死一只苍蝇。
“大人,这该如何是好?”
“再看看,这卷宗先不要送到刑部,你先下去确保,韩明蕴一直待在大理狱,在我做出决策前,任何不得见她。”
“现在先看看上面人的态度,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惊动御史台和皇城司。
要是先传到了皇上耳朵里,脱离了我们的掌控,那才棘手了。”
“可是卷宗已经写好了,这件事过不了多久就会传到刑部人的耳朵里,要是他们将韩明蕴转移到刑部狱,亲自看押该怎么办?”
盛泽脸色铁青,大理寺丞的担心不无道理,比起御史台和皇城司,眼下最让人头疼的是刑部。
毕竟查案的是他们,要是刑部想卖人情,大理寺必然成为马前卒,第一个背下黑锅。
就算自己满足了上面人的想法,但是最后的功劳也会落到刑部的头上。
盛泽目光落在了卷宗上面,太棘手了。
但是,不把韩明蕴交给刑部,他们不能封锁现场,没有逮捕令,很不利于办事。
除非,有陛下直接的批准。
但是必然会惊动御史台和皇城司,到时候他们从中作阻拦,根本无法使小动作。
盛泽能从荣国公世子暴死北城看出,是谁的手笔。
想必京畿衙门何威,想把罪名按定国公世子的头上也是那位大人的意思。
但里面出了岔子,现场指名韩明蕴的证物成了镇北王世子的东西。
而定国公世子韩明蕴也是刺头,居然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敲了登闻鼓。
把大理寺,御史台,刑部,皇城司全都拉进了这趟浑水里。
本来只是一位皇子的计谋,现在势力牵扯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