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思想教育

作品:《四合院:从铁路民警到京圈大佬

    季元宵听到副厂长的解释,愣了一下。


    怎么责任还落在他的头上了?


    看着季元宵面色不善的样子,副厂长连忙开口:


    “是这样的!”


    在副厂长的讲述中,季元宵明白了他的意图。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政策的宣讲不到位,导致了情况出现意外,对吗?”


    “再加上咱们这边从来没有做过思想培训?”


    “可这些事情应该怎么做?”


    政策宣讲,这是市里面要负责的。


    而思想培养,更是让厂长摸不着头脑。


    厂长也是从别人的交谈中听到的这两个说法,可他们现在一头雾水。


    李卫东往外走,他的神识下意识的散发。


    虽然听到了两人的交谈。


    可李卫东笑着摇头。


    就在这时,李卫东看到了,路边一群人。


    这些人不像是小混混,却聚集在一起,似乎有点不对劲。


    李卫东谨慎的靠近。


    就听到这些人正在交谈新工厂与新工作的事情。


    “听说这一次市里面要一下子解决三十多万人的工作问题。”


    其中一个年轻人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叹。


    旁边几人也是迅速点头,而且他们的神色非常激动:


    “我们也听说了。”


    “而且我们也能够确定,在外市,没有这样的机会!”


    “咱们玄昌市,真的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对于改革。


    很多年轻人都是簇拥的。


    他们开始细数最近的发展。


    李卫东也站在一旁,听着这些年轻人的交流。


    “我去看过新工厂。”


    “新工厂里面完全不一样!”


    突然又有人高声说了一句。


    “那边的工作环境好像变了。”


    “我听说是要搞规模化。”


    这其实是李卫东突然想起来的一个巨大补丁。


    前世的发展路线基本上也是非常坎坷。


    到了很久之后,国内才逐渐摸索出标准化的流程。


    而标准,是提升生产效率的一大利器。


    现在没有专门研究标准化的技术人员,所以李卫东带头写了一个技术规范。


    也有人在讨论农村的变革。


    甚至延伸到了城市。


    他们认为,既然是改革,那肯定就要做到全方位。


    农村能够从原本的状态,演变到现在联产承包。


    城市的工厂会不会也有变化?


    甚至商业环境也能够改变!


    心思活泛的年轻人很多。


    他们在正规场合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可是在与朋友交谈的时候,毫无隐瞒。


    李卫东就站在一旁静静的听着。


    突然觉得,就算没有自己,这个国家也会像前世一样,迅速的走上变化的道路。


    同时李卫东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


    这个国家并不缺人才。


    毕竟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就算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一亿人里也能挑出一万个来!


    这个国家缺少的,是一片更安稳的土壤!


    李卫东认为,这也是自己接下来的重要使命所在。


    他没有再继续的听下去。


    确定年轻人的身上充满了朝阳与希望,李卫东的心里也充满了期待。


    “未来终究还是你们的!”


    默默的留下一句寄语,李卫东骑上自行车,转身离开。


    工厂的开业并非是挤在了一起。


    而是陆陆续续的。


    最先开业的就是机械厂的新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何四的新发动机也下了生产线。


    做到了成本降低的情况下,性能维持不变。


    但何四却说,自己有了新的想法。


    他要造一台更强力的发动机!


    至于这台发动机,则是被收进了机械厂的收藏室。


    李卫东对此也没有意见。


    培养新人,本来就是他在做的事情。


    不光机械厂在培养新人。


    就连李卫东也在培养后续的接班人。


    他要考虑的事情更多。


    短的话,几年之后李卫东就要离开。


    可是玄昌市作为改革的先锋,就算李卫东是往省里去,也并不意味着他就会任由其自由发展。


    各部门的负责人都出席了不同的开业典礼。


    而李卫东比较看好的几个年轻人,也获得了随行的机会。


    可是在做完这一切之后,李卫东发现了一些弊端。


    他特意找到林因勇进行询问:


    “我注意到这段时间派发的任务比较多,很多人对此有怨言。”


    林因勇是一个脑子灵活并且善于抓住机会的。


    他知道李卫东想问的是什么。


    在一番犹豫之后,林因勇告诉李卫东:


    “大部分人对您安排的任务没有意见。”


    “甚至他们也很喜欢参与那些能够风光的抛头露面的场景。”


    “让他们颇有怨言的,实际上是繁杂的调研。”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在做无用功。”


    李卫东对此做到心中有数。


    随后便根据这条线索进行追查。


    果然发现,很多人的调研工作基本上都是应付了事。


    甚至还有几个比较过分的,把调研任务,层层下放。


    本来是一件好事,却变成了对基层的折磨。


    李卫东的表情相当严肃,于是他选择开会。


    在会议上,李卫东首次提出了自己的任期有限,这条线索。


    “我让你们深入基层,是让你们去了解具体的情况,并且根据这些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可你们却以为这只是我下发的任务。”


    “甚至还把它当做一场政治表演。”


    李卫东说起这话的时候,情绪复杂。


    他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我对此很失望。”


    一群人低着头,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对李卫东。


    李卫东突然说道:


    “可你们知道吗?”


    “我接到了任务,来玄昌市进行改革。”


    “领导告诉我,只要我的功劳足够,便会将我向上提拔。”


    “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走,或许是三年,也或许是两年。”


    “如果我今年就走了,留下这么一堆烂摊子,你们认为这是好事吗?”


    “所以不要排斥我给你们安排的任务。”


    “我希望将你们培养成能够挑起大梁的真正官员!”


    听着李卫东的肺腑之言,不少人羞愧的低下头。


    他们之所以选择应付,就是觉得只需要听从李卫东的安排就行。


    可李卫东却说他没办法在这里久留。


    很多人因此便慌了神。


    李卫东敲敲桌子:


    “我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的反思一下,我之前给你们安排的各类任务。”


    “散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