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王府回音,雾里看花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西山废窑那被撬动的青砖,


    像极了郡王府贪婪而愚蠢的墓志铭,


    无声地记录着昨夜一场失败的窥探。


    徐文昭站在熹微的晨光中,


    嘴角噙着冰冷的嘲弄,


    吩咐陈石头将陷阱恢复原状,


    布下暗哨,静待可能再次光顾的蠢贼。


    工坊的清晨,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紧绷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日子在等待中变得格外漫长。


    裂解区的粗瓷管道依旧轰鸣,


    柳含烟带着工匠们一丝不苟地调整着新一批瓷器的泥坯配方,


    苏清珞的药庐里飘散着“排铅饮”的苦涩与草药香。


    老王的手愈发稳当,


    甚至能帮着搬运一些较轻的耐火砖了,脸上也多了些生气。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


    但所有人的心头,


    都悬着一块名为“京城回音”的巨石。


    李烜表面沉稳,每日巡视工坊,指点生产,


    但眉宇间那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却瞒不过身边亲近之人。


    徐文昭更是化身成了望京石,


    但凡有从北边来的车马消息,


    他必定是第一个知晓。


    郕王府孙管事返京已逾半月,


    按脚程,回音早该到了!


    莫非…途中生变?


    郡王府狗急跳墙,


    竟敢截拦王府信使?


    这个念头如同毒蛇,


    在众人心头萦绕。


    就在这焦虑几乎要压垮工坊的宁静时,


    一支风尘仆仆的小型马队,


    在一个薄雾弥漫的清晨,


    悄然抵达了黑石峪工坊门外。


    马队护卫精悍,神情肃穆,


    打头的却并非孙管事,


    而是一位面生的、


    同样穿着王府内侍服饰的中年人,


    神情略显疲惫。


    “兖州黑石工坊李烜接王府回执!”


    来人声音不高,


    却带着王府特有的矜持与不容置疑。


    李烜、徐文昭等人早已闻讯迎出。


    李烜上前一步,抱拳行礼:


    “草民李烜恭迎天使!”


    那内侍翻身下马,也不多言,


    直接从身后随从捧着的锦盒中,


    取出一个用黄绫包裹、


    加盖王府火漆印信的卷轴,


    以及一个沉甸甸的包袱。


    “李东家,此乃王府回执,请收好。”


    内侍将卷轴递上,


    随即又指了指包袱。


    “此乃王妃娘娘念及苏姑娘献烛之功,


    额外赏赐的宫中新样锦缎四匹,


    湖笔徽墨两匣,供苏姑娘书写药方之用。”


    苏清珞连忙上前敛衽谢恩。


    李烜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卷轴,


    感受着那冰凉的黄绫和坚硬的漆印,


    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


    他强作镇定,将内侍一行请入石屋奉茶。


    内侍显然无意久留,略饮了一口茶,


    便起身告辞:


    “咱家还要赶回济南府驿馆复命,


    李东家,徐先生,留步。”


    他目光在李烜和徐文昭脸上扫过,


    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


    “来时路上不太平,耽搁了几日。


    幸而…东西都完好无损。”


    说完,也不待回应,


    转身便带着护卫匆匆离去,


    身影很快消失在薄雾之中。


    “路上不太平…耽搁几日…”


    徐文昭咀嚼着这句话,


    镜片后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如刀!


    果然!郡王府贼心不死,


    竟真敢在途中做手脚!


    只是不知是孙管事手段高明,


    还是郕王府的招牌终究让对方投鼠忌器,未能得逞!


    石屋内,气氛凝重而肃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烜手中那个黄绫卷轴上。


    李烜深吸一口气,


    手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


    小心地剥开火漆,展开卷轴。


    徐文昭、柳含烟、苏清珞立刻围拢过来。


    卷轴内是两样东西:


    一封盖着郕王府朱红小印的信函,


    以及一张同样盖着小印、


    写满工整楷书的笺纸。


    李烜先拿起那笺纸。


    只见抬头赫然写着:


    “郕王府采买凭信”。


    正文大意是:兹允兖州府黑石工坊,


    凭此信,可直接向郕王府内务处供应“玉魄烛”及“合用之脂膏”(特指顺滑脂),


    采买数量、价格、交割方式,


    由王府内务处届时详定。


    凭信下方,是清晰的郕王府小印!


    虽非代表王命的金印,


    但这王府小印,在地方上,


    已是金光闪闪、重逾千钧的护身符!


    “凭信!是凭信!”


    柳含烟性子最急,忍不住低呼出声,


    脸上瞬间涌上狂喜!


    有了这个,工坊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王府的供货体系!


    再不是任人拿捏的野作坊了!


    苏清珞也长长舒了一口气,


    眼中泛起欣慰的光芒。


    这凭信,是对她“玉魄烛”的认可,


    更是工坊安全的保障!


    众人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李烜放下凭信,拿起了那封信函。


    信纸是上好的玉版宣,


    墨迹饱满,措辞极其考究,


    带着浓厚的官方文书气息:


    “兖州黑石工坊主李烜台鉴:


    前呈《陈情利国书》并诸物,


    已悉数转呈殿下御览。


    殿下仁德,体察下情,


    于尔等匠户谋生之艰、格物之志,深表悯恤。


    然,宗室事务,自有宗人府循祖宗法度处置,


    外臣未便置喙,亦不宜妄加评议。


    殿下身为藩王,亦当谨守本分,以和为贵。


    殿下有言:匠心难得,守正尤贵。


    望尔等秉持本心,


    精研技艺,于国于民,务求有益。


    唯守法经营,方为长久之计,亦是安身立命之本。


    至于《陈情书》中所请‘专供’事宜,


    所涉甚广,干系非轻,非一时可决。


    然尔等拳拳报效之心,殿下已知。


    可着精细处,待日后机缘相合,再行详议。


    特此函复,望尔等善体殿下仁心,恪守本业,勿负期许。


    郕王府长史司谨启”


    信函不长,字斟句酌,滴水不漏。


    通篇没有一句明确支持工坊对抗郡王府的话,


    甚至隐晦地表达了“宗室事务外人别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