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锦棠扬帆,运河点金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京杭大运河,


    这条贯通南北、


    流淌着无尽财富与权势的帝国血脉,


    在夏末秋初的阳光下,


    映照出一条金色的巨龙。


    千帆竞发,舳舻相接,


    码头喧嚣鼎沸,货栈鳞次栉比。


    空气里混杂着河水、汗臭、货物、


    脂粉和远方炊烟的味道,


    构成了一幅庞大而生动的市井画卷。


    在这浩荡的船流中,


    一支由十艘吃水线压得颇深的二百料漕船组成的船队,并不算起眼。


    船头飘扬着简单的“沈记”三角旗,


    在风中猎猎作响。


    船队中央那艘最大的楼船二层,


    沈锦棠凭栏远眺。


    她今日的装束与在黑石工坊时判若两人。


    月白杭绸褙子的料子在阳光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


    银线绣成的缠枝莲纹含蓄而精致,


    薄纱披风被河风轻轻拂动,


    更衬得身姿窈窕。


    惊鹄髻一丝不乱,


    那支点翠镶珠的蜻蜓步摇随着船身轻晃,


    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远远望去,活脱脱一个乘船出游的官家闺秀。


    然而,只要稍近些,


    看清她那双眼睛


    ——那双沉静如古井深潭,


    却又锐利得仿佛能穿透人心、


    洞悉一切利益缝隙的眼睛


    ——便知这绝非养在深闺的娇花。


    运河上潮湿温热的风吹拂着她耳畔的碎发,


    她的目光扫过两岸繁忙的码头、


    巨大的货仓、悬挂着各色商号旗帜的货船,


    以及那些在跳板间吆喝穿梭、


    孔武有力的漕帮汉子,


    眼底深处只有一片冷静的盘算。


    “小姐,”


    护卫头领老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她身后半步,


    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前面就是济宁闸口了,水闸调度,


    按规矩,漕帮‘巡河司’的人必要上船‘验货’、‘勘验路引’,


    顺便…抽份例。”


    他顿了顿,补充道。


    “济宁漕帮的刘把头,


    出了名的雁过拔毛,手黑得很。


    咱们船吃水深,


    又打着‘沈记’的新旗号,


    怕是要被他当肥羊狠狠宰一刀。”


    “验货?抽份例?”


    沈锦棠闻言,非但没有不悦,


    反而唇角微微向上勾起一个极淡、


    却锋锐如刀刃的弧度。


    她转过身,阳光勾勒出她姣好的侧脸线条,


    眼神却亮得惊人。


    “让他们验。验得越仔细越好。”


    她声音清越,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


    “正好,借这些‘老漕棍’的眼,


    替咱们黑石工坊的‘明光油’,


    扬扬名头!省了咱们的吆喝钱!”


    老马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佩服。


    说话间,船队已缓缓靠近济宁闸口巨大的石砌水门。


    果然,两条快桨小船如离弦之箭般从闸口旁的巡河司水寨中蹿出,


    船头站着几个身穿黑色短靠、


    敞着怀露出古铜色胸膛、


    腰挎分水刺的彪悍汉子,


    为首一人约莫四十许,面皮黝黑,


    一道刀疤从眉骨斜划到嘴角,


    眼神凶戾,正是济宁漕帮的巡河把头刘黑塔。


    “前面的船!落帆!停桨!巡河司验货!”


    粗嘎的吼声带着不容置疑的蛮横,


    隔着老远就传了过来。


    沈记船队依言缓缓停下。


    刘黑塔带着七八个如狼似虎的手下,


    利索地跳上沈锦棠所在的楼船甲板,


    沉重的脚步震得船板咚咚作响。


    “哟呵!好大的排场!哪家的船啊?面生得很!”


    刘黑塔大剌剌地扫了一眼船上整齐肃立的沈家护卫,


    目光在沈锦棠身上停留了一瞬,


    掠过一丝惊艳,随即被更浓的贪婪取代。


    他大喇喇地走到货舱盖板旁,


    用分水刺的刀鞘“哐哐”敲着盖板。


    “装的什么?打开!爷们要验!”


    “把头爷辛苦,”


    沈锦棠莲步轻移,


    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


    带着几分矜持又隐含疏离的浅笑,


    声音不卑不亢。


    “小号沈记,初走运河,


    运些北地的土产油料,


    去江南碰碰运气。”


    她微微颔首示意,护卫立刻上前,


    合力掀开了盖在货舱上厚厚的油布。


    瞬间,一股极其纯净、


    毫无杂质的油脂清香,


    如同无形的涟漪,


    在充斥着河水腥气和汗味的甲板上弥漫开来!


    这股清香,不似寻常豆油、


    菜油的腻人,反而带着一丝清爽,


    令人精神一振!


    刘黑塔和他手下那些见惯了各种货物、


    鼻子比狗还灵的漕帮汉子,


    几乎同时吸了吸鼻子,


    脸上露出惊异之色。


    这味道…太特别了!


    映入眼帘的,是码放得整整齐齐、


    如同小型堡垒般的陶罐。


    陶罐大小适中,


    口部用浸透了蜡油的软木塞紧紧封住,


    外面又裹了一层刷了桐油的厚油纸,


    再用细细的麻绳十字捆扎,


    显得格外规整干净。


    每一个陶罐的外壁上,


    都用靛青色的颜料清晰地印着几个遒劲的大字


    ——“黑石·明光油”,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


    “燃之清亮,烟微味正”。


    罐底,则赫然印着一个醒目的、


    刀剑交叉的徽记!


    “油?”


    刘黑塔眉头一皱,


    凑近一个打开的样品罐,


    伸出粗黑的手指,


    蘸了一点罐口渗出的、清亮如水、


    近乎无色的油液,


    凑到鼻子下狠狠一嗅,


    又捻了捻,入手润滑无比,


    毫无粘滞感。


    “嘿!有点意思!


    比那些糊弄人的桐油强多了!哪产的?”


    “兖州府,黑石工坊。”


    沈锦棠微笑着回答,


    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自豪。


    “不敢瞒把头爷,


    这油,如今可是北边卫所指定的‘军需特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