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借石问矿藏,暗线织金网
作品:《我在大明炼石油》 周王府的蟠龙旗消失在青崖镇外的官道上,
留下两桶沉甸甸的“黑龙膏”和顾长史那句“王爷求贤若渴”的余音,
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
在工坊内外漾开经久不息的涟漪。
匠人们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憧憬,
陈石头挥舞着枣木棍,
嗓门洪亮地指挥着加固被差役冲击的粥棚,
显然周王府的青睐给了他无穷的底气。
只有徐文昭捻着山羊胡,
望着开封方向沉沉的暮霭,
眼中的忧虑如同化不开的浓墨。
李烜站在新筑的石墙上,
初冬的寒风卷起他靛青袍的下摆,
猎猎作响。
他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把粗糙的铜钥匙,
冰冷的棱角硌着掌心,
带来一丝刺痛的真实感。
顾宪言临行前那意味深长的目光,
犹似还在眼前。
藩王垂青,是泼天的富贵,更是悬顶的利剑!
钱禄王守拙之流绝不会善罢甘休,
周王府这棵大树,能遮风,亦能引雷。
被动等待?绝非他的风格!
识海中,《万象油藏录》关于【水泥雏形】的图谱静静悬浮。
石灰、黏土、石膏…这些寻常之物,
按特定比例混合煅烧,
竟能生成遇水即硬、坚逾磐石的“人造石”!
这才是筑城、修堤、乃至军工的基石!
比“黑龙膏”更加根本,
更具战略价值!
然而,原料从何而来?
大规模开采运输,以工坊如今之力,难如登天!
一个大胆的计划,如同电光石火,
瞬间照亮了他的脑海——借势!
借周王府的势!
“徐先生,”
李烜转身,声音低沉而清晰,
“备笔墨!我要再书一封,
请顾长史代呈王爷。”
徐文昭一愣:
“东家?‘黑龙膏’已呈上,
王爷满意,还需…”
“不,‘黑龙膏’只是应急之策,治标不治本。”
李烜眼神锐利,打断道:
“堵黄河决口,需天时地利人和,
更需坚不可摧之基!
草民苦思,若能在溃口处预先构筑坚固石基,
再辅以‘黑龙膏’粘合密封,方为长久之计!
然石基缝隙,需更坚韧、更速凝之‘神泥’填充粘合!”
他拿起笔,
在粗糙的草纸上飞快勾勒出几幅简易图样:
堤坝剖面、碎石基座、填充缝隙的粘合剂。
“此‘神泥’之方,草民略有眉目,
需三样主材:
上等石灰石(CaCO3)、纯净黏土、
以及…石膏(CaSO4·2H2O)!”
李烜笔锋一顿,
墨点晕开,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困扰”与“求教”,
“然此三物,尤以石膏难寻!
品质参差,杂质繁多,恐难当大用!
草民久闻开封人杰地灵,矿产丰饶,
不知王爷治下…
可有品质上佳、易于开采之石灰岩矿脉?
以及…纯净之石膏矿源?”
他放下笔,目光灼灼地看向徐文昭:
“烦请先生润色,务必谦恭!
言明工坊未来扩建,
需大量此等建材。
若王爷恩典,指点矿源所在,
工坊愿以高于市价三成的价格,
长期、大量订购!
一切采买运输,皆由工坊自理,
绝不劳烦王府!只求…货真价实!”
徐文昭何等老辣,
瞬间明白了李烜的深意!
这是借“求教”之名,行“探矿”之实!
更是借周王府的虎皮,
编织一张覆盖核心战略原料的供应网!
石灰、石膏…这哪里仅仅是建材?
徐文昭脑中瞬间闪过坚固的堡垒、
隐秘的军械作坊、甚至…
火炮的炮座!
一股寒意混合着激动直冲头顶!
“东家…高明!”
徐文昭深吸一口气,眼中精光爆射,
再无半分犹豫,立刻伏案疾书。
他将李烜的“求教”与“高价订购”之意,
用最文雅谦卑的辞藻包裹,
字里行间却透着巨大的利益诱惑和对王爷“慧眼识矿”的恭维。
一封滴水不漏、暗藏玄机的“求教信”,
很快誊写完毕,盖上工坊的印鉴。
数日后,开封,周王府承运殿。
周王朱有爝(明初周王朱橚后裔)斜倚在铺着白虎皮的紫檀木榻上,
饶有兴致地把玩着顾宪言带回的那块冷却的“黑龙膏”。
膏体黝黑坚韧,入手沉重。
案几上,还摊开放着李烜那封言辞恳切、暗藏机锋的信笺。
“石灰岩…石膏…
高于市价三成…长期大量订购?”
周王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看向下首的顾宪言。
“顾卿,这李烜…有点意思。
他真是为了修他那工坊?”
顾宪言躬身道:
“回王爷,臣观其工坊,
依山而建,石墙高耸,
确需大量石料灰浆。
其所言‘神泥’配方,虽未明示,
但观其行事,非无的放矢之人。
且…”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几分。
“臣在青崖镇,
见其炼制‘黑龙膏’之炉,
颇为奇异,盘绕铜管,密封森严,
非寻常工匠可为。
其所图…恐不止于商贾之利。”
“哦?”
周王眼中兴趣更浓,
将手中“黑龙膏”轻轻放下。
“你是说…此人或通格物奇技,
所谋乃军国重器?”
“臣不敢妄断。
然其能制‘明光油’、‘无影烛’,
更能驯服猛火油,
熬炼出此等坚韧之物,
其智其能,远超侪辈。
其所求石灰、石膏,
用于‘神泥’或为真,
然…焉知不是为炼更凶之器?”
顾宪言谨慎回答。
周王沉吟片刻,
手指轻轻敲击着紫檀木榻的扶手。
殿内烛火跳跃,映着他深邃的眼眸。
藩王虽富,然受限极多。
若能掌控一种新型、
强力建材乃至潜在军工原料的源头…